范立輝 (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fā)區(qū)張家莊小學 054001)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初探
范立輝
(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fā)區(qū)張家莊小學 054001)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的問題,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甚至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那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該注意什么呢?本文將作出探究。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寫作目標平時積累 作文評改
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作文時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下文我們將進行探究。
教學活動的進行一般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的,這也為教學的評價提供了依據。教學活動最終達到的目標也許有多個,從基礎的來講就是要掌握教學的知識內容,此外還要兼顧其他能力的提高,比如思考能力、寫作意識等。在寫作教學中,依靠教材進行教學往往是不能適合所有的學生的,教材的面對對象是大多數的學習者,對于學生存在的差異情況是難以全部適應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情況,適當調整授課的方法以及要求。以我的切身教學經驗為例,在學寫人物的對話中,根據學生寫作水平的層次性,利用計算機設計了多個寫作目標,這幾個目標是有一定層次的,是逐漸加深的。目標分別為:(1)根據圖中所示,對其中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描述;(2)根據圖中所示,適當展開想象,對其中的人物進行細節(jié)描述;(3)根據圖中所示,對其中的人物進行生動細致的描述,(4)結合自身的生活,充分發(fā)揮想象,對其中的場景進行合理的描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水平,并在教師的參考下進行教學目標的選擇,這樣,各寫作水平的學生在寫作中都可以獲得發(fā)展,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和兼顧性。在學生選擇目標后,電腦會根據不同的選擇對學生進行評價,在系統設計的過程中,以鼓勵為原則。如學生選擇1時,電腦會顯示:“你很謙虛,相信你一定可以很好的完成”;如果學生選擇了2,電腦會出現:“你的目標制定得當,快快動手進行吧”;如果學生選擇了3,就會出現“你真棒,你一定可以出色的完成的”;若是選擇4,就會顯示“你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好學生,祝你成功”。進過寫作的練習,學生會樹立信心同時增加寫作的興趣,為文學功底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
作文并不是獨立的一個學科,想要提高寫作水平就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大量的閱讀,此外還要貼近生活,從生活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為此,可以從較為容易做到的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對學習的語文課本中的名篇佳句進行背誦或者是品讀,掌握良好的語言功底在課堂上也是可以做到的,有了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充實,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可以有意識地去模仿揣測,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將“別人的”轉化成“自己的”,達到提高寫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生活,一點一滴地積累寫作的材料,也是日常練習的最好最容易進行的方法,貼近生活,讓學生感悟生活,從而引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習作的習慣,這就是作文教學對學生積極的影響。
新課標對習作的教學目標和方法有明確說明,尤其指出了在寫作的過程中要貼近生活,融入生活中真實的情感,這樣才能將文章寫得生動。那么如何進行新課標中要求的習作教學呢?
首先,要脫離以往的傳統習作教學,學生沒有生活的積累很難臆想出寫作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去發(fā)現生活、感悟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發(fā)現能力和興趣。老師可以從生活中選取寫作題材,這樣就會避免學生沒有材料可寫,避免寫作內容的空洞。讓學生嘗試寫真人真事,并逐漸引導寫作技巧和想象力的運用,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寫作的真實性,抒寫真情實感。對于學生寫作空洞性的現象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生活感悟沒有及時的疏導和積累,生活感悟不夠,所以寫出的文章缺乏生動性;二是缺乏練習的機會,一般除了語文課和習作以外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去寫作活動,從而減少的練習的機會,使寫作水平難以提高。
結合以上情況,教師要采用積極的措施,去鼓勵和督促學生獲得更好更高的寫作水平,可以鼓勵其寫日記、讀書筆記等,讓學生主動進行寫作活動,多動腦多練習,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地感悟生活,提高水平,也在生活中逐漸領悟真實的情感,積累素材,將寫作的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既然寫作目標是分層次的,那么,目標作為評估的依據,在作文評改時也以學生是否實現了自定目標為主要標準。首先要求學生自我評價。這是學生對學習成果的自我檢省,有助于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yǎng)。學生自己認為已經達到了寫作目標,語句通順,即可打“優(yōu)”或“良”。在自我評價中學會肯定自己、批評自己從而發(fā)展自己。教師可安排學生互評、互讀同學的作文,依自己的標準給對方打成績,同樣展開討論:為什么給“優(yōu)”或“良”“及格”等。這是一個充分體現學生個別差異、促進同學間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很有價值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堅持因人而異的差異評價。同樣水平的作文,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要給予不同的成績。
[1]劉亞雄.小學作文開放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01).
[2]劉琦.小學作文教學與學生生活溝通的研究[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01).
[3]郭根福.論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01(11).
[4]劉鐵芳.論“說”的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0).
[5]黃桂林.豐富學生生活開辟創(chuàng)造源泉——小學作文教學與創(chuàng)新教育滲透(一)[J].遼寧教育,2001(06).
[6]徐彩娥.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感性、悟性與個性[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2(02).
[7]譚雨蓉.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五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02).
(責編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