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計良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驪城學區(qū)高莊小學 066300)
略讀課文不能“略”
佟計良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驪城學區(qū)高莊小學 066300)
長期以來,略讀課文一直不被重視,沒有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本文從準確定位、合理設計、講究方法、科學評價四個角度闡述了略讀課文不能“略”,以期引導學生形成獨立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
略讀不“略” 定位 設計方法 評價
所謂略讀教學,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讀課例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閱讀方法運用于閱讀實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略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學習瀏覽,粗知文章大意”等。為落實這一目標,人教版教材各學段均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略讀課文,其中小學語文教材5—12冊共有課文233篇,其中略讀課文是98篇,占總數(shù)的42.06%。從這些數(shù)據(jù)來看,小學階段略讀課文的教學很重要,略讀課文不能“略”。
目前,略讀課文教學普遍存在著教師定位不準的現(xiàn)象。一是有的教師過度重視,拿不準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區(qū)別,把略讀課文講成了精讀課文,分析瑣碎,面面俱到。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用大量的時間仔細分析了“我”與維黛安太太的所有對話,又拿出10分鐘時間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對學生的錯誤一一糾正。略讀課文本身就承載著很多任務,一般要求一課時完成,這樣設計,體現(xiàn)不出精讀和略讀的區(qū)別,不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無法形成,無形中也加重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二是有的教師對略讀課文缺乏重視,讓學生在課上自學,甚至直接作為了課外閱讀材料,不占用課上時間,把“放手”變成了“放羊”,這些行為都無法保證略讀課文的學習效果。
事實上,略讀課文只是在承載任務上與精讀課文不同,兩者的重要性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并無區(qū)別。教師要重新認識這一問題,首先在思想上不能“略”,然后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和研究略讀課文,找好”扶”與”放”的度,做到精讀、略讀兩條腿走路,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既然略讀課文在教材的整體編排中占有這么重要的地位,那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對略讀課文應該如何定位?目標又該如何確定?課堂上需要品詞析句嗎?課堂上還能講嗎?講到什么程度……
沈大安曾說過:“略讀課文不求精細全面,但求大致理解掌握,重在運用閱讀技能,享受閱讀樂趣?!边@一理論的提出幫助教師掃清了攔路虎,使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整體框架上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本著“整體設計求簡約、重點感悟求扎實、合理取舍求有效”的原則,根據(jù)課文前的導語,采用主問題引領的形式,組織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如課文講了雨來的哪幾件事?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在學生充分自學和小組交流后,教師引導完成問題的梳理,重點指導學生把在前面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于閱讀實踐。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段特點,有重點地落實好閱讀教學的訓練要求。
目前,在絕大部分地區(qū),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這就更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準確把握課文承載的訓練任務,確定訓練重點,合理分配時間。通常情況下,一節(jié)課40分鐘的時間,至少應拿出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學、組內(nèi)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自主閱讀和獨立運用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略讀課文;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边@句話強調(diào)了略讀課文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略讀能力,教材中一篇篇的略讀課文就是很好的運用載體,教師要結合課文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篇幅短小,內(nèi)容通俗易懂,課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搜集周恩來總理的相關資料,使學生對其有一定的了解。開課伊始,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周總理的了解,為后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導語中的自學提示完成自學。在此基礎上,教師重點抓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兩個訓練點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最后,拿出一定的時間補充周總理的相關資料,采用“以一篇帶多篇”“以一點帶一篇”的形式,以教材為拓展點,內(nèi)引外聯(lián),進行課前、課中、課后拓展閱讀等語文課外綜合性學習與實踐,讓學生在大量的視覺沖擊和實戰(zhàn)訓練中反復練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在大量的文字材料閱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加強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擴大知識面”。我們應遵循“課文只是個例子”這一原則,發(fā)揮好略讀課文在精讀課文和課外閱讀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強化好學生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拓展到用這些方法獨立閱讀課外讀物,最終讓學生在教師從“扶”到“放”的過程中形成獨立的閱讀能力。
臺灣作家黃武雄在《學校在窗外》一書中提出,考試領導教學是不能忽視的現(xiàn)實。當前很多學校評價教師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考試。但在眾多的語文監(jiān)測樣題中,很難見到略讀課文的考查內(nèi)容。因為略讀課文一沒有需要會寫的字,二沒有需要背誦的段落,天長日久,教師就圍著考試這根指揮棒轉,你考什么,我教什么。慢慢的,略讀課文就不再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排在課本中就形同虛設了。另外,各級教研部門缺少了思想引領,每次培訓基本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nèi)容,各類賽課內(nèi)容也從來不包括這些課文,久而久之,略讀課文就真的“略”了,可有可無了。
要解決這一問題,各級教研部門要充分發(fā)揮好考試和各類評比的導向作用,在每學期的質(zhì)量監(jiān)測中,要有一定的分值體現(xiàn)。如節(jié)選本學期略讀課文中的一個片段,根據(jù)年級訓練重點,設計一些閱讀題目,考查一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各級各類賽課中,不刻意回避這類課文,而是隨進度一起進行。另外,學校在每學期對學生進行閱讀素養(yǎng)考查時,要適當涵蓋這些課文,如請學生背誦一下某一篇略讀課文的優(yōu)美段落等。相信在這些思想的引領下,教師、學生會逐步準確認識略讀課文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在行動上積極落實,最終達成一種共識,那就是略讀課文不能“略”。
略讀課文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其獨立的訓練任務,是鞏固精讀課文訓練成果的一種形式,同時能科學延伸到學生的課外閱讀。它以一種獨特的形式落實著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目標,具有不可替代性。
(責編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