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紐約客閑話

      2015-07-28 21:28:15董鼎山
      美文 2015年13期
      關(guān)鍵詞:加西亞書評馬爾克斯

      貪婪天性與慈善理想之間

      在這里,我不想以中國人身份炫耀自己同胞中的首富可與世界各國巨富相比 (這是阿Q精神),我只想以思想開明的左派美國人身份指出,美國的貧富懸殊對窮人明顯不公。最近奧巴馬總統(tǒng)就在國情咨文演說中稱,美國國民收入已經(jīng)達到1%的人口占有50%全國財富的地步,這正是我在少年時作為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徒最憎惡的。

      據(jù)報載,蘋果CEO庫克(Timothy D.Cook)去年的年薪是920萬美元,大通銀行與J.P.摩根公司的CEO戴蒙(Jamie Dimon)去年收入達2000萬美元,星巴克咖啡公司老板舒爾茨(Honard Schultz)更多,達到2150萬美元,而Viacom公司總裁多曼 (Philippe Dauman)去年收入更高達4430萬美元。

      在任何人眼里,這些錢都是一生花不盡的。這些占全國人數(shù)1%的一級富人搜奪了全國財富的一半,其余才由全國99%的人口分享。最低工資在今日還是每小時7元5角,最苦的年收入不到1.5萬元,所謂中產(chǎn)階級每年收入也不過5萬至10萬元,到20萬成為小康之家,已算是幸運了。怪不得奧巴馬總統(tǒng)要求給富人加稅,窮人減稅。

      共和黨卻口口聲聲要給富人減稅,并減少國庫開支。其實國庫支出最大項是國防費用,你可知道一艘航空母艦,一架最高級戰(zhàn)機的價錢?

      總統(tǒng)想以對富翁加稅,來修補破損公路橋梁地鐵,提高教育公費,救濟傷病貧民,但無法獲得國會通過。試想,每位年薪千萬的富翁,只要承當多一點的稅項,即可把這個所謂世界上最富的國家樹立成各國的榜樣。相反,歐洲幾個思想進步的小國家倒能慷慨地救援貧民,它們的福利制度被共和黨人士與極右派時論家斥罵為“社會主義”。

      真正關(guān)心窮人的美國巨富中,我認為有三人值得稱揚,一是在非洲做慈善工作的電腦天才蓋茨,他與妻子設有慈善機構(gòu),每年捐款數(shù)億元;一是著名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他甚至曾在《紐約時報》著文呼吁巨富們,共同敦促共和黨掌權(quán)的國會同意總統(tǒng)向富人加稅的建議;第三個是來自東歐,移民美國致富的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思想進步,常為窮人仗言。

      經(jīng)濟學家主張政府應研究如何實現(xiàn)CEO與普通職工收入公平(至少窮者不必怕沒有飯吃,沒有房?。┑膯栴},但是貪婪的富人都不愿支持此類意向的政府方案。加上一些愚昧無知的茶黨人士,根本不愿為公正的政客投票。公共企業(yè)的經(jīng)理照理應該公開年收入,以與普通職工收入作對比。但是人的自私往往阻礙了公正。最近紐約州議會主席蕭華(Silver),當了數(shù)十年權(quán)勢人物,竟被發(fā)現(xiàn)貪污而被捕,戴上手銬,把一生名譽都犧牲了,還有坐牢之虞。

      有人主張將全國最富巨商的年薪公開示眾(《紐約時報》經(jīng)濟版有時會有發(fā)表),以引起民間公憤。美國兩大工會A.F.L.與C.I.O.支持政府的這種做法,稱此舉“可以引起各大公司羞愧,自動減薪”。我可不認為能依賴此類富人的良心。

      本文開首,我曾述及蘋果CEO 庫克的年薪達920萬元,看來與Viacom總裁多曼的4430萬元相比,似并不太高。事實是:這些人的收入每年還有分紅。單就庫克而言,他2011年的分紅是3.762億元。試想,一般年薪不過10萬元的所謂中產(chǎn)階級,首先要花大筆大學學費(借學生貸款),還要找個適當職業(yè)(方可成為中產(chǎn)階級),真是苦不堪言。

      寫到這里,我不免要將美國(資本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相比。不想中國某些貪官與家屬如此貪污偷取國庫,竟做到掘地庫隱藏金條與億萬紙幣的地步。我不禁喟嘆自己少年時的天真!

      九旬雜憶

      我在美國這么多年的閱讀寫作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是1963年紐約市幾大日報大罷工。報紙全面性大罷工造成紐約市經(jīng)濟衰落,影響了不少人的生計,因為沒有報紙廣吿,百貨商場無人光顧,電影院與百老匯劇場門可羅雀,而我們這些每日必須讀報的讀書人,更無處獲知突發(fā)新聞。

      我記得大罷工一共歷時114天之久,小報《每日鏡報》因此關(guān)閉。另一份著名的、可與《紐約時報》競爭的《紐約先驅(qū)論壇報》,1967年也因工會罷工在經(jīng)歷合并等各種努力后關(guān)閉。許多報人失業(yè),特別令人惋惜的是《紐約先驅(qū)論壇報》幾位名記者突然無影無蹤。在罷工期間,我最記掛的是《紐約時報》周末的《書評周刊》。我們讀書人都有相同感覺,沒有《書評周刊》中的書評與書局廣吿,何從了解出版的新書?許多初出茅廬的作家出了新書,無人問津,以致阻礙了他們后來的著作生涯,即使是名作家的作品也乏人問津。

      我記得,當時確有幾本書雖無書評介紹,也上了出版界暢銷書榜好幾個星期,那都是因為聽人傳言而暢銷,其中有德國作家格拉斯的《鐵皮鼓》(The Tin Drum),美國女權(quán)作家弗里丹的《女性的奧秘》,索茲尼琴的《伊文·敦尼索維支的一天生活》等。大罷工結(jié)束后的4月7日那天,第一本復刊的《紐約時報·書評周刊》大載特載過去幾周遺漏的新書新聞,結(jié)果上述幾本書都極為暢銷,索茲尼琴與格拉斯后來也獲了諾貝爾獎。

      另有寫《麥田里的守望者》(先友施咸榮譯為中文)一書的著名作家J.D.塞林格,其時也有新書出版,則被人忽視。其他名作家如約翰·厄普代克與詹姆斯·鮑德溫的新作因他們的名氣,銷路未受影響。

      我之回憶50年前舊事,是因為想到文人與作家成名之難。有幾位朋友向我訴苦,當年他們的作品已被《紐約時報》專論版接受,但因報業(yè)罷工而不能及時發(fā)表,因而失去了成名機會。寫書的作家們更覺苦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著名的《紐約書評》雙周刊(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應時而生,它目前已成為可與《紐約時報書評》相抗衡的美國最重要的書評刊物。當時報業(yè)罷工,令一些作家與書評家非??鄲灒艘黄鸺Y自辦了這本書評刊物,主編者為羅勃特·西爾威斯(Robert Silvers),副主編為芭芭拉·埃浦斯坦(Barbara Epstein)。在該刊旗下,聚集了一批苦于無處發(fā)表言論的書評家,他們甚至借書評來發(fā)表長篇時論,態(tài)度往往左傾,多為自由派,一時銷路大增,甚至可與復刊后的《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競爭廣告。此刊物兩位創(chuàng)刊主編都已逝世,但刊物仍在,而且可以盈利。一度曾被一富有報人出資500萬金購去,主編者與重要撰稿人每人分得50萬元報酬,成為文壇佳話。

      書評對新書的銷路極具影響。我對國內(nèi)出版界銷書方法頗覺不解。出了新書,不但不做廣告,而且也不請人寫稿介紹。我不免想到自己去年在紀念90生辰時所出幾本新書。編輯告我,她曾邀請國內(nèi)友人寫文推薦,據(jù)說我的朋友王蒙與沈昌文等推忙而謝卻,我當然很感失望。不過特別令我失望的是國外幾位朋友,先說要我送書作評,數(shù)個月后,尚無音訊。

      除此之外,最令我奇怪者是,有一天我去華埠新華書店閑蕩,未見新書陳列,向店員詢問,他瞠目不知。在國內(nèi),親友們曾去上海一大書店詢問,店員要打開電腦才能覓得我的新作。香港一位朋友倒在書局見到。出版商不做廣告,又無書評,怎可推銷新書?我所說的是出版界的生意經(jīng),至于文友收到新書后不愿作文介紹,那是另一回事。

      從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姓名談起

      近來在國內(nèi)報刊雜志中看到多篇討論《百年孤獨》作者的文章,都一致把這位諾貝爾獎作家稱呼為“馬爾克斯”,我心癢癢地要把他的姓名糾正一下,他的全名是Gabriel Garcia Marques。由于西班牙人有聯(lián)用父母雙姓的習俗,歐美文學界都尊稱他為Mr.Garcia Marques,而不單是馬爾克斯(例如他的兒子已自動縮名為Rodrigo Garcia,人們稱呼他為加西亞先生,而不是馬爾克斯先生)。

      說西班牙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于哥倫比亞,姓名保持原來習慣。其實雙姓并不罕見,可是你不會稱呼歐陽先生為歐先生或司馬先生為司先生,或荷蘭名畫家Van Gogh (梵高)為高先生。在上篇文章中,我提起《國家》雜志女編輯Katrina Vaden Heuval,我們稱呼她為凡登·胡佛爾女士。其實歐洲姓氏有的在前面加上一個Von。例如《Sound Music》男主角的全名是Captain Georg Von Trapp(Von Trapp大尉,姓氏須要附有Von),不過那是另一回事。至于鼎鼎大名的加西亞·馬爾克斯,把他單稱為馬爾克斯,我看了不順眼,惟恐有人把他誤為另一有名的馬克思。

      談到加西亞·馬爾克斯,我的原意是寫一篇有關(guān)他的遺物檔案,其間包括他的《百年孤獨》原稿,價值不菲。他的家屬與剛購到這些珍貴文件的德克薩斯大學圖書館都不愿透露原價。整個檔案中包括了他的歷年文稿,書信照片,筆記和他的打字機與電腦等等。德州大學圖書館取名Ransom Center,世界有名,并藏有海明威,??思{,以及喬伊斯等名家的文件原稿。也保存了加西亞·馬爾克斯完成的最后小說《We'll See Each Other In August》。

      《百年孤獨》西班牙文初版系于1970年問世,立時把作者提升為全球文學名人。學者們對他經(jīng)過多度涂改的原稿很有興趣,因如此可較量他的文思過程。他的兒子Gacia則唯恐這類文稿的公布會降低父親的文學聲譽。

      2009年出版的一本傳記作者Gerald Martin說加西亞·馬爾克斯曾將一部分筆記毀掉,于1983年告訴來訪的《花花公子》(Playboy)記者說:“把這些胡亂涂抹的筆記公之于世,猶如我在大庭廣眾之下只穿了內(nèi)衣褲?!彼膬鹤诱f,父親只在將一部著作的90%完成后才給他們一窺。因為他是位“完美主義者”。

      開始,加西亞·馬爾克斯對他的草稿無所謂,到后期名氣大了,才讓他的妻子開始搜集這些要丟棄的文稿(現(xiàn)在成了值錢的寶藏)。據(jù)他的兒子加西亞先生說,某次父親竟要購回他寫給妻子的情書,以便銷毀它們。加西亞·馬爾克斯積攢的書信不多,檔案中只保存了約2000封,多是寫給著名同行的,通信者包括格雷姆·格林(Graham Green)、昆德拉(Kundera)、格斯拉(Gunter Grass)、富恩梯斯(Carlos Fuentes)等。某次加西亞·馬爾克斯與文友討論美國政府禁止名作家入境的黑名單,他的名字也在內(nèi),因他曾于1950年代與哥倫比亞共產(chǎn)黨有牽連,直到1995年,克林頓總統(tǒng)才將他從黑名單上除名。

      檔案中也包括了一些他與古巴總統(tǒng)卡斯特羅友情的資料。但信件不多,因為他喜歡用電話交談。德州大學的Ranson Center欲將此寶藏出售,但尚未編成項目。他曾接受《生活》畫報西班牙文版的采訪,但因擔心讀者會把《生活》看作左傾而沒有發(fā)表。

      加西亞·馬爾克斯當然是一位思想進步的左翼作家,但對共產(chǎn)黨的作為不一定有好感。檔案中也包括了他于1998年訪問白宮時與克林頓的談話筆記,言語間他曾問克林頓在任時可否與卡斯特羅和好,并問克林頓幕僚間有沒有“瘋狂反對卡斯特羅”的下屬。他顯然希望美國與古巴恢復友好關(guān)系。在他20余本照片集里,也包括了許多世界名人,并有他在哥倫比亞幼年生活時的照片。

      現(xiàn)在保管他的檔案者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處理他未完成的一本小說文稿,他的兒子加西亞是劇本作者與電影制片商。此本未完成的小說是有關(guān)一位中年已婚婦女在一海島上的外遇情史,曾在《紐約客》雜志發(fā)表一部分。兒子記得父親在臨終前說過:“最失望的是在去世前不能完成這部有關(guān)我自己生活的故事?!?/p>

      從書信看大作家梅勒

      你如與我同樣愛讀諾曼·梅勒著作,你一定也會喜歡這本新出的《諾曼·梅勒書信集》。他出生于1923年 (1923-2007),于25歲時即出了一部后來名揚世界的《裸者與死者》,這部杰作根據(jù)他大戰(zhàn)參軍經(jīng)驗所做。我還記得1948年在密蘇里大學圖書館初見他的暢銷新作陳列在顯著位置時的驚訝。他自幼喜歡咬文嚼字,除著書外,也寫了許多書信(對朋友有信必回),因此一生積累不少書信。本書由他一位傳記作者侖農(nóng)(J.M.Lennon)精選,他文筆巧妙,有時向朋友抱怨:“想到了一句精妙文句,竟在信中浪費掉?!彼蚕蛑言V苦:“我每年至少失去6位朋友,因未讀他們新作。”侖農(nóng)在此一共選了714封書信,長達867頁。

      梅勒于1939年進哈佛大學,不久便成為??庉?,曾給他父母寫信,要求替他支付40元會費。畢業(yè)后從軍,隨后根據(jù)他的戰(zhàn)場經(jīng)驗寫出一部《裸者與死者》,立時成名。1959年,他把一些零碎文章(多在雜志發(fā)表)結(jié)集為一部《自我宣傳》 (Advertisements for Myself),內(nèi)容潑辣諷刺,甚有趣味,被人稱揚為該年最佳新聞學著作。從此以后,他一共出書30余種,得過兩次普立策文學獎,一是1968年的《夜間進軍》(Armies Of The Night),內(nèi)容有關(guān)反越戰(zhàn)大游行;一是有關(guān)一位死囚的《劊子手之歌》(The Execu Tioner's Song)。他的書信對象都是英美文壇名人如Evelyn Waugh,Nancy Milford,Herny Miller,Anais Nin,Mary Mccarthy,Hannah Arendt等。其他名人有作家Saul Bellow,Jorge Luis Borges等,甚至包括古巴前總統(tǒng)卡斯特羅,影星Clint Eastwood,克林頓總統(tǒng)夫人希拉里。多數(shù)信都是彬彬有禮,可是他與文敵的書信交往卻是潑辣諷刺,這些文敵包括戈爾·維達爾,威廉·史泰隆,亞瑟·米勒等。

      在他與書局編輯們通信時,爭論焦點往往在他大膽使用臟話,例如,在《裸者與死者》原稿中,兵士口語中“Fuck”一字經(jīng)常出現(xiàn),1950年代,書局編輯總是小心翼翼,惟恐冒犯讀者,要求梅勒將此字刪除。梅勒不允,認為喪失真實性。雙方爭執(zhí)過后,編輯同意“Fuck”存在,但把拼字改為同音的“Fog”。我未檢視后來版本,不知“Fuck”是否恢復原狀。這類爭吵,后來成為文壇佳話。文學純粹主義者稱揚梅勒的勇氣,他寫作與講話不怕褻瀆與骯臟。某次在電視討論節(jié)目上,與另一盛氣凌人的作家戈爾·維達爾爭辯,一言不合,幾乎打起架來,讀者與觀眾大樂。

      梅勒書信中也包括對性(Sex)的談論。性,好像是他生活中的特別樂趣。某次他在一封寫給已離婚的第一任妻子姊姊的信上說道:“至于我為什么要結(jié)婚呢?當然是為了與常人相似的原因,即是為了性的嘗試。如果沒有婚姻,就也不會有通奸不貞行為。誰能過如此沒有骯臟情事的生活?千千萬萬的人寧愿自殺?!彼簧掀疟姸?,最終娶了一個南方出生的美麗模特兒。

      他也曾與許多文壇名士爭吵,1962年時,他告訴當時最具權(quán)威的《紐約客》主編威廉·蕭恩(William Shawn),稱他的雜志讀來枯燥無味。1965年時,他與最具權(quán)威的文學評論雜志《紐約書評》雙周刊爭論,批評當時主編太不看重他。他??溲裕炎约号c海明威相比。在年輕初度出名時,他即與著名文學評論家戴安娜·屈瑞林(Diana Trilling)討論名作家,他批評福克納喜寫長句:因他不知如何確切用短句表達,而海明威喜寫短句。他還大言不慚地批評史丹貝克與普魯斯特,稱后者的同性戀影響了他的文筆。

      到了后期,梅勒對同行的偏見改正了不少,可在此書信集中看到。過了80歲后,他把自己的思考與電影諧星裴斯脫·開登和卓別林作風相比。這本書信集透露了一位大作家天才的一面與卑微小氣的一面。某次他寫信給同時出名的杜魯曼·卡波蒂說:“謝謝你充滿贊賞又下流輕浮的信?!?/p>

      暢銷小說與嚴肅純文學的論爭

      近來讀到一篇美國文壇由暢銷小說引起文學論爭的報導,不禁記起自己少年時代初接觸文學時的經(jīng)驗。起始我是《江湖奇?zhèn)b傳》《啼笑姻緣》的忠實讀者,同時又被左翼文學所誘,常常在巴金、茅盾、穆木天等與張恨水、向愷然、姚民哀(姚文元之父)等之間徘徊,有時也在《封神榜》《西游記》《紅樓夢》上找尋讀書樂趣。但我最終還是歸服了新文學。在上世紀30年代,上海北京文學界也起了論爭,新興作家把張恨水等的作品稱為“鴛鴦蝴蝶派”。那時我也特別喜讀上海一本由趙苕往主編的《紅玫瑰》雜志。其實那些都是母親與姑媽的讀品,后來我也讀了民國初期暢銷的《兒女英雄傳》等小說,至今不忘,但是我初期最感興趣的還是《啼笑姻緣》《金粉世家》以及姚民哀的武俠小說。

      進了教會學校斐迪初中后,突然在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新文學作品,第一部令我神往的小說是巴金的《電》,此后當然是《家》《春》《秋》三部曲。這些小說也對我做了思想啟蒙,憎恨社會舊禮教與現(xiàn)政府的腐敗,漸漸對所謂“鴛鴦蝴蝶派”作品發(fā)生厭倦?,F(xiàn)在到了老年,讀到美國文壇蔑視暢銷小說的論爭,不禁想起少年時對文學的勢利態(tài)度,那時也曾發(fā)生暢銷小說與新文學之間的筆戰(zhàn)。

      美國文壇最近的論爭緣于女作家唐娜·塔特(Donna Tartt)的新小說《金翅雀》(The Goldfinch)。作者此前雖寫過小說,但在文壇不出名。《金翅雀》(故事根據(jù)一張名畫,花了11年完成,長達784頁)一經(jīng)出版,立時暢銷,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7個月,在短短時間里銷售了150萬冊,并受到《紐約時報》31年資深書評家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日裔)的推崇;也在《時報書評周刊》獲好評(評者是大名鼎鼎的神怪小說家斯蒂芬·金),還得了本年度普立策小說獎??蛇@樣的成就還是不能獲得最為美國文壇尊重的三本刊物《紐約書評》雙周刊、《紐約客》與《巴黎評論》的重視。

      《金翅雀》講述了一個13歲男孩,隨母親去大都會藝術(shù)館參觀,不料被恐怖分子炸彈襲擊,母親被炸斃,一位受傷待斃的老人,托該男孩保留一幅偷來的1654年的名畫《金翅雀》的故事。此后他有機會飛往荷蘭首都將畫作歸還原主,其間卻遇到三教九流人物,故事奇特。《時報》書評家角谷美智子(她自己也得過普立策評論獎)稱贊此書“猶如狄更斯的杰作,故事動人”。斯蒂芬·金在《時報書評周刊》稱揚此書故事不尋常,引人入勝。他自己以寫神怪小說成名,當然受慣了文壇自認高尚的書評家的蔑視。

      《紐約客》書評則認為,該小說過分注重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描寫不夠深切,得普立策獎不夠格。至于最受文壇重視的《紐約書評》雙周刊呢?書評家弗蘭辛·普洛斯(Francine Prose)認為該書作者的描寫力與文字根本無法與狄更斯相媲美。大西洋對岸的《倫敦書評》則把此書諷為“兒童讀物”?!栋屠柙u論》書評最受美國文壇重視,也批評《紐約時報》評論家似不敢冒犯暢銷書出版商。

      這樣的論爭不禁令我想起當代名家如約翰·歐文,湯姆·沃爾夫初出茅廬時的遭遇,他們也受過書評家攻擊。甚至俄裔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在初次出版時,《紐約時報》書評稱“此書不值成人一讀”。當塞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出版時,《紐約時報》書評批評此書“單調(diào)”,滿是學校中“笨蛋”(Jerks)的對話。當菲茲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出世時,當時的《紐約先鋒論壇報》批評說“只不過是流行小說”,不能長存。

      我們可還記得瑪格麗特·米契爾的《飄》出版后也曾獲普立策獎,有人甚至把作者與托爾斯泰、狄更斯、哈代相比。我深信,暢銷小說作家中,除了斯蒂芬·金以外,還有律師小說作家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驚險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 (Tom Clancy)等,都值得一讀。

      話歸正傳:我至今還是不能忘卻《啼笑姻緣》《江湖奇?zhèn)b傳》。

      董鼎山

      旅美著名作家,書評家,世紀老人。曾任紐約市立大學資料參考部主任,資深研究教授。1980年起,在大陸先后出版《天下真小》《書·事·人》《董鼎山文集》等16部著作。2000年榮獲紐約國際藝術(shù)中心頒發(fā)的“文藝創(chuàng)作終身成就獎”。

      猜你喜歡
      加西亞書評馬爾克斯
      書評
      書評
      書評
      阿爾法星球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敘事研究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4:03
      童話中的真實——重解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陳忠實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接受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6
      書評
      華東科技(2012年3期)2012-01-16 02:33:06
      阳高县| 昆明市| 沁阳市| 大港区| 剑河县| 江西省| 明溪县| 南投市| 汝州市| 时尚| 长兴县| 墨脱县| 海丰县| 石家庄市| 北宁市| 类乌齐县| 易门县| 闵行区| 三江| 荃湾区| 谢通门县| 天津市| 汉源县| 皋兰县| 奎屯市| 蛟河市| 淮北市| 仁化县| 苏尼特左旗| 安陆市| 三穗县| 特克斯县| 沙雅县| 万源市| 易门县| 乌兰察布市| 平凉市| 都兰县| 乌兰县| 东阳市|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