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朝,謝楠,付必莽*
(1.曲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曲靖 655000;(2.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肝膽胰外科,昆明 650101)
肝硬化是肝病中的一種常見病癥,具有慢性和再生性的特點,據(jù)相關(guān)報道,約有10%-15%左右的肝硬化患者晚期會并發(fā)肝癌。本研究對62例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予以64層螺旋CT多期掃描 (64-MDCT)與3.0TMRI檢查,對兩種診斷方式的診斷價值進行對比分析,結(jié)果報告如下。
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共62例 (癌性小結(jié)節(jié)66個),患者均經(jīng)過病理組織學證實且符合肝癌診斷標準;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齡32-66歲,平均年齡(53.56±2.37)歲。
64-MDCT:采用LightSpeed VCT64層螺旋CT掃描機,掃描參數(shù):120KV管電壓,280-370mA管電流,5mm層厚,0.984∶1螺距;造影劑選用碘海醇[國藥準字H20000593,生產(chǎn)單位:通用電氣藥業(yè)(上海)有限公司]80-100ml,3.5ml/s注射速率,并于注射后20-30s行掃描動脈期、45-60s行掃描門脈期、掃描圖像在120s后進行。將得到的圖像傳送至ADW4.3T工作站后進行肝動脈、平衡期血管以及門靜脈期三維重建,并需要予以兩名擁有10y以上臨床經(jīng)驗的影像學專家行獨立診斷。
3.0 TMRI成像檢測:采用西門子全景開放式3.0TMRI掃描儀,70cm大孔徑。掃描參數(shù):軸位TR/TE=2.8 m s/1.2ms,15°翻 轉(zhuǎn) 角 ,5.0ms反 轉(zhuǎn) 時 間 ,125kHZ接收寬帶,270×223.5矩陣,38-40cm視野,4.4cm層厚。選取矩陣空間敏感編碼技術(shù),將相位加速因子設(shè)置為3ph,同時采用零填充插入算法,設(shè)置2.2mm重建層厚,并于10s后完成第一次80層全肝容積的掃描。行常規(guī)平掃后行高壓靜脈注射0.1mmol/s的釓噴酸葡胺,且隨后注射30ml生理鹽水以沖管,速率均為3ml/s。于注射開始后的第10、60、180s分別予以動脈期、門脈期和平衡期圖像采集,在AW4.2工作站采取Functool軟件對主動脈、門靜脈及肝實性病灶的時間、信號強度曲線進行繪制。
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0 TMRI和64-MDCT檢查中,增強掃描小肝癌的圖型與原發(fā)性肝癌具有共同之處:肝動脈期呈現(xiàn)高信號與高密度,門脈期呈低信號與低密度,平衡期病灶密度降為低信號與低密度。Kppa一致性檢驗結(jié)果 顯 示 ,3.0TMRI動 態(tài) 增 強K=0.861,64-MDCTK=0.844,兩名觀察者的檢測結(jié)果一致性較高。
在ROC曲線下面積(AUC)方面,3.0TMRI動態(tài)增強得到的分別為 (0.893±0.013)、(0.859±0.027)高于64-MDCT得到(0.657±0.034)、(0.679±0.026)。3.0TMRI敏感度、特異度以及陰性預測值均高于64-MDCT,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案的診斷效果對比[n(%)]
近年來,隨著造影劑的廣泛應用,使其在肝臟占位疾病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且其耐受性、安全性以及較高的診斷性,已得到廣泛的臨床認可[1]。本研究結(jié)果經(jīng)兩位觀察者統(tǒng)計分析可得,Kppa一致性檢驗 結(jié) 果 表 明 ,3.0TMRI動 態(tài) 增 強 K=0.861,64-MDCTK=0.844,兩組數(shù)據(jù)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表明本研究數(shù)據(jù)可靠性較高。據(jù)相關(guān)文獻報道,3.0T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小肝癌的診斷價值高于多層CT掃描,且3.0T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得到的AUC高于多層CT掃描[2]。本研究對兩種檢測方案的診斷價值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3.0T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敏感度、特異性和陰性預測值均優(yōu)于64-MDCT,表明3.0TMRI動態(tài)增強掃描在本病的臨床診斷價值更佳,因此3.0TMRI可作為早期臨床診斷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理論依據(jù)。64-MDCT影像學檢查技術(shù)是一種先進、安全、可靠的技術(shù),其自身具有快速、薄層和多點掃描的特點,高圖像分辨率以及成像速度促使其在肝臟惡性腫瘤中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3]。MRI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影像學檢查手段,其可全方面、多角度的進行檢測,不僅在檢測肝臟惡性腫瘤中可了解腫瘤的部位、性質(zhì)以及大小等,還可從功能和代謝水平兩方面對其進行評價,該檢測方案在肝臟分期、預后判定以及療效檢測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4,5]。
綜上所述,64-MDCT與3.0TMRI動態(tài)掃描均可用于肝硬化背景下的小肝癌診斷,但3.0TMRI動態(tài)增強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陰性檢測值均優(yōu)于64-MDCT。
[1]吳恩惠,周康榮等.肝膽胰脾卷(第2版)[M].中華影像醫(yī)學,2009,21(2):120-121.
[2]許乙凱,全顯躍.肝膽胰脾影像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3]秦福雙.CT、MRI對肝癌診斷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06(11):115-116.
[4]陳衛(wèi),鄧俊,顧嵐等.肝動脈造影對CT和MRI難于診斷的疑似肝癌的臨床價值[J].肝臟,2009,14(6):511-512.
[5]田野.CT與MRI對原發(fā)性肝癌診斷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09(1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