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熊震
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探討
王飛 熊震
目的 研究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選取抑郁癥患者128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4例。給予觀察組抑郁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給予對照組抑郁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比較2組抑郁癥患者HAMD量表、TESS量表等情況。結果 2組抑郁癥患者接受治療后在HAMD評分、CQOLI評分方面均優(yōu)于治療前,數(shù)據(jù)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抑郁癥患者在治療后HAMD評分、CQOLI評分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抑郁癥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抑郁癥患者接受治療后TESS評分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治療對抑郁癥患者治療效果較好,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情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對患者無嚴重不良反應,可在臨床中推廣。
艾司西酞普蘭;認知行為;抑郁癥;臨床效果;安全性
抑郁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具有高復發(fā)率、高自殺率、高致殘率等特點,如果抑郁癥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況,則會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帶來較大的影響。目前所使用的抗抑郁藥物對患者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治療方式,對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1-2]。此次研究選取抑郁癥患者128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有患者64例。給予觀察組抑郁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給予對照組抑郁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比較2組抑郁癥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量表)、副反應量表(TESS量表)等情況,從而研究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間在贛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抑郁癥患者128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4例。觀察組男31例,女33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39.24±1.25)歲,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25±0.32)年。對照組男32例,女32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38.42±2.14)歲,病程0.6~7年,平均病程(3.35±0.45)年。2組抑郁癥患者在臨床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每次10 mg,每天1次。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在給予觀察組患者認知行為治療,由認知行為治療師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治療前期,患者剛剛接受治療階段應充分建立患者與治療師之間的信任,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為患者制定相應的具體治療方法,為患者講述認知治療的方法,從而使患者能夠了解認識行為認知療法,在治療中期,主要是識別自動的思維、評價自動思維、確認情緒的同時還應幫助患者對自動思維做出有效的反應。在治療后期,為了能夠更好的使治療效果得到鞏固,治療師應引導患者做自己的治療師,為患者講述全面的知識,從而使患者能夠自己進行調節(jié)。
1.3 療效評價[3]采用MAMD量表對2組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價,并采用GQOLI對2組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采用副反應量表(TESS量表)對患者接受治療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評價。
M A M D量表:M A M D減分率>7 5.0 0%,為痊愈;50.00%<MAMD量表減分率<75.00%,為顯效;25.00%<MAMD量表減分率<50.00%,為有效;MAMD量表減分率<25.00%,為無效。
TESS量表:評分越高,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越高,療效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結果用“x±s”表示,對比方法為t檢驗;使用例數(shù)(%)表示為計數(shù)資料,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抑郁癥患者接受治療后在HAMD評分、CQOLI評分方面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抑郁癥患者在治療后HAMD評分、CQOLI評分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抑郁癥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抑郁癥患者接受治療后TESS評分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在HAMD評分、CQOLI評分、TESS評分方面比較(x±s)
隨著近年來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加,從而導致抑郁癥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了上升的趨勢,有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自身傾向[4-5]。在臨床中,對于抑郁癥的治療主要目標為臨床治愈和防止復發(fā)[6]。目前所使用的對抑郁癥治療的藥物,多為單純的抗抑郁藥物,患者長期服用會對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7-8]。
此次研究,給予觀察組抑郁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治療,給予對照組抑郁癥患者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抑郁癥患者在治療后HAMD評分、CQOLI評分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抑郁癥患者,從而充分說明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治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情況和生活質量[9-10]。2組抑郁癥患者接受治療后TESS評分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抑郁癥患者在不良反應方面沒有較大差異,從而說明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治療對抑郁癥患者沒有嚴重不良反應,與部分學者研究結果相符[11-12]。
綜上所述,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治療對抑郁癥患者治療效果較好,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情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對患者無嚴重不良反應,可在臨床中推廣。
[1] 趙美英,劉威,趙杰,等.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20):156-157.
[2] 周升寶,趙繼舒,孫曉丹,等.艾司西酞普蘭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在老年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3(5):305-308.
[3] 黃越.認知行為治療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對于老年抑郁癥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25):96-97.
[4] 郭宇新,劉偉,張志剛,等.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3):10-12.
[5] 李曉,萬好,呂蓓,等.認知行為治療對伴有軀體癥狀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3(30):65-66.
[6] 趙淑芝,李聰慧,馬沛沛,等.認知行為治療合并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13):163-164.
[7] 辛琰琰.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對產后抑郁癥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4(32):242-243.
[8] 胡雪峰,潘信明,張愉,等.三種治療方法對患者腦卒中后抑郁療效的比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2):13-14,36.
[9] 鄧方渝,王德燧,盛莉,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0,16(27):150-151.
[10] 李海杰,甄海燕,吳波,等.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治療50例抑郁患者的療效評價[J].當代醫(yī)學,2011,17(10):135,164.
[11] 李秀玲,項顆,孫莉,等.思美泰治療酒精性肝病合并抑郁癥40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5):134-135.
[12] 劉艷萍,潘貴春,陸雪山,等.氟西汀聯(lián)合小劑量奧氮平治療重度抑郁癥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5):128-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85
江西 341000 贛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王飛 熊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