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的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不斷推進,耕地的保護問題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護耕地機制,進行創(chuàng)新并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成為了重要的研究問題。本文主要對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的構建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耕地保護;經濟;補償
前言: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耕地是十分重要的生產資料,同時也是保障國家經濟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耕地數(shù)量越來越少,質量也有所下降。雖然我國一直都有相關的耕地保護政策,但耕地減少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控制。只有建立起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才能更好的完善耕地保護政策。
一、耕地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耕地數(shù)量減少
我國在近年來耕地數(shù)量逐漸減少,主要表現(xiàn)為,人均耕地少、質量好的耕地少、后備耕地資源少。我國的人均平均耕地在當前已經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并且這當中的優(yōu)質土地也不足三分之一[1]。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因為先天的自然環(huán)境限制,二是因為退耕還林導致耕地減少。
(二)耕地質量下降
耕地的質量下降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水土流失或是土地污染等引起的耕地質量下降。二是因為政策的不完善導致耕地的質量下降。在一些耕地進行保護的過程中,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善,雖然保護了耕地的數(shù)量,但是質量上卻出現(xiàn)了下降的情況。
(三)地方政府不夠重視耕地保護
地方政府是直接關聯(lián)耕地的機構,但卻沒能起到保護耕地的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官員比較看重經濟增長、GDP總量以及各項經濟指標,而忽視了耕地保護。此外,地方正度違法批地、大面積占用土地等也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費,這也是耕地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農民耕地保護意識不強
由于耕地保護的成本比較高,再加上耕地的利用率比較低,使得農民耕地保護的意識不強,欠缺耕地保護積極性。農業(yè)收入本身就不高,再加上耕地保護的成本,導致了農民的人均收入偏低,這樣比較低的收入驅使農村勞動力和資金外流,很難保障耕地保護上的投入,同時也影響了農民耕地保護的積極性,使得很多耕地閑置。
二、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構建
(一)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設計
我國的耕地保護區(qū)域補償機制的設計開展的相對較早,部分學者在耕地保護區(qū)域補償?shù)姆秶缍ㄔ诹耸^(qū)域內,進行了區(qū)域性的補償機制設計[2]。此外,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員將補償?shù)姆秶鷶U大到了省際之間,進行全國范圍內的研究,但在研究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
(二)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標準原則
首先是實現(xiàn)目標原則,補償多少的基本考量并不是看補償?shù)臄?shù)量,而是看補償?shù)慕Y果是否能夠達到最終的保護目標。耕地保護補償是一種利益協(xié)調機構,需要做到耕地保護者和受益方雙方都能達到收益,補償?shù)臉藴嗜绻^低的話,就不能實現(xiàn)耕地保護者剩余,二標準過高的話就不能實現(xiàn)消費者剩余,因此補償?shù)臉藴蕬摽刂圃谝欢ǖ膮^(qū)間內進行變動。補償?shù)臉藴蕬浞值目紤]到保護者的補償愿望,只有達到了這個標準,農民和地方政府才能對耕地保護更加用心,實現(xiàn)耕地保護經濟的真正目標[3]。在采取耕地補償是應與當前的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經濟情況來進行適當?shù)恼{整,保證耕地保護的有效性。此外,應按照年度來進行耕地補償,因為建設用地的經濟效益是不斷變化的,這樣耕地保護的成本也每年都會有所不同,按照年度來進行補償能夠更加符合客觀規(guī)律。
(三)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形式
我國的區(qū)域耕地補償基金一般都由國家部門來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配合國家的換門投資、現(xiàn)金或者實物補貼、技術培訓等方式來補償給當?shù)氐霓r民,用于耕地保護的建設或者耕地保護的成本補償。
(四)配套措施建設
為了有效的保證耕地保護機制得到有效的運轉,需要建立起相應的配套措施。主要有:建立起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的編制以及實施管理,依照不同的區(qū)域之間不同的發(fā)展情況來制定,達到滿足當?shù)胤寝r用地的合理要求;應不斷的堅強耕地資源監(jiān)測制度;完善耕地的資源價值評估制度,保證耕地的價值能夠充分的體現(xiàn);此外應建立起相應的耕地保護補償資金管理體制,以此來做好資金的保障工作;建立起耕地保護經濟補償?shù)脑圏c,在試點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證耕地保護能夠得到一定的推動。耕地保護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來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只有全面的進行努力,才能做好耕地保護工作,保障我國耕地能夠得到平穩(wěn)的發(fā)展。
結語:隨著我國的社會不斷發(fā)展,耕地逐漸的減少,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當前已經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情況在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有關耕地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尤其是在耕地的補償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耕地保護制度,采取相應的耕地保護補償,才能逐漸的建立起保護耕地的有效機制,保證我國的耕地能夠長久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牛海鵬,張安錄.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0,07(05):66—69.
[2]劉降斌,周寶潔.我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供給模式研究[J].商業(yè)經濟,2010,05(22):55—58.
[3]鄭躍中,俞評忠,程素英,殷圣平.耕地保護經濟補償?shù)幕締栴}分析及其政策路徑[J].上海保險,2012,04(03):123—126.
郵寄信息:黃濤,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國土資源局208室,1346509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