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新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全面攻堅,說到底是人的利益的調整,許多改革都會擔風險、得罪人,如何更好地敢于擔當,更好地推進改革?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思考。
一個是統(tǒng)籌謀劃、協(xié)同推進時要切實進行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的問題。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我們是一個大國,地域差異大,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每個地方所處的發(fā)展階段不同,需要通過改革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各個地方的承受能力也不一定相同。改革要取得實效,一定要實事求是,“接好地氣”,分類指導,普遍中兼顧特殊,統(tǒng)籌中注意協(xié)同,把握節(jié)奏,蹄疾步穩(wěn),有序穩(wěn)妥推進,切忌“一刀切”。
另一個是建立完善“容錯機制”問題。改革要擔當困難、問題,更要擔當風險和失誤,我們作為兵頭將尾,如何為大家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改革氛圍和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至關重要?!皩捜菔 ?,有利于化解消除當前改革創(chuàng)新工作中的思想顧慮、制度障礙、機制缺陷和利益藩籬等突出問題。寬容失敗,要在把握方向、原則、底線的基礎上,依照法律和政策的有關規(guī)定,建立完善“容錯機制”。有了“容錯機制”這樣的制度安排,允許失誤,寬容失敗,我們相信,大家就不會時刻提防“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樣一來,畏難情緒、裹足不前的現象將會大為減少。在改革的探索中,領導干部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偏頗差錯,但只要他們的總體方向是正確的,只要是守住底線的,只要是盡最大努力避免失誤的,就應該適當給予他們“試錯”的機會。如果有一個防身護體的“容錯機制”,他們會更有勇氣、銳氣、底氣。當然,我們也要準確辨別改革真?zhèn)?、故意過失,輔以完善的糾錯機制,該寬容的寬容,該問責的問責。無原則的寬容和免責,也是對公共利益和老百姓的不負責任。
(作者為貴州省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