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英 王順崗 陳桂香
摘要: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某羊場疑似乳突類圓線蟲病的綿羊進行了臨床檢查,取其糞便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斯陶爾氏蟲卵計數(shù)法計數(shù),幼蟲進行培養(yǎng)與鑒定等。結果表明,病羊糞便中有大量疑似乳突類圓線蟲蟲卵,對蟲卵培養(yǎng)后,根據(jù)幼蟲大小、蟲體形態(tài)學觀察確診為綿羊乳突類圓線蟲病。
關鍵詞:綿羊;乳突類圓線蟲??;診斷;幼蟲培養(yǎng);蟲種鑒定
中圖分類號:S852.73+1;S85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10-244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0.036
羊乳突類圓線蟲病是由類圓線蟲屬(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中的乳突類圓線蟲(Strongyloides papillosus)所引起牛、羊等反芻動物的一種寄生蟲病?;荚摬〉难虺3O?、貧血、嘔吐、腹瀉,最后多因極度衰弱而死亡,死亡率可達50%[1]。乳突類圓線蟲只有孤雌生殖的雌蟲,目前未見有雄蟲寄生的報道。雌蟲身體細小,乳白色,口腔小,有兩片唇,食道簡單,陰門位于體后1/3與中1/3交界處,有兩片突出的小唇。孤雌生殖的雌蟲在終末宿主小腸產含有第一期幼蟲的蟲卵,并排到外界。在外界從蟲卵孵出第一期幼蟲。對該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是在每年春秋兩季用丙硫咪唑驅蟲1~2 次。本研究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某羊場疑似乳突類圓線蟲病的綿羊進行了臨床檢查,糞便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斯陶爾氏蟲卵計數(shù)法計數(shù),幼蟲進行培養(yǎng)與鑒定等,最終確診該羊場羊只所患疾病為綿羊乳突類圓線蟲病。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劑 食鹽、碘化鉀、碘等均為市售。各種溶液的配制,飽和鹽水、盧戈氏碘液配制方法參見文獻[2]。
無菌糞汁:取適量羊的新鮮糞便加入適量蒸餾水,攪拌使其混合均勻,然后用紗布濾去粗大的糞渣,濾液在火爐上煮沸2 h滅菌和殺蟲[3]。
1.1.2 試驗器材 SPX-150B智能型系列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將來實驗設備有限公司;WF10/18型顯微鏡,上海兆儀光電科技有限公司。260目錦綸篩兜等均為市售。
1.2 試驗方法
1.2.1 臨床檢查 采用病史調查、臨床基本檢查法等進行臨床檢查。
1.2.2 糞便的采集和厭氧保存 糞便采自河南省新鄉(xiāng)市某羊場的疑似乳突類圓線蟲病的綿羊。在100 mL的塑料杯中放入10粒左右直徑8 mm的玻璃珠,加入約85 mL的自來水。加入10 g新鮮糞便,擰緊瓶蓋,用力搖動1 min,使糞球破碎,瓶內糞便很快變?yōu)闊o氧狀態(tài)[3]。將瓶在20 ℃左右保存,7 d后可收集蟲卵用于試驗。
1.2.3 飽和鹽水漂浮法 取糞便10 g,加飽和鹽水100 mL,混勻,通過60目銅篩,濾入燒杯中,靜置0.5 h,蟲卵上浮,用一直徑5~10 mm的鐵絲圈,與液面平行接觸以沾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進行觀察,并測量其大小。同法制得載玻片上蟲卵經盧戈氏碘液染色后加蓋玻片顯微鏡下觀察。
1.2.4 斯陶爾氏蟲卵計數(shù)法(Stolls method) 在一小玻璃容器上(如小三角燒瓶或大試管),在容量56 mL和60 mL處各做一個標記,先取0.4%的NaOH溶液注入容器內至56 mL處,再加入被檢糞便使液體升到60 mL處,而后加入一些玻璃珠,振蕩使糞便完全破碎混勻,而后以1 mL的吸管吸取液體0.15 mL,滴于2~3張載玻片上,覆以蓋玻片,在顯微鏡下循序檢查,統(tǒng)計其中蟲卵總數(shù)(注意不可遺漏和重復)。因0.15 mL糞液中實際含原糞量是0.01 g,因此所得蟲卵總數(shù)乘以100即為每克糞便中的蟲卵數(shù)[4]。
1.2.5 幼蟲培養(yǎng)與蟲種鑒定
1)綿綸篩兜集卵法:參見文獻[4]。此法適用于長度大于60 μm的蟲卵,通過處理,粗大糞渣被銅篩扣留,纖細糞渣(直徑小于40 μm)和可溶性色素均被沖洗走而使蟲卵集中,本試驗收集濾液。
2)無菌糞汁法培養(yǎng):將收集到的蟲卵液搖勻后,吸取2 mL于培養(yǎng)皿內,再吸取無菌糞汁0.2~0.5 mL于培養(yǎng)皿內,混勻后貼上標簽28 ℃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3)羊糞堆丘法培養(yǎng):按Henriksen[5]、王慶良[6]的方法改良。將新鮮羊糞碾碎并加入適量鋸末,攪勻加入自來水保持其濕潤,在培養(yǎng)皿上放一張濾紙,將糞便裝填成錐形,即糞便樣品中間部分稍高于平皿水平面1~2 mm,四周低于平皿水平面10~15 mm,28 ℃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
4)蟲種鑒定:蟲卵及幼蟲經盧戈氏碘液染色后加蓋玻片,顯微鏡下通過觀察其形態(tài)、大小等進行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臨床檢查結果
臨床可見病羊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消瘦、腹瀉癥狀,感染性幼蟲穿過皮膚移行到肺時,常引起濕疹、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膜炎,最后多因極度衰弱而死亡,死亡率可達50%;少量寄生時,臨床癥狀不明顯,但影響生長發(fā)育。絲蟲蚴侵入成年羊體內時常不能發(fā)育至性成熟,但病羊及年老體弱羊有時感染。
2.2 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結果
2.2.1 蟲卵形態(tài) 蟲卵形態(tài)見圖1、圖2。顯微鏡下觀察到大量蟲卵,蟲卵為橢圓形,殼薄,無色透明,蟲卵大小為(42~60) μm ×(25~36) μm,且大部分蟲卵內含幼胚。
2.2.2 蟲卵大小 顯微鏡下觀察蟲體的大小有很大差異,其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羊糞中長度小于60 μm的蟲卵較多,占42%;且蟲卵中含有幼胚,初步診斷為乳突類圓線蟲。
2.3 斯陶爾氏蟲卵計數(shù)法結果
斯陶爾氏蟲卵計數(shù)結果顯示每克羊糞中含蟲卵1 100個,屬于輕度感染。
2.4 幼蟲培養(yǎng)和蟲種鑒定結果
采用無菌糞汁法、羊糞堆丘法在28 ℃的條件下培養(yǎng)2~3 d均觀察到大量幼蟲,運動活潑。染色后具體的形態(tài)學觀察結果見圖3。根據(jù)以上形態(tài)學觀察結果,最終確診為綿羊乳突類圓線蟲病。
3 小結與討論
3.1 病料采集與幼蟲的培養(yǎng)
根據(jù)臨床癥狀觀察以及對所分離的蟲卵、孵化的幼蟲蟲體進行形態(tài)學的檢測,確認該羊場的羊只所患為乳突類圓線蟲病。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蟲卵孵化試驗中的蟲卵必須在從宿主體內排出后3 h內使用;蟲卵只能在2~7 ℃保存,否則會影響卵的孵化過程。因為蟲卵孵化試驗要用新鮮的蟲卵,故在野外調查時難度較大。綿羊和山羊糞便中的線蟲卵保存通過糞樣的厭氧保存可以得到解決[7]。
糞便中的乳突類圓線蟲卵大多數(shù)在25 ℃溫水中經24 h發(fā)育為桿蟲型幼蟲,該幼蟲非?;钴S,將含有該幼蟲的羊糞便經貝爾曼氏幼蟲分離時,幼蟲在數(shù)秒鐘內大多進入水中,并向試管下移動[8,9]。如果羊糞便中混雜有其他線蟲的幼蟲,因是第一期幼蟲,運動很慢,在數(shù)秒鐘內很少能進入水中,即使進入水中,其沉向試管底的時間也較長。因此本試驗在1 min內收集的大多為類圓線蟲的幼蟲。此外類圓線蟲絲蟲型幼蟲形態(tài)特異,其尾部有分叉,容易與其他的幼蟲區(qū)別。集卵后用無菌糞汁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皿底部放一平皿加水來調節(jié)濕度,這樣就可以少加糞汁,并且注意間隔一定的時間向培養(yǎng)皿內吹新鮮空氣[10]。
本試驗中羊糞堆丘法用鋸末加糞便進行培養(yǎng)不僅可使培養(yǎng)物疏松通氣,而且木質的吸水性具有調節(jié)培養(yǎng)物濕度的功能,從而保證蟲卵發(fā)育時所需的空氣和水分,進一步提高蟲卵發(fā)育率。
3.2 乳突類圓線蟲發(fā)病季節(jié)特征
乳突類線圓蟲蟲卵一年內在羊糞中出現(xiàn)有2個高峰,第一個高峰期在10月,第二個高峰期在5月。蟲卵出現(xiàn)的低谷在12月至次年的3月,即整個冬季[11]。本試驗中羊糞中的乳突類圓線蟲蟲卵處于第二個高峰期,這也是做出診斷的依據(jù)之一。據(jù)此規(guī)律,羊場宜在每年春、秋兩季用丙硫咪唑驅蟲1~2 次,可有效預防該病。
參考文獻:
[1] 孔繁瑤.家畜寄生蟲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1997.
[2] 趙樹英.動物寄生蟲學[M].第三版.山西太谷:山西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3] COLES G C,何國聲.世界獸醫(yī)寄生蟲學促進協(xié)會(WAAVP)對驅蠕蟲藥抗藥性的檢測方法[J].中國獸醫(yī)寄生蟲病,1996(1):60-63.
[4]嚴若峰,徐立新,李祥瑞.捻轉血矛線蟲純凈3期幼蟲制備方法的改進[J].畜牧與獸醫(yī),2009(1):86-88.
[5] HENRIKSEN S A.A method for culture and recovery of gastrontestinal wtrongyle larvae[J].Nord Veter,1983,35:429-430.
[6] 王慶賢.馬圓線蟲類幼蟲培養(yǎng)方法的改進及溫度、濕度對幼蟲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雜志,1959(7):217-220.
[7] 張西臣,李建華.動物寄生蟲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8] 姚寶安,王乾蘭.蘇云金芽孢桿菌毒素對羊捻轉血矛線蟲第三期幼蟲毒力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1995,26(4):358-361.
[9] 葉明忠,沈 杰,陳永軍.羊乳突類圓線蟲在體內及牧場上消長規(guī)律的研究[J].湖北畜牧獸醫(yī),1994(2):13-15.
[10] 韓 謙.蒙古馬歇爾線蟲人工培養(yǎng)及其發(fā)育各階段的形態(tài)學研究[D].北京:北京農業(yè)大學,1988.
[11] 王治才,徐志光,李建軍,等.綿羊糞便中毛圓線蟲卵培養(yǎng)和感染性幼蟲分離法的比較[J].中國獸醫(yī)寄生蟲病,2004,1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