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生
戲曲藝術在我國的文化發(fā)展史上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戲曲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它包括戲劇、音樂、表演等多種藝術手段。而不管是哪一種樣式的舞臺藝術形式,都離不開音樂伴奏。在音樂伴奏中,民族樂器二胡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豫劇的伴奏樂器中,大樂隊中的二胡甚至最多達到兩組8把同時伴奏,這是其它樂器所無法比擬的。
每個戲曲劇種,都有一個主弦。豫劇的主弦是板胡,曲劇的主弦是曲劇,越調的主弦是墜胡,京劇的主弦是京胡。但是,雖然每個劇種的主弦不同,可是都離不開二胡。甚至說,在音樂伴奏中,不僅僅是一把二胡,還可以有多把二胡??梢?,二胡的應用非常廣泛,作用非常強大,僅僅次于主弦。在戲曲的音樂伴奏中,主弦音質音色比較剛健明亮,二胡的音質音色比較柔美低沉,形成了強烈的鮮明的對比,可謂一剛一柔,一主一輔,一陽一陰,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最為主要的戲曲伴奏或描寫音樂。同時,二胡還經常會在音樂伴奏中起到獨奏或引領的作用。比如說,在戲曲情節(jié)進入哀怨憂傷的階段時,一段悠揚低迷的二胡伴奏,能夠非常精準地表現出角色的內心世界、內心情感,有利于藝術形象的刻畫與塑造。還能夠把觀眾帶入到規(guī)定的情節(jié)中,去深深地打動與感染著觀眾。所以說,二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戲曲有著四五百個劇種之多,各個劇種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點,但是所有的劇種都有自身的特點、個性,與其它劇種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音樂風格不同,各有各的音樂旋律、聲腔調門,也就是說音樂的不同造就了不同風格的戲曲樣式。作為劇本來講,同一個劇本可以改編導演成很多劇種的舞臺戲曲版本,但是在劇中人物、服裝、道具、布景的變化都超不過音樂在不同劇種之中的變化大。在戲曲這個綜合藝術的概念中編導即著重于在表演、服裝、舞美、燈光,又重于演員的手、眼、身、法、步等其它表演手段。但是音樂卻是區(qū)別劇種之間的生命線和識別標志,民間有句話看戲不叫“看”、而叫“聽”戲,因于此。
同時,由于戲曲音樂是用樂器的演奏來表達感情烘托戲曲中的故事情感,而在豫劇文場中,表達感情烘托劇情發(fā)展二胡占主導弦律,二胡在戲曲中表演中最突出的是二胡的獨奏,而二胡最基本的功能卻是伴奏,然而,若要恰到好處地發(fā)揮它的伴奏功能,絕非易事!它與單純的獨奏截然不同,他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協調配合其它樂器,還要熟練地掌握戲曲的內容和戲曲唱腔的基本特點。諸如,戲曲的各種板式、曲牌、調式轉換以及演員流派的演唱風格。戲曲流派風格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正確地把握風格基調,那么你所伴奏的音樂唱腔便是生硬呆板的,毫無個性、毫無韻味可言。如豫劇《清風亭》張元秀尋子哭訴一場“奴才全將良心昧”之核心唱段,這段戲情感跌宕起伏較大,韻味十足,為此,我在伴奏中,我運用了“輔、襯、補、托”等伴奏技法、隨著旋律與人物情感的不斷變化,巧妙的運用不斷拉弓、揉弦、換把等演奏手法,恰到好處的表現了舞臺人物的鮮明個性和情感。作為一個二胡伴奏員,應有獨特的烘托作用,多年的舞臺藝術實踐證明作為一個伴奏員,除了伴奏能力外,更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音樂的知識基礎,總之,二胡在戲曲表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要突出“個性”又要突出“共性”,只有投入到意境之中掌握正確的方法、配合默契、協調一致,才能錦上添花。
作為一個二胡伴奏者既要把握自己的情感分寸,也要把握好自己的演奏,重要是錘煉曲譜間的情感起伏,忘我和唯我二者要做到統(tǒng)一,所謂“忘我”是指演奏中心需要把精神和感情不遺余力地投入戲曲中,而“唯我”是指曲譜,聽眾舞臺等元素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二胡以及其它音樂種類的特殊性在于聽眾到達現場,表演者和觀眾就呈現一種互相觀看的模式,才產生感染力和極其膨脹,對于二胡無論是演出神情還是奏出的琴聲,聽眾都急切需要一種藝術感染力。而感染力一旦生成,聽眾愈加陶醉,對感染力的需要變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由此形成了最佳境界。
樂隊(俗稱場面)在戲曲舞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話說三分演員七分場面,而作為一個首席二胡伴奏員需要奏出劇情的效果,要求自己在演出劇目中達到珠聯璧合水溶膠和的完美境界。作為伴奏者與演員之間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一臺無二戲”乃是戲曲老前輩藝術家留下的至理名言,戲曲界普遍遵循這句名言要求。一般是戲曲藝術的綜合性決定舞臺創(chuàng)作的集體性。在戲曲演出中,主要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加上樂隊的伴奏,以及舞臺美術的運用,這樣形式來完成整出整個劇情展示給觀眾。
戲曲伴奏要盡心盡責,并且展示劇中人物每一個不同情緒處境和思想內在感情,要處處服從劇情的要求,使每場演出達到最佳效果,老前輩藝術家有句話,在伴奏中武戲暴躁能穩(wěn),文戲穩(wěn)重不溫,奏出感情能服人是藝術根本。對于演員來說,也應該了解在戲曲表演中人物的唱腔和行動表現和感情環(huán)境,氣氛等等方面都有音樂來渲染表達內在感情。作為一個音樂伴奏者,把握劇情中不同人物,不同情節(jié)和環(huán)境來烘托演員的表演和體現劇情的故事,因此演員在表演中要熟悉劇中人物的內在感情和時代背景與音樂的旋律。使自己在演出中每個動作與音樂融為一體。如果演員對音樂的旋律不熟悉,在唱腔上不合節(jié)奏,跟不上節(jié)拍,音樂施展不開,諸如此類,音樂伴奏者很難與演員配合好,并使劇情無有完美的效果。
一個好伴奏員,只憑自己的精湛技術,而忽視其它樂器的伴奏效果,是伴奏不出來優(yōu)美的效果。而一個好伴奏者,沒有一個好的劇本和音樂設計的構思,那么他的技術再高也奏不出優(yōu)美感人的旋律,好演員還得有好伴奏,好伴奏在劇本和好的音樂設計中再加上演員的表演體現中才能奏出優(yōu)美感人的音樂效果。
如果伴奏的曲子沒有尺寸或演奏的不是地方,即便是一個音符,懂得節(jié)奏的好演員在表演也會表演不到位,因此演員在舞臺上表演中,不能給他們在體現人物中增加意外的負擔,由此可見音樂在戲曲舞臺中的重要性。
因此,一個好劇本的劇情、音樂設計的演奏旋律和演員是分不開的,把握劇情和音樂的靈感,這樣才能更好的和演員融合做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歷來在戲曲藝術中音樂和表演結合,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而共同地在一起研討劇本的劇情,總之要熟悉劇中人物和背景地點,這樣才能設計出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和奏出劇情的感染力的效果,伴奏也要根據劇情的變化,雙方密切配合,這樣才能使整個劇情成為一體,有一個良好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