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琴
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在課堂教學方面提出“愛學課堂”口號并為之潛心研究。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走進了該校特級教師何建軍的課堂,發(fā)現(xiàn)了他與眾不同的教學視角,找到了他班上三年級學生“愛學”的理由,情不自禁記下了這節(jié)課帶給我的心動感覺。
一、 細膩的引導在“愛學課堂”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課文,教師應引導學生著眼語言文字,細細咀嚼,悠悠品味,用整個心靈去觸摸文本,體會文章遣詞造句的精妙、文中事物的美好以及蘊含文中的情感。這次,何老師的“愛學課堂”讓我清晰地看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他牽著學生稚嫩的小手,沉浸在童話世界中,感悟文字,感受語言,享受文本帶給他們的快樂。
【課堂鏡頭回顧】
師:我們三(8)班的同學可真會學習,好多同學已經(jīng)按照題序在邊讀邊想。好,我們看第一個問題:小露珠給植物們帶來了哪些變化?誰用一句話來說說看?
生: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師:好,他用朗讀課文的方法來回答了。如果從中找出幾個詞來,說說小露珠讓植物們怎么樣,也行。
生:帶來了精神。
師:帶來了精神,我們來看,精神前面有個詞,是什么?
生:格外精神。
師:好,我們把逗號后面的半句話再讀一下。
生:把所有的植物都裝點得格外精神。
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半句話?一起來讀一讀。
生:把所有的植物都裝點得格外精神。
師:換句話說,有了小露珠,植物們……
生:格外精神。
師:好,把這四個字圈出來,一起來讀一讀——格外精神。
生:格外精神。
師:從哪里看得出植物格外精神呢?還有一個詞,和格外精神差不多。
生:生機勃勃。
師:前面還有一個詞,連起來讀。
生:更加生機勃勃。
師:一起來讀讀看——更加生機勃勃。
生:更加生機勃勃。
師:我看看誰能把這些格外生機勃勃的植物讀好,自由練讀,邊讀邊想你曾經(jīng)見到過的那么精神的植物。好,拿起書來自由讀。讀書是一門功課,語文課上最美的聲音,就是我們朗朗的讀書聲音。
何老師對“格外”“更加”的關注出乎我的預料,在何老師的循循善誘之下,同學們真心感悟到植物們是多么精神、多么生機勃勃。何老師的引領還特別重視朗讀指導,范讀、引讀、學生的自由練讀及個別讀相互交織,生動活潑,和諧自然,在潛移默化之間,學生們的朗讀越來越入情入境,對小露珠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皭蹖W課堂”,讓學生愛學的源泉就是教師的有效引領。
二、 自然的賞識在“愛學課堂”
心理學家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說:“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對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賞,得到社會的肯定性評價?!边@種賞識理念,在何建軍老師的“愛學課堂”熠熠生輝。
【激勵性語言分享】
① 嗯,聲音很甜!這些詞能讀得更美,怎樣讀得更美呢?邊讀邊想象曾經(jīng)見到的畫面,像過電影一樣,這樣詞語也可以讀得有滋有味。要不要練練看?
② 哦,有的同學拿起了筆,這是很好的閱讀習慣。
③ 真是火眼金睛,好,現(xiàn)在我們就是那些可愛的小動物,要跟小露珠打招呼,可是怎樣跟小露珠打招呼呢?自己先練練看。
④ 我們8班的同學就是不一樣,愿意挑戰(zhàn)自己。敢挑戰(zhàn)自己,自然會取得更多的成功。誰想來挑戰(zhàn)一下?
⑤ 練一練,多爭取一些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你將會越來越棒,越來越自信,還有誰來挑戰(zhàn)?
⑥ 掌聲送給我們自己,所有的人挑戰(zhàn)成功。
⑦ 大家讀得都很投入。有好多的小手舉起來,他們已經(jīng)有了發(fā)現(xiàn)。小露珠要飛走了,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誰來和大家分享?
再一次品味這些語言,我像學生一樣體驗到了適宜感,學生愛學的理由就在于此。這一切的賞識激勵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以此營造的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滿足了學生內在的心理需求。整堂課,同學們聆聽得津津有味,朗讀得搖頭晃腦,交流得頭頭是道,積累得滿滿當當……學生的心靈是最纖細、最靈敏的琴弦,需要一雙高明的手才能彈唱好,何老師就是一位高明的樂手。有理由相信,在何老師“愛學課堂”久居的學生的潛能定會像火山一樣爆發(fā),排山倒海,勢不可當。讓學生的生命充滿自信與張力,應該就是張家港實驗小學“愛學課堂”所追求的理想愿景之一吧。
三、 精彩的生成在“愛學課堂”
每位教師面對的是幾十名精力旺盛、思維敏捷、活潑好動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需要我們智慧出擊,沉著冷靜地對待,力求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變尷尬為自然,化腐朽為神奇,讓語文課堂生成光彩照人。這樣的課堂,學生自然愛學。
【課堂鏡頭回顧】
師:(一女生讀后)好,想不想挑戰(zhàn)俊俏的小姑娘?
生:想。
師:誰來挑戰(zhàn)?哦,有男生舉手了,男生用俊俏合適嗎?不合適。好,英俊的小伙子,你來!
男生: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裝點得格外精神——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shù)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師:怎么樣?
生:太快了。(也有幾個學生鼓掌)
師:但是找到了感覺,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他太投入了,其實有的地方可以適當放慢一點。這里的快是好的,比如“金黃的向日葵”等短語。“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可以讀得稍微快一點,來一起讀讀看。
生: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
師:比較長的句子適合來表達贊美之情,可以讀得稍微慢一點。大家聽:還有數(shù)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何老師有滋有味范讀)我們連起來讀植物的變化,好不好?
生: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shù)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后面該讀得慢的部分,何老師和學生一起讀,師生讀出了感覺)
聽這一段的時候,我特別感動。那個“英俊的小伙子”嗓音好,讀得投入,幾個學生給了掌聲,但是這班學生了不起,聽出了他“太快”這個不足。何老師是智者,反應快,辦法妙,他先高度贊揚男生“找到了感覺,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這句話讓學生迅速從眾口一詞“低評”的尷尬中走出來。緊接著一句,“他太投入了,其實有的地方可以適當放慢一點”,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長句子的感情朗讀指導,師生融入其中,完全把這個長句子的味道讀出來了。這就是生成,這樣的生成情景對“愛學課堂”精髓作出了最美麗的詮釋,在場的人自然而然地被觸動。
學生在何老師“愛學課堂”的幸福指數(shù)很高,40多分鐘的一堂課,在讀書聲、掌聲、交流聲、贊美聲中悄然過去。三年級的學生沒有疲勞,沒有緊張,更沒有膽怯,有的是輕松和自在,有的是智慧的啟迪,有的是思維的火花……“愛學課堂”,學生的樂土。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沙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