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萍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心輕萬事若鴻毛
說這首詩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段歷史?!鞍彩分畞y”初期,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扣上“附逆”的罪名,開始被囚禁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市),后又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東部)。他溯著長江西上,先到蜀州,然后折入夜郎。不妨設想一下李白當時的心情:他以待罪之軀,一步步走向荒僻的遠處。加上滿懷委屈,無從申說,心情一定壞到極點。沒想到,走到巫山附近的白帝城時,肅宗的一紙赦書,讓李白恢復了自由之身。他就像一只無意間被鎖進樊籠的飛鳥,當籠門剛一打開,就撲棱棱飛了出來。那份驚喜之情,可想而知。
“彩云間”三字,不僅形象地寫出了白帝城地勢之高,李白離開白帝城是在彩霞滿天的早晨,而且含蓄地寫出了詩人此時的心情,如彩云翩躚。
果然是“心輕萬事如鴻毛”,那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到達了。“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做懸殊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歸心似箭,日行千里”的迫切。也許,李白并非真的能“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這里并非寫實,而是為了表現(xiàn)詩人劫后余生時內(nèi)心的喜悅。
再說三峽,水急灘險。逆流而上時,船重,心情也重。如今順流而下,船輕,心情也輕。小船飛速向前,兩岸青山一排排后退,山上的猿聲此起彼落,宛如為詩人東歸欣然高歌。等到“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便進入坦途。詩人極盡夸張之勢,寫出自己歷盡艱險,重履坦途的快樂感受。
閉上眼,我仿佛看到一個衣袂飄飄的身影,正立在船頭,仰首四望。聽,他的歌聲像純銀一樣,在峽谷中回響:“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最是閑情何寄處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他的《醉翁亭記》開頭這樣寫道:“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薄冻菸鳚尽穼懙木褪沁@里的風景。滁州,即安徽省滁州市。西澗是滁州市西南的一條小河,被林壑尤美的諸峰環(huán)抱著。
詩的第一句,著力描寫澗邊的幽草。它們默默地生,默默地長,于沉默之中看水流花謝。在暮春時節(jié),詩人一個人來到車馬不至的澗邊散步,看到綠草如茵,流水潺潺,心中頓覺分外幽靜。
詩的第二句,詩人描寫了澗上一派佳木蔥蘢、綠樹濃密的景象?!坝纳睢爆F(xiàn)在常常連起來用,成一個詞了。在這首詩里。詩人卻巧妙地把“幽”“深”二字拆開使用。第一句用“幽”字寫草,第二句用“深”字寫樹。深樹幽草,高低錯落,相映成趣。然而,就在這萬籟俱寂之中,忽然聽到黃鸝在樹的高枝上鳴唱,給人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感受。這種“以動襯靜”的寫法,在山水大師王維的詩中經(jīng)??吹?。
詩的第三、四兩句寫了澗潮、澗渡,也是動靜相襯。你看,天色漸晚,雨也來,潮也來。這個雨啊,來得很急;這個潮啊,漲得很快,多熱鬧啊!可是,不管它們怎樣熱鬧,那郊外的渡口,有一只小船,好像善解人意似的,獨個兒悠閑自在地橫躺在水面上。“自”是“獨自”的意思,不僅表現(xiàn)出大自然的寧靜,還表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悠閑與自得。
這首詩,從景物與景物之間的關系來看,是動靜相宜;從景物和人物的關系來看,是情景交融。因“無人”而“自橫”的“舟”,更襯托出“野渡”幽靜沉寂的意境。
置身于滁州西澗,仿佛置身于紅塵之外。韋應物的妙筆,讓我們于他的文字中,偷閑一覽,放舟中流。
(作者單位:南京市鼓樓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