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拉姆
摘 要:語文素養(yǎng)是語言學習及運用等綜合能力的概括,小學時期作為語文教學的肇始階段,教師一定要能立足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來整合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摒除繁雜信息,讓學生以教材認知為藍本掌握基本語文知識和學習語文的方法。從課堂教學角度出發(fā),對怎樣立足教材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語文素養(yǎng);問題;探究;表達
語文知識比較廣泛,語文素養(yǎng)通常涵蓋字詞句基礎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諸多方面。小學時期是語文系統(tǒng)學習的發(fā)軔階段,該時期小學生抽象思維發(fā)展不完善,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很容易對語文知識形成窺豹一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摒除繁雜信息,以教材為藍本,讓學生初步認識基本的語文學習和探索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將他們打造成語文基礎扎實、運用表達技能過硬、高語文素養(yǎng)的人才。鑒于此,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分析一下如何以教材為切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閱讀教材,品味語言魅力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課外是引導學生認知語文的藍本。語文是對語言系統(tǒng)的學習,所以作為信息輸入的基本方式,閱讀是讓學生品味語言魅力,學習用文字表達情感的基本手法。所以,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我們首先就要以教材為例,讓學生掌握閱讀和品味語言的技巧。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深入挖掘教材,體味文本中文字描述事物和表達感情的技巧。
譬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少年閏土》時,筆者就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和品味作者對閏土的肖像描寫,啟發(fā)大家掌握肖像描寫的技巧。然后聯(lián)系下文,讓大家分析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描述突出少年閏土聰明、能干、勇敢的特點的。作者通過哪幾件事,以怎樣生動的手法流露出從小就熱愛農村生活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這樣的深入理解除了教師的啟發(fā)以外,就需要學生有感情地深入閱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教材為切入點,將語文學科的知識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起來,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有目的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發(fā)散思維,問題延伸認知
面對寬泛的語文知識,我們不能拘泥學生的思維,一定要鼓勵學生打開思路,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課堂學習文本并不是全部背誦了教材就是學到了知識,我們還要讓學生掌握文本的內涵和外延。內涵就是文本所傳遞的積極思想和學習、生活態(tài)度;外延就是學習文本體驗中所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只有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我們才能拓展知識,驅動學生體驗“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這樣一來,我們不僅讓學生深化理解文本的情感表達,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矛和盾的集合》一文時,就可以通過設問啟發(fā)學生延伸語文知識理解:“同學們,坦克怎樣將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我們身邊還有什么工具同時具有這兩種優(yōu)勢?”在我的誘導和鼓勵下學生打開了思路,經過短暫的討論和交流,他們想到了裝有橡皮的鉛筆,一面可以寫一面可以擦。如此設計自主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和交流,為豐富學生的認知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開拓其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奠定了基礎。
三、語言輸出,訓練表達能力
常言道:學以致用。語文是對話的語言的學習,所以,我們不能只注重學悶葫蘆理論,我們還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只有掌握了實際表達技巧才能真正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也設置了口語交際和寫作表達等欄目為訓練學生表達能力提供平臺和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善于尋找和利用口語交際的訓練點,利用最佳時機把學生引領到口語交際的境界中。我們可以開展閱讀口語交際訓練課,讓大家在閱讀后,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通過口語表達分享給學生。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了,還促進了閱讀和理解能力,此乃雙贏之舉可以借鑒。
低年級是我們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這里選低年級的《四季》教學為例。學生對四季的特征都有生活經驗,為了激發(fā)大家的表達欲望,我們可以通過形象的多媒體給大家展示百花齊放和白雪皚皚等場景,讓學生根據(jù)生活常識和知識經驗來辨別這是什么季節(jié),然后以追問的形式讓學生回答,從哪里看出是春(冬)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發(fā)言,然后其他同學來補充,這樣大家再共同加工整理,就是對相關季節(jié)很好的口語描述。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能契合學生的表達情感提供表達主題就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進而驅動他們通過交流和表達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總而言之,教材是我們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學習方法的藍本。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學習新課改的理念,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語文教學有效擺脫傳統(tǒng)的字、詞、句識記的單層面知識理解和技能掌握的束縛,努力將語文課堂打造成學生競相探索知識和展示自我能力的舞臺。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活潑生動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深入探索,全面提升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張占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現(xiàn)代教育科研論壇,2013(06).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