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平++陳金龍++陳琪禎++金海++熊昌平++黎喜望
摘要:豬口蹄疫俗稱“口瘡”,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偶蹄獸急性發(fā)熱性接觸性傳染病。對豬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劑量與免疫次數(shù)進行效果的評估試驗。
關鍵詞:豬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評估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6-0009-0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以發(fā)熱、口腔黏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膚發(fā)生水泡和潰爛為特征,是國際獸疫局規(guī)定的A類傳染病,易通過空氣傳播,傳染性強,流行迅速,偶爾感染人,主要發(fā)生在與患畜密切接觸的人員,多為亞臨床感染。目前,防制口蹄疫仍是疫苗免疫滅活苗,本試驗對豬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劑量與免疫次數(shù)進行了效果評估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動物 選擇未免疫口蹄疫疫苗35日齡左右的仔豬150頭,采血、分離血清,進行口蹄疫抗體監(jiān)測,篩選出其中抗體檢測值最接近平均值的小豬120頭。
1.1.2 疫苗 豬口蹄疫O型合成肽(多肽98+93)(中牧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生物藥廠,批號:1407001)
1.1.3 試劑 豬口蹄疫病毒VP1結構蛋白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診斷試劑盒(上海優(yōu)耐特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批號:201404008)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豬挑選和試驗前抗體檢測 試驗豬場同一批次35日齡健康、仔豬150頭,逐頭打耳標編號,前腔靜脈采血5mL,分離血清并逐份做好耳號標記,送實驗室(崇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作口蹄疫免疫抗體檢測。
1.2.2 試驗分組 根據(jù)上述“1.2.1”抗體檢測結果,挑選其中抗體檢測值最接近平均值的仔豬120頭,依配對試驗分組分成4組。每組30頭,相應為A組、B組、C組和D組。
1.2.3 第一次免疫 免疫時間35日齡,試驗A組每頭頸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1頭份(推薦免疫劑量),試驗B組每頭頸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2頭份(2倍推薦免疫劑量),試驗C組每頭頸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1頭份(推薦免疫劑量),試驗D組每頭頸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2頭份(2倍推薦免疫劑量)。
1.2.4 第二次免疫 第一次免疫28 d后,試驗C組每頭頸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1頭份(推薦免疫劑量),試驗D組每頭頸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2頭份(2倍推薦免疫劑量)。
1.2.5 試驗結束期抗體檢測 試驗A組、試驗B組在第一次免疫28 d、58 d后逐頭豬只前腔靜脈采血5 mL,分離血清并逐份做好耳號標記,送實驗室作口蹄疫免疫抗體檢測;試驗C組、試驗D組在第二次免疫28 d、58 d后逐頭豬只前腔靜脈采血5 mL,分離血清并逐份做好耳號標記,送實驗室進行口蹄疫免疫抗體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選擇未免疫口蹄疫疫苗的35日齡左右的仔豬150頭,采血、分離血清,進行了口蹄疫抗體監(jiān)測。
由表1可知,在檢測的150頭豬只,陽性樣品為30份,陽性率20%;陰性樣品為120份,陰性率為80%,由于母源抗體的原因,部分豬存在口蹄疫抗體陽性的情況,但整體陽性率不高,可以進行分組試驗;從這150頭豬中隨機挑選120頭分為4組,每組30頭,命名為A、B、C、D組,其中,A、C兩組免疫1頭份口蹄疫,B、D兩組免疫2頭份口蹄疫,采血并進行檢測。
由表2可知,單次免疫后各組豬抗體陽性率均為100%。
由表3可知,C、D加強免疫組與A、B單次免疫組抗體陽性率并無明顯差異,可能是受監(jiān)測時間及次數(shù)的影響。
3 小結與討論
根據(jù)試驗前的采血檢測結果顯示,口蹄疫整體陰性率為80%,進行隨機分組符合試驗設計的科學性;用1頭份與2頭份進行一免后各組口蹄疫陽性率均為100%;二免加強免疫后,陽性率仍均為100%,說明在免疫劑量上1頭份與2頭份沒有差異,但2頭份劑量組在免疫注射時應激對比1頭份要強烈,建議采用1頭份劑量2次免疫進行口蹄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