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銘河北省辛集市辛集學區(qū)第三小學
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課堂質疑問難的能力
溫銘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學區(qū)第三小學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沒有足夠的個體學習自由,沒有潛心領會語言文字的時間,被老師的問題所牽引,被動地圍繞老師團團轉。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發(fā)揚全體學生主動精神,自主意識。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授課前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就能減少,針對性,實效性增強。這樣,問題由學生提出,在老師的調控下進行的教學,就可以使教學動機和學習動機得以統(tǒng)一,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為學服務。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fā)展從問題開始。每發(fā)現(xiàn)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問題愈多,好奇心愈強,興趣愈濃,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維就愈活躍。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志。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斑呑x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皩W而不思則罔”,要發(fā)現(xiàn)問題,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后,腦子里只有一片空白,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只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后才有獲。此外,讓學生質疑問難,還可培養(yǎng)學生摳詞摳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并逐步內化成閱讀能力。
1.有意識地引導激發(fā),變無疑為有疑。
剛開始,學生常常讀后無疑,教師可在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有選擇地讓學生的思維在某句上定格,發(fā)現(xiàn)問題。如讀了“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后,問:看到這種現(xiàn)象有疑問嗎?又如讀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后,讓學生針對這句提出問題。
2.授課前讓學生先預習,并針對預習提出要求。
要讓學生:邊讀邊想,嘗試讀懂課文,記下沒弄懂的問題,提出有困惑、有異議的和自己感興趣想知道的問題。明確的要求避免了自讀的膚淺性,促使學生把“讀”和“思”結合起來,把讀引向深層。探索屬于讀書,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維更活躍,更易發(fā)現(xiàn)問題。
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異?;钴S。教師應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覺的朋友”或“服務生”的身體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一種推心置腹交談交流的氣氛,學生才敢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文章的各種感覺、懷疑帶到課堂上來。對于出了問題的學生,教師都有應給予表揚。不管所提的問題是有思維價值的,還是幼稚可笑的,都應肯定學生動了腦,在思考,維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平時向學生強化這樣的觀念:能提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是愛動腦的孩子。對每一個有思維價值的疑問給予獎勵,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學生封以美名,讓學生以能問、善問為榮,從而樂之愛之。
在培養(yǎng)質疑能力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找出途徑。
(1)對題目提出疑問。如《勞動最有滋味》——為什么說勞動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腳》——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腳”是指什么呢?
(2)對不懂的詞句提出疑問。如“也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書屋》)“堅定的信念”指什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對詞語的選擇運用提出疑問。如上述《“綠色的辦公室”》中對“隱蔽”、“化裝”、“躺”幾個詞的運用提出疑問。
(4)對重復語句提出疑問。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潑水節(jié)!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潑水節(jié)!”(《難忘的潑水節(jié)》)為什么要重復說“1961年的潑水節(jié)”?
(5)對句式的選擇提出疑問。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jié)!”為什么不說成“1961年的潑水節(jié)多么幸福哇!”(《難忘的潑水節(jié)》)
(6)對打比方提出疑問。如“字橫著,很像一個還沒有開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三味書屋》)“字”為什么會又像花骨朵,又像火把呢?
(7)對反義詞的運用提出疑問。如《溫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總理卻送來了春天般的溫暖?!睘槭裁词呛涞?,又是溫暖的呢?
(8)對人物的行為提出疑問。如《苦柚》一文中,賣柚子的小姑娘為什么說自己的柚子確實不在好吃,苦味很濃?伯父為什么明知柚子苦,還要買下呢?
(9)對標點符號提出疑問。如《“綠色的辦公室”》的課題為什么要加上引導?
(10)對時代背景提出疑問。如上述《“綠色的辦公室”》一文中,列寧為什么要化裝成割草工人,當時的社會情況是怎樣的?
(11)對結構的安排,內容的選擇提出疑問。如《五彩石》一文中,為什么第一段要寫傳說中的瑤池。
質疑問難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金鑰匙,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向“自能讀書”邁進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