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靜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融安縣水產畜牧獸醫(yī)局,545400)
母鴨從開始產蛋至淘汰均稱為蛋鴨,在蛋鴨養(yǎng)殖過程中會由于環(huán)境、氣候、溫度等變化為母鴨的產蛋性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夏季由于日光照射時間長、蛋鴨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因此算是蛋鴨的生產高峰期,在冬季由于外界氣溫偏低,不能滿足鴨喜水的天性,為了達到保溫的目的多數養(yǎng)殖戶羊鴨舍門窗緊閉,鴨群生活在潮濕、空氣污濁的環(huán)境中嚴重影響其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1]。本文將冬、夏季節(jié)蛋鴨養(yǎng)殖過程中需要的注意的問題作一綜述。
冬季主要是低溫,夏季溫度比較高,鴨群中常見的應激因素主要有高熱、鼠害、傳染病、食物中毒等,解決上述因素的主要措施就是注重飼養(yǎng)管理,要注意的是經常的溫度應激使蛋鴨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反復緊張,持續(xù)實踐過長會導致鴨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發(fā)疾病,因此在冬季,圈舍內的溫度不能低于7℃,在夏季梅雨連綿、氣溫上升、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抓好日常管理,調整舍內溫度和通風以提高蛋鴨的適應能力。
冬季的鴨舍里要放置柔軟的墊草,但是經過一段實踐后更換墊草的時候要將鴨群趕至室外,因為在清理潮濕墊草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清理墊草之后如果地面不夠干燥可先撒一層生石灰粉再鋪新的墊草,這樣石灰粉就能夠吸收地面的水汽,在保持干燥的同時具有消毒作用;在夏季由于溫度升高會使各種微生物的繁殖活動活躍起來,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霉菌、球蟲等發(fā)生感染后會引起鴨群發(fā)病,嚴重的導致死亡,因此要徹底的清除圈舍的垃圾和雜物,保持舍內干凈清潔,根據養(yǎng)殖場的條件制定適合本舍的消毒制度,實施防腐消毒措施,可選擇2%的氫氧化鈉溶液來噴灑地面,使用1:2000倍稀釋的新潔爾滅噴灑棚頂部和網架進行消毒[2]。
尤為注意的是蛋鴨傳染病防治要和日常的消毒防疫措施進行緊密的結合,在冬季蛋鴨高發(fā)的傳染病有禽流感、傳染性喉氣管炎、大腸桿菌病等疾病,而在炎熱的夏季高發(fā)病為傳染性法氏囊病、球蟲病、大腸桿菌病,對于急性傳染病來說具有發(fā)病快、死亡快、致死率高等特點,往往來不及治療就造成大量蛋鴨死亡,對于慢性傳染病來說病程時間長,疾病防疫存在難度,嚴重影響蛋鴨的生產,甚至引起死亡,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養(yǎng)殖場要根據畜牧主管部門制定的動物傳染病防控措施結合實際生產進行傳染病的有效防治。
在寒冷的冬季防寒保暖是鴨群管理的重點工作,但是同時也要注意鴨舍的通風換氣,同樣夏季舍內通風措施不當會造成門人,鴨舍的空氣長期不流通會導致氨氣和硫化氫等氣體超標,刺激鴨群上呼吸道黏膜發(fā)生水腫,降低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容易誘發(fā)呼吸道感染,因此要掌握合理的通風換氣技術,以防不良氣體刺激蛋鴨法氏囊的應激能力。
合理控制光照與溫度、通風等存在密切的關系,也是提高蛋鴨產蛋率的必要措施,這是由于太陽光中紫外線、紅外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鴨的腦細胞垂體產生雌激素、卵泡激素,從而提高其產蛋能力。在夏季,太陽光照射時間長達10~12h,光線強度好,室溫升的快,因此還是要注意舍內溫度、通風等均衡狀態(tài)。對于產蛋高峰期處于日短夜長冬季的鴨群來說,可適當使用人工光照補充天然光照不足,保證16h/d的光照時間[3]。
對于蛋鴨來說進行適當的舍外活動有助于提高生產性能,但是在冬季雨雪、大風、嚴寒天氣中不適應鴨群外出,遵從早上遲放鴨,晚上早關鴨,減少舍外活動的時間和下水次數,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可先打開窗戶,驅趕蛋鴨在舍內慢慢轉圈數分鐘后再趕鴨只出舍下水活動。
對于有放牧習慣的蛋鴨來說,日常放牧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接觸無數的防疫空缺,容易感染復雜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這時可在夜間飼喂的過程中添加適當藥物進行疾病預防,比如可添加小劑量的慶大霉素、青霉素就能達到很好的抑菌效果。但是注意的是要使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交叉使用,以防細菌等產生耐藥性[4]。
[1]汪煥堯.鴨的營養(yǎng)與蛋鴨養(yǎng)殖技術[J].大觀周刊,2012,4(43):240-240.
[2]李玉剛,呂楠.北方地區(qū)蛋鴨圈養(yǎng)技術[J].中國畜牧業(yè),2014,7(14):82-83.
[3]閆繼霞.冬季提高蛋鴨產蛋率的管理措施[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1,6(12):39-39.
[4]李敬根,倪月零.蛋鴨產蛋率下降的原因與保證穩(wěn)產高產的措施[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1,5(1):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