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功
(德惠市郭家鎮(zhèn)中心小學)
在當下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與實施的過程中,藝術教育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小學藝術學科的課時比重、師資力量在近些年來都進行了更為合理的調整和配備。作為綜合素養(yǎng)中的一部分,藝術素養(yǎng)尤其是藝術素養(yǎng)中的美術素養(yǎng)對于提高、改變人的審美能力、審美意識方面是具有積極作用的。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合作者本身對多元智能理論的認識和理解的前提下,對美術素養(yǎng)提高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多元智能理論是霍華德·加德納總結提煉出的一項智能理論,在該理論中,人的智能被分為了言語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七種智能。各種智能其組合的方式不盡相同,其結果也大為不同,其中不但有科學思維的組合方式更有藝術思維的組合方式。多元智能理論對于當下我國所實施的素質教育是有一定啟示作用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美術、音樂等藝術學科的教育、教學中,該項理論成為了課程實施和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多元智能理論為主要依據的美術課程教育、教學研究,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藝術思維”,通過美術課程的實施和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多種智能的綜合發(fā)展,這就是所謂的“藝術推進”——一種以探索以美術為基軸,有機整合學生的多種智能,綜合的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藝術思維與文化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與學習方法。
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導下的美術教學強調將藝術作為人類交流與溝通的一種工具,其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具有一定的認知屬性。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利用多元理論指導其學習美術知識,將美術的學習作為一種嚴肅的認知活動來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拓寬了學科教學的視角。
通過在實際小學美術課程教學與研究工作中發(fā)現,美術的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感。而教美術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繪畫、學會美術創(chuàng)作,而是為了塑造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學習態(tài)度、風格等。說到底這是一種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方面提高的要求。以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美術教育、教學,通過強化美術與人文、與學生生活及各學科知識建立起來的密切聯系。能夠做到多種智能的有機整合,做到多種智能的綜合化培養(yǎng)。在綜合培養(yǎng)中,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這實際上也是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實際上多元智能的每一種智能在實際的運用中都是一種導向藝術思維的結果即創(chuàng)造力與表現力。從這點上看,實際上是把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教學的教學目標和相關的要求進行了更為深化的處理。美術教學不僅限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及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美術學習的成果去藝術地工作、生活。
美術素養(yǎng)提高教學中踐行多元智能理論不應該是生硬、機械地拼湊幾種智能進入到美術課程中,教師要以多元智能的觀念設計出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學習內容,在資源整合的前提下綜合開展課程教學。
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構建出一種自主性、情景性,營造寬松、互動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圖示、角色扮演、原創(chuàng)歌曲等多種形式來表現學習成果,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合作和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的來說,在本文中提供的理論成果都是初步的簡單認識,相關的研究還將繼續(xù)深入。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美術素養(yǎng)提高教學需要我們美術教師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摸索。
[1]楊平.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美術校本課程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07.
[2]張項軍.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美術綜合課程設計[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3]葛暉.多元智能理論對美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影響[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29(6):217 -218.
[4]徐振蘭.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5]徐強志,徐姍姍,喬治等.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師專藝術類美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為例[J].美術大觀,2011,(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