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桂
(北京外國語大學 英語學院,北京100089)
西奧多·德萊塞的代表作《嘉莉妹妹》開篇講述外來妹嘉羅琳·米蓓(昵稱為嘉莉妹妹)只身前往大都市芝加哥的奇妙旅途,只是芝加哥的新生活和其原先種種美好假設(shè)相去甚遠。在追逐物質(zhì)財富的人生征程中,嘉莉妹妹經(jīng)歷過兩次風流韻事,均未開花結(jié)果。臨近尾聲時,嘉莉妹妹作為一名小有名氣的演員,在紐約劇壇嶄露頭角,故事結(jié)局并未流露出皆大歡喜的意味,嘉莉妹妹孤獨地坐在搖椅上,若有所思。
作為美國版的外來妹,嘉莉妹妹這一角色備受爭議,相當一部分評論者譴責德萊塞塑造了一個毫無道德意識的膚淺女人,最終未受到任何懲罰,也有評論者從自然主義角度冷靜地分析,在定義嘉莉妹妹這一角色時多了慎重與理智。本文認為嘉莉妹妹并非像眾多評論家鞭撻的那樣毫無人性冷漠自私。她在關(guān)鍵時刻做出的選擇均有可以理解的緣由。她與德魯埃同居,之后對其背叛,與赫斯特伍德私通,經(jīng)濟地位的崛起及之后赫斯特伍德的毀滅,這一切發(fā)生在特定境遇下且命中注定。本文旨在通過對嘉莉妹妹這一角色細致分析,探討家庭環(huán)境對其影響,她利用美貌攀附兩個男人以及最后依靠自己牟取更好的生活,從而為其做出辯解,嘉莉妹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說中的發(fā)展及結(jié)局都在情理之中,符合自然主義倫理。
小說伊始就交代嘉莉妹妹背井離鄉(xiāng),孤身前往向往已久的大都市芝加哥,通過精細地描述嘉莉妹妹在旅途中火車上的所感所悟揭示了嘉莉妹妹,單純?nèi)缢?,也有物質(zhì)欲望。楚楚動人羞怯矜持的嘉莉妹妹又是野心勃勃的,“她是一個裝備不齊的小小騎士,冒險到這個神秘的大城市去偵察,狂熱地夢想獲得某種朦朧而遙遠的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讓某個懺悔者拜倒在一個女人的腳下,成為她的犧牲品,受她支配”。雖值豆蔻年華,但嘉莉妹妹內(nèi)心已朦朧體驗過欲望與現(xiàn)實的沖突,她清楚自己來芝加哥的目的:一個新家,和姐姐的新生活,還有一份工作。
在旅途的火車上她遇到了德魯埃,這位花花公子對她大獻殷勤,他閃閃發(fā)亮的皮夾子、綠色鈔票以及話里話外對青澀的嘉莉妹妹的性誘惑,自然而然地激起嘉莉妹妹內(nèi)心的漣漪。當他提到哥倫比亞市的商人、成衣店老板摩根羅特與布店掌柜吉布森時,引起嘉莉妹妹對童年時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悲傷回憶,“回想到這家布店櫥窗里的陳列品曾經(jīng)讓她多么驚羨不已”。德魯埃這個年輕人有錢又有經(jīng)驗,周旋于各種女人之間,自然有經(jīng)驗對付嘉莉妹妹這種單純沒有閱歷的年輕姑娘,很快他就走進了嘉莉妹妹的心房,他能很快驅(qū)散嘉莉妹妹心中的霧霾,然而對于嘉莉妹妹而言談話的愉快氣氛并未維持多久,因為后者很快意識到他們二人之間衣飾的顯著差距,“她不免感到相形見絀。她身上那套鑲有黑棉布條裝飾的藍色衣裙,她心里覺得挺寒磣。她感到自己腳上鞋子也太舊了”。當衣著華美的德魯埃為她介紹芝加哥的一些有名景點時她“心里不覺有點兒發(fā)癢。跟如此宏偉壯麗的景象相比,她覺得自己很渺小”。很快德魯埃成功記下嘉莉妹妹的聯(lián)系住址,當他拿出自己鼓囊囊的錢包時,嘉莉妹妹通過談話的神態(tài)與衣著很快意識到二人之間的經(jīng)濟懸殊,也并未忽視二人之間涌動的曖昧氣息,她知曉自己青春貌美,不乏追求者,只是明顯眼前此人能為她帶來更好的生活,這些意識雖未在懵懂的嘉莉妹妹腦海中成形,但毫無疑問她是有這個念頭的。
年幼又缺乏生活閱歷,初到陌生大都市的嘉莉妹妹有著隱隱的擔憂與恐懼,“恐懼,壓抑,自卑感,征服欲,需求未滿足的回憶,身心失調(diào)焦慮感,以及巨大的心情起伏,嘉莉妹妹帶著這些復雜心緒來到了芝加哥,而嘉莉妹妹本身無意識的欲望以及其膽小的天性已經(jīng)預示了芝加哥對其施加的影響”。(Pizer 28)當火車到站嘉莉妹妹見到姐姐時心中的不安有緩解,然而新的憂愁悄然而生,先前歡呼雀躍的期盼已然埋沒在殘酷的生活窘境中,姐姐生活捉襟見肘,“整日上班干活,渾身上下看得出她飽經(jīng)憂患,閱盡世間艱辛”。嘉莉妹妹認為剛剛結(jié)識的年輕有為的德魯埃似乎更能帶給她溫暖與舒適,“雖跟她姐姐在一起,她反而覺得孤零零的——孤零零的一個人仿佛被扔到了波濤洶涌的無情大?!?。仔細琢磨嘉莉妹妹的情感變化,不難看出她從德魯埃身上能看到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曙光,因此在與他分離時悵然若失,姐姐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只給她帶來壓力與焦慮,也正是從此刻起嘉莉妹妹與少女時代的懵懂無知以及家鄉(xiāng)開始漸行漸遠。
嘉莉妹妹在火車上遇到德魯埃是初次啟蒙,她開始知曉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與經(jīng)濟差距,勾起內(nèi)心對財富和上等生活的渴望。
家庭在一個人的性格塑造中確實起決定性作用。(Tyson 13)無獨有偶,德萊塞在后面提及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和和美美的家庭氣氛,好比是一朵珍貴的花,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它更溫柔,更嬌嫩,更能使自幼受到家庭培養(yǎng)的人的性格變得堅強和正直”。雖然德萊塞并未直言嘉莉妹妹生活的家庭氛圍,但讀完此書不難推斷嘉莉妹妹與姐姐生于鄉(xiāng)村小戶,父母皆為討生計的普通夫婦,在教育程度與文化素養(yǎng)方面略有欠缺,見地與智慧缺乏,忙忙碌碌地干活只是為維持生計,姐姐明妮和姐夫漢森更是如此,能夠在芝加哥這一大城市生存下去已然不易,每天需得精打細算方能勉強度日,因此他們更是無暇顧及家庭氛圍的營造與愛的表達,這種文化資本在嘉莉妹妹一家都是極其欠缺的,心與心的交流與了解也是不夠。姐姐明妮到火車站接嘉莉妹妹時,只是“敷衍一番的擁抱歡迎”。嘉莉妹妹隨后在明妮家的短暫寄宿也并未讓姐妹倆發(fā)自內(nèi)心地交流,來到她家不久,嘉莉很快意識到這一殘酷現(xiàn)實,西范伯倫街職工住宅區(qū)給她的感覺和她在哥倫比亞市的家鄉(xiāng)大同小異,只不過是一個城市的版本,對于漢森家的小房間她更是覺得和自己的家沒什么區(qū)別,她感到失落和失望。作者對嘉莉妹妹家庭生活略去不寫,只是含蓄地暗示嘉莉妹妹作為一個少女很少能滿足打扮自己的簡單愿望,這使得大家不自禁地發(fā)問究竟嘉莉妹妹的家庭生活是怎樣的。在第一章節(jié)作者交代嘉莉妹妹的父親在面粉廠工作,顯然父母的教育程度不足以為嘉莉提供道德方面的訓誡,“如果身旁沒有人低聲耳語,給予諄諄忠告,真不知道該有多少虛妄謊言灌入缺乏警惕者的耳里”。通常一個家庭里負責給予忠告與教誨的是父親,對于嘉莉妹妹而言這一引導角色是缺失的,其父終日在面粉廠打工為生計奔波,鮮有工夫關(guān)心女兒的成長教育,更何況嘉莉妹妹父親本身并沒有接受良好文化教育也難以勝任這一角色,難怪她這么輕易地就被德魯埃誘惑,“如果說嘉莉家里確實有過嚴格的家規(guī)的話,本來她在良心上早就感到比現(xiàn)在更難過了”。同樣嘉莉妹妹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不然習慣也早就發(fā)揮作用使得她在面對德魯埃時與其保持距離。因此由于早期缺乏嚴厲的道德指導,嘉莉妹妹并沒有強烈的道德是非觀與羞恥感,以致后來她與德魯埃同居隨后又與赫斯特伍德私奔。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極為重要,嘉莉妹妹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道德意識有滯后,然而完全給嘉莉妹妹貼上“不道德”的標簽有失公允,她畢竟年幼缺乏社會經(jīng)驗與閱歷,再加其飽受貧困之苦在面對物質(zhì)誘惑時難免會動搖,況且她并非毫無羞恥心與同情心。在選擇背叛德魯埃時她內(nèi)心著實不好受,只是德魯埃和赫斯特伍德相比后者更有魅力,畢竟嘉莉妹妹起初并不知道赫斯特伍德已婚這一事實,在赫斯特伍德受難時她也盡自己的努力提供幫助,只是她自己維持生計都是難題,她選擇離開。
小說里有三大人物角色是隨波逐流的:一個一直往上攀爬卻從未得到充實與幸福感;一個一路下跌直至毀滅;還有一個一直平行漂流卻鮮能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根據(jù)德萊塞的人物塑造,嘉莉妹妹起初只是風中一葉,也是亂世中的浮萍,到了小說末尾搖身一變成為紐約大都市的歌劇新星嘉莉·馬登達小姐。作為酒吧經(jīng)理,喬治·赫斯特伍德初次露面時是風度翩翩的成功人士,結(jié)局卻凄慘不堪,嘗盡窮困饑餓最終自殺走向毀滅。德魯埃與這兩人相比一生平平,并未經(jīng)受太大的波折,自始至終均為輕浮脾氣怡人的推銷員,他一直順風順水比較穩(wěn)定,從未切實地感受過命運的多變與無情,一個隨波逐流的小人物。
嘉莉妹妹離開威斯康星州去芝加哥希望改善境遇與生活狀況,剛剛被德魯埃激發(fā)起來的美好愿景被眼前殘酷的現(xiàn)實潑了冷水,姐姐家里的窘境使得她不得不憂愁自己在這個陌生城市的生計,之前種種美好念想在現(xiàn)實面前相形見絀。嘉莉妹妹雖缺乏文化資本,但是憑借直覺與本能行事,總能聰慧地把握機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在嘉莉的心里,如同許多凡夫俗子一樣,本能和欲念在某種程度上說還是勝利者?!痹诨疖嚿虾偷卖敯5亩虝合嗵幨顾a(chǎn)生對物質(zhì)充裕的向往與渴望,她至少清楚姐姐家目前的窮困潦倒是她應該極力避免的厄運,也驅(qū)使著她努力往上攀爬,用力擺脫她不忍直視的光景。缺乏道德引導與教育的她滿心只有一個念頭——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這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個初出家門步入社會的女孩的美國夢。
嘉莉妹妹學得很快,僅僅在姐姐家住了那么幾天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至于如何獲得自己心中想要得到的,這對初來乍到毫無社會經(jīng)驗的嘉莉妹妹而言是一個難題。她開始找工作,屢次碰壁之后終于在一家童帽公司勉強謀得一份工作,糟糕的工作環(huán)境與勞累的苦力透支使得嘉莉妹妹頻頻不滿,工人伙伴們在她眼中是粗俗低下的,整個工作氛圍都使她感到身心疲憊,驚恐不安。在這種無望卑下的生活氛圍里德魯埃的吸引力有增無減,她會時不時地想到那位年輕男子不俗的衣飾與談吐,經(jīng)過金錢的包裝德魯埃變得更有魅力。而德魯埃也確實沒讓她失望,他們的相遇給絕望不已的嘉莉妹妹帶來了曙光和希望,她希望過人上人的生活,她會抓住命運對她垂憐的手努力攀爬。欲望與本能驅(qū)使著她一步步投入德魯埃的懷抱,她對奢靡舒適的生活是毫無抵抗力的。而之后她對德魯埃的背叛與赫斯特伍德的茍合進一步印證了她內(nèi)心深處的物質(zhì)欲望與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本能。與卷錢私逃的赫斯特伍德私奔似乎足以證明嘉莉妹妹是個徹頭徹尾的失足少女,道德敗壞,毫無廉恥之心。然而考慮到她自小就缺乏道德引導,真真切切經(jīng)歷過貧困的折磨,從未買得起自己心心念念的東西,再加上當時赫斯特伍德并未告知她形勢,事情太匆忙未給她留有充足時間去思考斟酌,只是不清不楚地隨赫斯特伍德來到另外一個都市紐約?!皠e忘你從前挨餓的日子。要緊緊抓住眼前你已到手的東西啊?!彼@然在背叛德魯埃之前內(nèi)心還是有過掙扎的,內(nèi)心也一直在算計孰輕孰重,該做如何選擇。
紐約的生活紙醉金迷,然而對赫斯特伍德和嘉莉而言,生活每況愈下。原有的金錢積蓄漸漸被掏空,赫斯特伍德不得不出去找工作,對過慣了體面愜意日子的他來說找工作絕非易事。德萊塞對于寒冬的著墨預示赫斯特伍德即將到來的凋零與衰竭。嘉莉妹妹敏感地嗅到危險的氣息,在赫斯特伍德外出找工作時她意識到如果這種狀況維持下去,那就是坐以待斃,她變得愈加焦躁不安,對她而言“凡是跟貧困連在一起都是可怕的”。她比赫斯特伍德更聰明,因為有過貧困經(jīng)歷她更能捕捉自己所處的窘困情景。她開始著手努力改善自己的狀況,至于赫斯特伍德,這位經(jīng)歷風霜打擊的中年人她已無暇思考?!凹卫蛳腚x開他?!毖輨〕闪怂叱鼋^境的最后一條出路,她必須盡早為自己做好打算,只剩五十塊錢的日子著實不好過。萬般無奈之下她開始著手準備登臺演出,千辛萬苦之后最終謀得歌舞喜劇演員的工作,拿著每周十二塊錢的薪水倒也能勉強糊口,只是日子愈加難捱,入不敷出后賒賬買日常用品,生活里瑣碎的支出最終讓她鐵了心離開赫斯特伍德,“親愛的喬治,我走了。我再也不回來了。這套公寓用不著再租了。我付不起房租。把這二十塊錢留給你。至于家具,由你隨意處置。我不需要。嘉莉”。嘉莉妹妹出走是可以理解的,當生計需要絞盡腦汁方能維持時,她已山窮水盡,赫斯特伍德失去求生能力,像寄生蟲一樣一點一點地啃噬著她的薪水,已然成為累贅,她還想過更好的生活,沒有能力同時養(yǎng)活兩個人。她為赫斯特伍德留下二十塊錢,已算仁至義盡。作為一個終日飽受貧困之苦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鄉(xiāng)下姑娘,嘉莉妹妹并不是沒有同情憐憫之心,女性特有的惻隱之心以及柔情她并不缺乏,然而殘酷的生存現(xiàn)實與環(huán)境迫使她不得不狠下心來為自己多做打算。從這角度來看眾人對其譴責確實有失公允。
總之,《嘉莉妹妹》這部小說對嘉莉妹妹、德魯埃以及赫斯特伍德的描述順應了殘酷的現(xiàn)實,頗有自然主義色彩,每位人物角色的設(shè)計、發(fā)展與結(jié)局都有合理性又不乏必然性。對女主人公嘉莉妹妹,應以客觀全面的角度詮釋剖析。考慮到其家庭背景、窮苦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她這樣一朵盛開在亂世之中的花要想永葆芬芳必定需要良好的土壤與飼料,而這些赫斯特伍德已然沒有能力給予她,出于本能激于欲望她選擇自食其力,也無可厚非。人本來就是社會性動物,面臨困境本能總是高于社會道德準則,況且嘉莉妹妹在離開赫斯特伍德之前也確有慷慨相助,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她也幫助后者,只是沒有婚姻的聯(lián)系她不可能這樣供養(yǎng)赫斯特伍德一輩子,她有自己的夢想去追尋,從這一角度來看嘉莉妹妹這一角色的設(shè)定頗有自然主義色彩,情節(jié)發(fā)展及結(jié)局也在情理之中。
[1]Brennan,Stephen.Theodore Dreiser:A Documentary Volume.Detroit:Gale Cengage Learning,2012.
[2]Dreiser,Theodore.Sister Carrie.New York:Modern Library,1999.
[3]Gale,Robert.ACritical Study Guide to Dreiser.Totowa:Littlefield,Adams,1919.
[4]Pizer,Donald.NewEssayson Sister Carrie.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5]Pizer,Donald.Literary Masters:Theodore Dreiser.New York:Gale Group,2000.
[6]Tyson,Lois.Critical Theory Today:AUser-Friendly Guide.New York:Taylor&FrancisGroup,2006.
[7]西奧多·德萊塞,嘉莉妹妹[M].潘慶舲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