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美
有感情的朗讀是教學升華的基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索:“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呢?”
朗讀教學要做到準確。教學時,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字正腔圓,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讀。對于兒化音和輕聲音節(jié)要多加指導。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多讀幾遍,學生準能讀通。
朗讀教學是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朗讀是一門藝術,朗讀課文(尤其是文學作品)不是單純地把靜態(tài)的語言變?yōu)橛新曊Z言,而是對作品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聲情并茂的朗讀能夠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的作用。怎樣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呢?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jié)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促情。
如《灰雀》一課,當列寧發(fā)現(xiàn)一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時,要指導學生讀出著急擔心的心情來。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币嘧x,才能走進列寧的心。當然有的小朋友可能讀了很多遍但就是讀出的句子表達不出作者要表達的感情,這就要從重讀、速度、語調(diào)、停頓等方面指導。
重讀,在表達重要思想感情的詞語上要重讀。重讀一般把聲音加強并把音拉長一些。像列寧說的這句話,為了能表達出著急,難過的心情,那么句中的詞語如“一定”、“凍死”、“嚴寒”就要重讀。在表達幸福、體貼、溫暖、溫和時往往要讀地比原句輕一些。速度,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決定朗讀速度的快慢,一般緊急,熱烈,高興,興奮時要讀地快一些。而難過,悲傷時要讀地慢一些。在一篇課文中速度要有變化,那才叫有感情得朗讀。如六年級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閱讀,當讀到突出小女孩悲慘遭遇的環(huán)境描寫時就應該用輕緩、低沉、傷感的語氣,這時語速要放慢,并且用重音強調(diào)一些重點詞語;朗讀小女孩出現(xiàn)幻想的部分,就應該用希望,欣喜的語氣,這時語速要加快;而幻想破滅,又回到現(xiàn)實時,又是低沉,傷感的語氣,這時語速要適當?shù)姆怕?/p>
語調(diào),也是表現(xiàn)感情的重要手段。如課文中的語氣詞:“啊”、“呢”、“怎么”、“難道”就要重讀,聲音拉長一點。停頓,有標點的停頓、詞語的停頓、情感的停頓。課文中每一個標點都表示相應的停頓。時間長短大致是:句號、問號、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而自然段之間的停頓最長。為了突出某事物,我們有時也會在此事物名稱上或突出事物特征上稍做停頓。如三年級《燕子》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這句話較長,春天里事物的名詞有幾個,描寫春天特征的形容詞也有幾個,讀起來有點拗口。這就需要要停頓來處理感情,抒發(fā)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可以這樣讀:“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低年級起就要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朗讀評價來引導學生喜歡讀,善于讀。當然學生間互評更是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每個孩子,不管他多差,他都有表現(xiàn)美的愿望。如我在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古詩時,就是采用學生互評的教學方法,“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是一首很美的寫景詩,有許多生字詞,我就叫孩子們練讀,再互評,正音,說說讀懂的意思,推選出代表比賽讀。學生熱情高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保證課堂的豐富多彩。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每當開展他們喜歡的活動時,孩子們都會積極參與,樂此不彼。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情讀的興趣。如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我說秋天的雨給大地五彩繽紛的顏色。紅色的楓葉,金黃的田野,五顏六色的菊花仙子,美麗極了,你看到了,心情是怎樣的。學生興奮地說高興的心情。我馬上接著說:“那你能說出高興、興奮的心情嗎?”這節(jié)課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是語文教學不可缺的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的精髓所在。讓孩子們在讀中學習,讀中感悟,讀中交流,讀中升華,讀中掌握語文和運用語文,讀中品味祖國語言的魅力,應該是我們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