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越加地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存在很大的聯(lián)系,所以在德育教育時,一定要充分結合傳統(tǒng)文化。
現今很多學校都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同時對于學校教師的評級來說,主要與自身所帶學生文化成績有很大關聯(lián),因此這導致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十分重視,忽視了學生德育教育。并且很多家長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對學生德育不在意,僅僅是學生分數高即可。并且很多小學都缺乏一個專業(yè)的思想道德教師隊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僅僅是一些其他文化課教師擔任,這使其他文化課教師對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入,最終嚴重地影響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僅僅是形式工作,簡單地進行書本內容的概述。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內心的想法不夠了解,無法針對學生的特點設置一些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對思想道德認識不夠。
很多小學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與實際德育網絡系統(tǒng)相互脫離,要想做好對學生的德育教學,那么必須要充分的做好學校家庭以及社會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利用一個完善的教育系統(tǒng)網絡來對學生進行教學。但是目前來看,社會思想道德建設氛圍不夠全面,經常會出現一些腐朽的文化影響學生的成長。其次,就是學校對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視不夠,對學生的教育不到位。最后就是家長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僅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各大小學教師在利用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首要做好的便是明確學校德育教育的指導思想以及教育內容。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并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文化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學校要建立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中心的德育教育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受,提升學生的德育精神。對于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來說,教師要以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教學,我國屬于一個文化大國,在長期形成的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很多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內容為學生講解一些價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操等內容,以此來促進學生德育教育。例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是偉大民族精神,其中有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精神、堅韌不拔的品格、愛國敬業(yè)職業(yè)操守以及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等。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不僅僅是通過思想品德課程進行教育,同時在其他學科中也包含著一些德育思想。因此教師教學中要做好各個學科德育的滲透,針對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德育教育方式的合理設置,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例如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在教《憫農》這首詩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農民伯伯的辛勤勞苦,這樣使學生了解到節(jié)約糧食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提升。并且教師針對這個課程也可以直接引入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一些其他關于節(jié)約糧食的詩詞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了解到糧食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性格十分好動,充滿好奇心,因此僅僅利用課堂教學是無法讓學生了解到德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的生活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興趣以及德育素質。例如:班級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生亂扔垃圾的現象以及亂涂抹的狀況,這屬于一種破壞班級環(huán)境以及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教師僅僅是懲罰學生是無法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歷史故事,并讓學生換位思考,若是每個人都是這樣胡亂的破壞公共財物,那么社會將是一種十分混亂的狀況。這樣讓學生了解到自身行為的錯誤所在,以此來逐漸地改正自身的錯誤,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質。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應用傳統(tǒng)文化,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做好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利用傳統(tǒng)文化來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