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第六中學 莊佳麗
曾經(jīng)有一位同學和我說過,他覺得語文這門課不需要有的,因為語文講的就是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經(jīng)歷,因此每個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學到語文,甚至比課本學得更好。這個人說的也不無道理,確實是,語文就是在講生活,每個人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生活,“生活處處是語文”,所以,我贊同這位同學所說的在生活中可以學到語文。但是語文的學習不僅僅需要生活中的實踐,也需要語文課堂的學習,在課堂上,你可以進入不同的生活情境中,體會不一樣的情感世界,領(lǐng)悟人生,因此,語文又是必須要設(shè)置的一門課。
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會有閱讀題、作文題,這些題同樣也在培養(yǎng)我們的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作文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在高考中作文題分值更是高達50分。俗話說:“得作文者得天下?!笨梢娮魑脑谡Z文這一門學科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接下來我跟大家談?wù)劯咭蝗绾螢樽魑拇蚧A(chǔ)。
每個人都應(yīng)該明白,要想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斷的積累素材,而高一恰恰是語文積累的好時光,所以在高一這一年,每個人都應(yīng)該注重語文素材的積累,為高中語文打好堅實的基礎(chǔ)。
作為高一語文老師,遇到過好多同學為作文發(fā)愁的,這些同學在語文其他方面都還不錯,就是作文不會寫,遲遲下不了手。那這是為什么呢?我覺得最重要一點就是語文沒有好的基礎(chǔ),而且還不注重語文素材的積累。從小就不注重積累,導致作文無從下手,沒辦法開頭;有些人就算作文開頭了也沒辦法繼續(xù)寫下去。所以我認為,要想寫好文章第一步,首先是要有量的積累,從高一開始就要有耐心、用心的積累。
高一課程相比較而言是輕松的,每個人都有充足的時間去讀課外書。所以高一時要多讀書,多看報,比如:《讀者》《看天下》《青年文摘》《意林》等,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書,學會做讀書筆記,把認為對以后寫作文有用的素材抄下來,注意量的積累,然后每周或者兩周整理一回,把素材按照人物或者類別整理在另一個本上。并且要給自己布置任務(wù),提前了解這些素材要用多長時間去記住,為自己的學習時間提前做好安排。
與眾不同的題目、好的開頭結(jié)尾也是文章的一大吸引力。如果你的題目或開頭很普通、平淡、沒有新意,一開始就不會吸引老師的注意,最終分數(shù)也不會太高。新的素材同樣也是作文中的一大亮點,一些老的素材對于我們這些老教師來說已經(jīng)見過無數(shù)遍,早已覺得不再有新意。所以要注意素材的更新,要跟隨時事變化而更新。多查多看社會熱點、新聞、時事報,掌握國家重大事件,把這些熱點寫到作文中,老師眼前一亮,作文分自然而然就打高了。
有人說:生活是文章之源,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為什么有的人遇到題目就難以下手,想半天才能想出幾句話來?為什么有的人寫的文章連貫不起來,甚至讀起來都很費勁呢?還有人的文章完全脫離生活,沒有實實在在的素材,導致文章枯燥無味?而有的人文章卻令人耳目一新,有條不紊呢?因為這些人注重平時的積累。為什么那些人會脫離生活呢?因為他生活經(jīng)歷太少,沒有對生活感悟。這樣的人何談能做到滔滔不絕呢?所以第二步:多去經(jīng)歷不一樣的生活,利用假期周末去體驗一下社會生活或者跟著父母去體驗一下他們的工作。老師們經(jīng)常說文如其人,文章水平與作者的思想水平以及人格標準一般總是成正比的。
《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特別注重“生活本源''的教育理念,作文部分提出要善于觀察生活,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所以趁著高一,多去體驗,多去觀察,多去積累,多去背誦,為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chǔ)。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還遠遠不夠,必須抽出時間來進行不斷的練習。對于作文我建議大家每周練一次,利用周末時間寫一篇文章,可以選取歷年高考真題題目或者讓老師定,寫完之后要去讓老師看看,做些修改,并多加練習。還可以通過與老師進行交流,相信堅持下來的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提高的。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注重平時素材的積累,多讀書、多看報,并關(guān)注時事新聞,語文作文一定會寫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