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qū)大河鎮(zhèn)賈村小學 趙秀霞
在有些課堂教學中,常顯現(xiàn)出許多弊端,如漠視學生的能動意識,不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時空條件等。這些顯然與“課標”所提倡理念、精神相違背。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天地。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們做教師的要力求成為親切而睿智的點化者、組織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時間里,以讀激趣,以讀顯形,以讀啟智,以讀育人。如《再見了,親人》一課,我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fā)情思”、“多讀激發(fā)情思”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這份情感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貴有疑,讀而能問,這既是學生認識的進步,也是學生思維的聚焦,進而推動閱讀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在自讀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質(zhì)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思考,這樣,學生的小腦袋里就會產(chǎn)生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許他的想法是非?;闹嚳尚Φ?,也許他的想法是膚淺幼稚的,但是,提出來就是學會了思考,敢于提出來,勇氣可佳。我班學生就特愛提問題,學《威尼斯的小艇》時問“輕快”“靈活”之間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學《燕子》時問寫燕子的外形為什么用“湊”字等等。問題提出后,教師不要急于代答,應讓學生去作答,遇到有價值的問題還應組織學生討論。
一節(jié)課40分鐘,老師要結合教材,著力發(fā)掘學生說的材料,創(chuàng)設說話的氛圍,充分賦予學生說的權力,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才會體現(xiàn)個性化,也只有面向全體,人人參與,學生的說才會落實全員化。他們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辨別是非能力在表達中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恒的標準,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chuàng)新,就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