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黃橋初級中學 徐曉鳳
課堂教學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一個課題,具有永恒的探索價值,就像藝術(shù)品一樣,會在不斷地錘煉中散發(fā)出難以估量的魅力。語文學科的特殊屬性,形成了語文課堂的復雜性、多樣性、靈活性。而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則是大家共同關(guān)心和研究的內(nèi)容。
可是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由“一言堂”逐步過渡成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各抒己見、相互評價等多種形式相結(jié)合的新型課堂。雖然我們教師也在不斷探索和改革,但仍存在著許多的疑惑和不解。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我們的教學方式改變了,課堂熱鬧了,卻失去了合理的課堂秩序;教學手段改變了,過多的“互動”卻掩蓋了學生真實的思考;我們拓展延伸了,卻把課外延伸與課堂探究本末倒置了。而這些新的形式與花樣有時卻降低了課堂的效率。種種現(xiàn)象,不得不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思考: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如何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以為,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是要從教師、學生和課堂環(huán)境三個方面去關(guān)注探討。
1.教師要巧妙運用好教學技巧。
妙用教學技巧,讓課堂充滿情趣。教學技巧(或稱教學策略)是教師教學智慧的反映,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教學技巧多種多樣,比如,故設懸念,引而不發(fā),巧設鋪墊,“插科打諢”,激將引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思辨疑惑……教學技巧要根據(jù)文本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師自身特長來選取。
2.教師要巧妙捕捉課堂教學中的“意外”。
教師上課都是有備而上的,可是課堂是靈動的,充滿了變數(shù)的。當教學中學生的表現(xiàn)與教師預設相背離時,是生拉硬牽回來,還是就地取材,巧妙處理,這是需要教師具有應變意識和教學機智的。教師只有在深入鉆研文本之后,也要敢于跳出文本,做到既尊重文本,又不囿于文本,這樣才能讓有效駐留課堂。教師要巧妙捕捉課堂教學中的“意外”,機智引導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服務。
如一位老師上完《巨人的花園》一課(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時,我們通過他的課后反思才明白了課堂上精彩背后的“暗波涌動”,該老師是想讓學生先感受巨人花園的美麗,然后再感受它的荒涼,最后引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而揭示出這篇童話所蘊含的道理。課堂上老師提問:“花園的美麗可用哪些詞?”學生回答:“綠樹成陰、鮮花盛開、鮮果飄香、草翠花開……”,可有一位學生品味獨特,他說體現(xiàn)花園美麗的詞是“雪花飛舞、冰雪覆蓋”,這明顯與該教師的預設不符。也難怪這個自出生以來難見幾回冰天雪地世界的孩子,他就是喜歡這份冰雪之美。所以該教師后繼的處理就比較機智了,他在肯定了學生“雪花飛舞、冰雪覆蓋的花園很美”后追問:“你為什么這樣認為?能說說理由嗎?”然后話鋒一轉(zhuǎn):“在王同學眼里,北風呼嘯、雪花飛舞的花園是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真的很美,有沒有同學認為北風呼嘯、雪花飛舞的花園是荒涼的?能說說為什么這樣認為嗎?學生回答:“很荒涼啊,因為呼嘯的北方刮過,就使花園里的花草樹木都枯了。沒有了鮮花的清香,也沒有了鳥兒的歌唱,一切都顯得很蕭條。紛飛的雪花拍打在小草上,它們嚇得都蜷起了小小的身子。所以我覺得北風呼嘯、雪花飛舞的花園不美?!薄拔乙灿X得不美,因為……”至此,教學又走上了“正軌”。該教師這樣的處理既讓王同學充分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又使其他學生分享了他人的體驗,讓學生深刻感悟了花園的美麗與荒涼。真是盛開在課堂上的一朵睿智小花!
現(xiàn)在課堂上呈現(xiàn)了較多的學生活動,我們要關(guān)注它的有效性。首先,讓學生樂于活動,獲得積極體驗,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通過教師悉心指導,讓學生善于活動,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證。最后,通過評價激勵,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腳點。
1.提高學生參與程度。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習歸根到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語文課堂教學如果只是教師演“獨角戲”的舞臺,那么課堂也就沒有了生命。有專家指出:“考查語文教學效率的標準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見解。我們要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舞臺,讓學生參與制訂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zhì)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全過程。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說的那樣“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p>
2.注重講究學習策略,鼓勵學生思考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睘榇耍覀冊谡n堂中就要調(diào)動一切積極的因素,讓學生學會自主地學習,學會讀、思結(jié)合。如:張燕老師在教學《我在野外迷了路》一課時,她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你對哪種天然的指南針感興趣,你就把它好好地研究一下。可采用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的方法來進行。有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便有了學習的方向。整篇課文的學習都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質(zhì)疑解答完成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這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絕非一蹴而就,一日之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探索中,我將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