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麗
(吉林省舒蘭市第十二中學校)
樂感即指人們感知與理解音樂的能力,音樂的鑒賞能力即鑒別和欣賞音樂的能力。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視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良好、扎實的音樂基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因此,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訓練學生的視唱,讓學生多聽一些音樂作品的旋律,培養(yǎng)音樂聽覺,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和節(jié)奏感。然后在聽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作品,而在學習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學習作品的旋律,在對旋律有了較好的把握之后,再由淺入深,將歌詞套入旋律中,引導學生進行視唱。
音樂的種類豐富多樣,不同的音樂,給人們帶來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音樂作品的選擇,選用風格多樣的音樂作品,對學生進行感官體驗培養(yǎng),使學生在眾多音樂素材的熏陶下,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并建立一定的審美標準。此外,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來展開教學,例如,在課堂上播放汪峰的作品《怒放的生命》,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重點理解和感悟這首歌所要表達的內容。之后再引導學生去接觸其他風格的作品,使學生感悟不同作品的內涵,增強對作品的感知能力。
培養(yǎng)樂感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樂感的時候,應多給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多加練習,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樂感。
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應重視教學環(huán)境的構建,例如,可以在教室中掛音樂家的畫像,在黑板報中增添一些音樂小知識的內容板塊,在課外時間通過廣播播放一些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濃厚的音樂氛圍中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
以往的音樂課堂,主要采取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未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普遍偏低。對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命運交響曲》,之后讓學生小組討論再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對這部作品的體會,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排演音樂劇,在體會和演繹作品的過程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多媒體教學逐步深入現代課堂,給現代課堂帶來了諸多便利。多媒體教學具有很多特點,能夠給人帶來直觀的視覺效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因此,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需要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熱情,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立足于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現實需求,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樂感和鑒賞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1]徐梅.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教學[J].華章,2012(21).
[2]李秋紅.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