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萍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第三中學)
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與想象關系密切??梢哉f,沒有想象就沒有寫作。黑格爾說:“如果說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辈簧葡胂?,文章就沒有生氣。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寫作的高空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想象總是伴隨著豐富的知識而產生,因為想象是以記憶表象為素材,想象絕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巴金在《燈》中,由眼前的燈聯(lián)想到哈里希島上姐姐為弟弟點燃燈,聯(lián)想到女教士希洛為情人得安德爾點燃的燈,聯(lián)想到陌生人家為他的朋友點燃的燈……這些聯(lián)想均源于作者豐富的知識累積和生活經驗,系統(tǒng)論告訴我們,寫作是一項整體工程,它包括認識、材料和表達三個系統(tǒng),它們雖各有分工,卻又相互聯(lián)系,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作者的知識越豐富,思維才能越敏捷,它們雖各有分工,卻又相互聯(lián)系,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作者的知識越豐富,思維才能越敏捷,想象才會越豐富。因此,我十分注重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和研討文本,從生活和文本中汲取知識,積累素材。
想象不是無本之木,它植根于現(xiàn)實的觀察,記憶的印象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養(yǎng)成耐心細致的觀察習慣,掌握抓事物特征的觀察方法,在不懈觀察中悟出事物的本質聯(lián)系和修改特征,在感知、接觸、操作等學習過程中積累知識和豐富經驗,豐富表象儲備。有了豐富的表象儲備之后,又要引導學生把有關表象聯(lián)系起來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思考,幫助他們打破思維定式,啟發(fā)他們把儲備的有關表象連貫起來思考、辨析、取舍、構思,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來。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只有把知識的根安放在學生自己的土地上,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建構。而要把根安放在學生的土地上,就要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只有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有深度的體驗,才能使這種經驗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精神財富,才能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古人亦云:“情動而辭發(fā)”,沒有情景,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生活的積累,更沒有表達的欲望。在作文課上,我們更多的是強迫學生寫他不愿意寫的內容,或他沒有生活積累無法寫的內容,怎么還談得上情感呢?我試著讓學生用審判的形式來讀《焟燭》《威尼斯商人》,當學生義憤填膺地把法西斯、夏洛克推向審判臺時,學生仿佛回到那個時代,認識了二戰(zhàn)時法西斯的暴行,安東尼奧的正直、善良、熱情,夏洛克的奸詐、為利益不擇手段。學生在審的過程中既建立了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想象力又被充分地激活,一篇篇異彩紛呈的課本劇便誕生了。
課程標準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要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文教學也應當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因此,作文教學更要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狀態(tài),拓寬和開發(fā)更多的作文教學資源。我嘗試著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帶著“我看克隆”這一問題來研讀《奇妙的克隆》,并利用語文課進行辯論。學生不僅能引經據(jù)典,還能援引生活實例,既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表達能力,更訓練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小組合作完成的《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生命對倫理是一種踐踏》等文章,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的豐富性。
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講知識即有裨于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寫作的實際操作。
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來激活學生的想象,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文本中有大量優(yōu)秀作品,塑造了感人的藝術形象,但初中生具有思維開放、活躍、好奇等特點,他們往往并不滿足已有的結局。我就利用這一點,從文本出發(fā)激活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皇帝的新裝》《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時,就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推測想象法能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刺激他們去深入理解人物性格,關心人物命運,把握作品主題,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合理性。
文本中有一些片段,總會引起學生無盡的遐想,我便選取了課文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描述具體的情形,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讓學生以《又見于勒》為題,描寫一個場面,刻畫菲利普夫婦的形象,這個訓練引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少學生調動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情態(tài)描寫等手段,生動地刻畫了菲利普夫婦的形象,這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邏輯性。再如,學《木蘭詩》,讓學生對“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边M行擴展想象,描繪一個場景,不少學生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細致地摹畫出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讀后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這個訓練既讓學生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與詩歌的意境融為一體,又激發(fā)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體驗寫作的愉悅,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和豐富性。
聯(lián)想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綜合。著名散文家秦牧曾經說過:“聯(lián)想的構成,在某一點上如同電路,有了電路,電才能通過,知識貧乏,線路就不很暢通了?!倍鴱哪壳暗淖魑挠柧毢涂荚噥砜?,基本為命題作文的形式,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路,而學生在寫作中也常出現(xiàn)觀點雖新穎,材料雖好,卻思路狹隘的毛病,因此,我在寫作教學中就從自由聯(lián)想訓練入手,使學生存在記憶深處的知識能及時起錨。如,指導寫《孔乙己讀后感》,我以孔乙己的事例為引子讓學生作相似的聯(lián)想,學生隨即想到范進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自由聯(lián)想訓練使學生的思維能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逐漸形成了思維的邏輯性。學生的作文也逐漸趨向內容豐富、立意深刻。
當然,要訓練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糾正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
總之,作文教學應根據(jù)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心理特點、思想、生活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插上想象的雙翼,溝通頭腦中所儲存的有關信息,以提高寫作能力。
陳日亮.我即語文.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