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紅
(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野豬溝寄宿制學校)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應用淺議
曹雪紅
(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野豬溝寄宿制學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對話,在課堂上講究閱讀教學策略是必要的前提。
閱讀教學;理解;文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嶄新的理念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對話,在課堂上講究閱讀教學策略是必要的前提,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談幾點個人見解。
閱讀與理解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沒有深入的理解與體驗,有感情的朗讀只能成為無病呻吟的浮云。而讓學生理解是在學生原有經驗上的構建,是與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休戚相關的,當學生的理解不給力、感悟不深刻時,“循環(huán)導讀”的介入,就可以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為學生搭建理解的階梯,使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循序漸進地理解詞語與句子的內涵。進而品出意,讀出情,讀出自己,如,在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當學生對“春風拂面”這個詞語的字面意思理解后,我引導學生以各種方式讀葉老批改文章的語段,設計好導讀語,通過數(shù)字對比、人物身份對比、工作繁忙與細致批閱的對比朗讀,讓學生體會到了葉老的一絲不茍和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并在反復導讀中深化了對人物的理解并讀出真感受。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我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引入課外資源。這些資源的呈現(xiàn)方式是多樣的,如圖片、動畫、文字、視頻等,使其作為文本的補充,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有效降低課文的理解難度,讓學生更容易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文本內涵。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我在課上出示了蟋蟀的生活圖片及視頻,學生通過這些資源的介入,很容易就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到了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課文中各具特色、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但如何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真正走入文本,與文中的人物實現(xiàn)對話和情感交融,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中運用了“角色轉換”策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參與文中發(fā)生的事件,引導學生根據(jù)文中語言和時代背景,想象當時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自主地去感受、體驗、理解,從而為學生走進文本、走近故事、走近作者鋪設道路。
楊瀾.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應用淺議[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