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煒娟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
“不行,你不可以這么做!”“你這么做是不對的!”“我們應該……”
……
聽一聽,這些話語是否特別熟悉?這些都是我們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常常對學生說的話。我們時常對學生下達這樣或那樣的指令,基本上沒有學生會直接違背我們的要求。無形中,這些都確立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地位和權威。
可這學期,我卻被學生拒絕了兩次。
鏡頭一:早讀時,班長第三次跑來向我報告:“謝××和王××兩個人又不肯上去領讀語文了!”班級早讀,是學生預復習課文的黃金時間,因此,我選了班內3名聲音響亮、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負責領讀。我本以為被選上的學生應該是興高采烈的,卻沒想到是這個結果,這著實讓我大吃一驚。
交流中,我了解到謝××由于比較內向不敢上去領讀。在我引導后,她也欣然接受得了工作。但另一個王××卻仍然不愿意,不管我如何引導、追問,他都無動于衷。
鏡頭二:課堂教學操作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部分,是面向全體的關鍵。要運用一切有效手段,激勵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都積極投入學習,并獲取最大的成功,不能留“死角”。但說來容易,做來卻很難。例如,教學生字時,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識記的興趣,我讓一組學生開火車組詞,并指名一個學生當“小老師”上講臺板書這些詞語。在挑選時,我還特意強調,選認真的孩子。被點到名的學生一個個都很興奮,覺得自己就是“小老師”了。然而,在我點到“張××”時,她卻不像其他孩子一樣興奮地跑上來。眼睛盯著我,慢騰騰地把身子挪起來。為了不浪費時間,我催促她:“快呀!”而她,似乎顯得不大愿意,仍然走得很慢,走到我身邊停下,卻不去拿粉筆。我很不解,向她詢問,她也不說原因。無奈之下,我只好讓其他學生上臺板書。課后,她告訴我:“我覺得自己寫不好?!?/p>
這兩件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事情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反思。表面上,這兩件事沒有任何關系,其實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王××在我們班比較突出,思維活躍,能力也比較強。平時他常常自以為了不起,對待其他學生也是如此。甚至有時還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欺負其他學生。而其他學生也正是因為他在學習上時常受到教師的表揚,從而不敢把這些事告訴教師。這樣便助長了他的不良心態(tài)。作為教師,我們常常關注到他的學習成績優(yōu)異、能力較強。所以許多事情,都交給他做;許多機會,也讓他鍛煉。因此,他得到的表揚十分多,在其他學生面前樹立了所謂“好學生”的形象。
而張××的情況正好和王××相反。張××是我們班上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平常的讀書、背誦、默寫的情況都是不太理想的。剛進校時,她也十分積極,尤其在課堂回答上,她很積極地思考,大膽地發(fā)言。但隨著學習時間的增長,她與班上其他學生的差距漸漸拉大。課上回答問題,也基本上都是錯的,得到的表揚也少了。而我也很少再讓她回答問題。于是,課上的她越來越沉默。
這兩種極端情況的發(fā)生,正是由于教師常常把機會給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忽視同樣需要成長的弱勢學生。
于是,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一些調整。
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他們會自視清高,認為自己了不起,,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相反的,對于那些在知識學習上不那么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在其他方面比較出色。
如王××,我不再盯著他當領讀的負責人,另選他人。讓他意識到,沒有你語文早讀活動照樣能進行。在學校、班級開展其他吟誦活動時,我也有意欲擒故縱,眼睛不再老盯著他。我選擇了一個成績平平,但聲音響亮、朗讀準確的女生來負責早讀。她也很負責,班級的早讀十分認真。我在班里鄭重地進行表揚。這樣既鼓勵了參加活動的學生,也有意地幫助了王××正確地認識自己,讓他懂得既要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足,更要看到優(yōu)點和長處,不要以為別人都不如他。這一招還真有了效果,看到別人都在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而且成績優(yōu)秀,王××被觸動了,他值日認真負責,霸氣收斂了不少。同時,負責早讀的女生也在這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把全班學生分成3個大組,每組負責1周的全部班級工作。每周結束后,都要在周一的班會上進行總結。同時,要執(zhí)行獎和扣星的政策,讓值周的每個組長要做好每個組員工作的記錄工作。在總結時,表揚和獎勵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對于做得不夠的學生,采取互幫互助的方法。若是由于馬虎、偷懶而造成的,通過扣星等措施進行制止。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發(fā)展、鍛煉的機會和空間。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边@是馬季和趙炎說的相聲中的一句。這句話放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有另一番滋味?!拔野嗉墝W生笨呀?!薄罢n外知識太薄弱?!薄盎A知識太差?!薄还苁鞘裁丛颍洺_@么說,時間久了,教師在心里就會這樣認為。給學生下這樣的定義,你的學生行也不行了。相信自己的學生行,多給他們機會。如果不把班級的每一個學生調動起來,如果不讓他們每一個人都相信“自己行”,那么這個班級發(fā)展的動力就變少了。久而久之,就如一灣死水,只有幾點浪花的浮現(xiàn)。一些機會,給一些需要的但是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學生,效果會更好。
我認為,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主要通過相互的語言交流活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必須與教學對象的接受能力、理解水平相適應,師生之間不分主、不主導,學生是充滿生機活力和個性化的,我們要從多角度來看待學生,全方面地評價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健康地成長,在語文課堂上得到某方面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