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陽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沙城鎮(zhèn)第五小學)
所謂“新課改”,就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縮寫。在新時代下,國家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致力于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本文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探討一下小學數學的新型課堂導入方式。
這是針對“新課改”六大改變中的改變“課程目標”和“課程實施”而言的。傳統(tǒng)的課程目標只是單純地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學生只需坐在教室里聽著教師傳授知識,寫下筆記即可,而在“新課改”下,我們更加要求教師注重課堂實踐,要求學生不只是聽,更要親身動手去寫、去驗證、去證明教師教給他們的知識是否正確,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所以,在數學課堂導入時,我們應盡量用“引導”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和自主思考能力,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課時,教師的第一步不是告訴學生在一個圓中的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而是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標出半徑和直徑,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當然在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向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又如,在學習《正方形的認識》這課時,當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正方形后,有的學生會想這個正方形各邊的關系,也有學生會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如何求,還有學生會想這個正方形在實際應用中的題型應用,每個學生的思考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課堂上卻不能允許教師將這些想法全部驗證,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引導他們的思路向著課本考察的知識點要求去思考,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一下這個正方形,你們能從它的各邊上得到什么信息嗎?”這樣就可以簡單地將學生引導到“正方形的各邊關系”上思考了,言語生動而課堂氣氛活躍。
這是針對“新課改”六大改變中的改變“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而言的。傳統(tǒng)的課程結構都存在著課程不合理現(xiàn)象,主課的課程安排緊密而量大,而副科的課程安排大量刪減,甚至完全刪除,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新課改”下,我們就要合理調配好主副科目的課程安排,但不是將所有科目一視同仁地平均安排,畢竟主課科目的教學任務量和知識量都比副科目多,所以,要合理安排,一般來說,每一天主課科目和副課科目的課程安排比是6∶4。小學里一天的課程大概是6到7節(jié)課,以一天6節(jié)課為例,每天可以安排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主課各一節(jié),然后每一門主課輪流地在每天再增加一堂課,不要將主課都安排在早上,因為小學生的集中力很差,無法整個早上都專心聽課,剩下的兩節(jié)課是屬于副科目,在安排時,每天上的副科目不要相同,相鄰兩天的副科目也不要相同,因為一天課程的教學強度不能太大,此外,在教學內容上,知識也要趨向生活化,知識不僅全面還要實用性強,主要通過主科目來增強知識的實用性,如,上數學課時,問題可以是:“今天媽媽給了你5個蘋果,你吃了1個,妹妹比你多吃2個,最后媽媽問你,妹妹吃了多少個蘋果,還有多少個蘋果?”
這是針對“新課改”六大改變中的改變“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而言的。傳統(tǒng)的學生課程評價,主要通過考試直接得出,但過度的考試早已讓學生感到身心疲倦,而且學生在考試中,總會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所以,在“新課改”下,要轉變考試形式,如,在數學課程評價中,采取七三一原則,就是考試成績占七成,平時作業(yè)成績占三成和課堂活躍程度占一成。這種七三一原則更加客觀,更加能完好地評價一個學生。而在課程管理上,“新課改”中要求靈活,有特色,傳統(tǒng)的教學教科書和學生用書都是國家規(guī)定的,全國版本統(tǒng)一化,這里我們就要改變。因為每個地方的特色都不一樣,所以每個小學的數學課堂都不一樣,要求我們靈活地運用當地教材,如在陳景潤的故鄉(xiāng)小學里,就要加強對陳景潤數學知識的教導,而在一些很普通的小學里,可以參考當地的風俗人情去改變教材,如在北方的小學里,可以將數學題改為“在冬天里測量出一個星期內的每天12點的室內溫度分別是2,3,4,-3,1,3,-2,那么,這個星期的平均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最高溫度是多少?”
在“新課改”下,我們的課程目標、內容、結構、實施、評價和管理都發(fā)生了很多改變,而這些改變是好的,它能更好地改進我們的教學,能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1]王永芬.五年制實驗班數學教學新模式初探[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02(02).
[2]趙驗軍.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農村.農業(yè).農民:B 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