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卿 □馮躍華
(1河南省豫東水利工程管理局 2河南省豫東水利管理局惠北水利科學試驗站)
管理者是指在組織中行使管理職能,指揮或協(xié)調他人完成具體任務并對組織負有貢獻責任的人。管理者通過其職位和知識,對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夠實質性地影響該組織經營及達成成果。
對組織而言,由于管理者所處的職位和承擔的責任不同于普通職工,因此管理者的綜合表現(xiàn)對一個組織的正常運行有著重要影響;對管理者而言,成為一個出色管理者不僅能承擔起組織賦予的責任,也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以及為獲得自身最大利益贏得更多的機會。
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做一名出色管理者的重要思想基礎。在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驅使下,管理者會更加主動高效的投入工作,樂于為組織殫精竭慮而不計個人得失。只有樹立了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才會將愛崗敬業(yè)、以單位為家等思想意識自覺融入到行為中去,帶動和影響下屬為組織的發(fā)展進步積極發(fā)揮正能量。
德是做人立身之本,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比個人能力的高低對一個組織或團隊的影響更為深遠。培養(yǎng)出色管理者和選拔領導干部一樣,核心就是選賢任能,而賢能的標準就是“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取?。管理者要把德字放在首位,以德服人,為人處世公道正派、求真務實、顧大局、識大體等都是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例如我們積極倡導的“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yè)精神,就是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的一種體現(xiàn)。
隨著國民義務,教育的日漸普及,現(xiàn)在職工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同時“四新”即: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不斷涌現(xiàn),對一個出色管理者的技術技能要求也不斷提高。美國管理學者羅伯特.卡茨指出,技術技能是指“使用某一專業(yè)領域內有關工作程序、技術和知識來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蓖ㄋ字v就是熟悉和精通某種特定專業(yè)領域的知識。例如監(jiān)督會計人員的管理者必須懂會計業(yè)務,監(jiān)督銷售人員的管理者必須懂市場營銷業(yè)務等。一個管理者只有具備了較強的技術技能,他才能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指導下屬、指揮處理工作中較為復雜的技術問題,使部屬對其產生尊敬和欽佩感,進而樹立威望以及擴大在團隊中的影響力。
作為管理者,絕大多數處于既要完成上級賦予的職責、不負上司期望;又要指導、分配下屬工作,對下屬工作予以監(jiān)督檢查;同時對于同級各部門之間、同行各兄弟單位之間,也有許多權力、利益及信息協(xié)調工作要做,以促進組織內部和組織之間的和諧,進而完成組織目標。因此具備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協(xié)調處理好各方關系,充分調動各部門、各成員的積極性,激發(fā)每個成員的戰(zhàn)斗力,將各自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達到全局一盤棋,一榮俱榮的效果,也是對一個出色管理者的基本素質要求。
作為出色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起到應有的表率作用。職工受管理者的教育和管理,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因此管理者的管理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惫芾碚呷裟軙r時刻刻以集體利益為重,做遵紀守法的典范,帶頭營造風清氣正的環(huán)境;做嚴于律己的表率,自尊自愛,常懷律己之心,戒慎戒微,他管理的團隊就不會是一盤散沙。常言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打鐵還需自身硬等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權力是指“指揮他人的權以及促使他服從的力”。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馬科斯·韋伯認為管理者的權力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法定權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賦予行政命令的權力。賦予這種權力的管理者是按技術資格或其他既定規(guī)則挑選出來的,組織中的決定、規(guī)則都以書面形式規(guī)定與記載;第二種是傳統(tǒng)權力,它是以古老的、傳統(tǒng)的、不可侵犯的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統(tǒng)性為依據的,是按傳統(tǒng)或繼承沿襲而確立的;第三種是超凡權力,這種權力是建立在對個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礎上的。韋伯認為,只有法定權力建立在理想組織合理合法的基礎上,是最有效的。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是分內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權力和責任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當組織賦予管理者一定的職位,擁有一定的權力的同時,他就相應的承擔起對組織的一定責任,位高權重則責大。權力只是為管理者盡到責任提供的一種保證和手段,責任才是管理者真正的象征。在授權的合理范圍內,如果管理者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未能完成組織交付的任務,就意味著失職,也就等于放棄了管理。因此,成為出色管理者必須對手中權力有著清醒的認識,合理用權而不能把權責剝離開來。
一個出色管理者應當置身于那些他的杠桿作用能夠發(fā)揮最大作用的地方。如果管理不分主次,那他的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總有更多要做的工作;更多應該做的工作;更多能夠做的工作。如果一個管理者不會授權與分權,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是他的下屬輕松自在,而他忙得焦頭爛額。結果呢,下屬會說:瞧,就他能干,仿佛地球離開他就不能轉,累死活該!因此一個出色的管理者會挑選和實施最能夠發(fā)揮杠桿作用的工作,實施最輕松但又最有效的關鍵工作進行管理。有所不為而后才可以有所為,那些能夠統(tǒng)率所屬團隊有出色表現(xiàn)的管理者,都善于把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大事、工作重點上。同時,適度的授權和分權,能給下屬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和機會,會讓下屬感覺到管理者對他的信任和肯定,而上級的鼓勵和信任是激發(fā)潛能的強針劑,得到信任的職工會不遺余力地干好授權范圍內的工作以不負期望。
學習包括理論知識學習和業(yè)務知識學習,重業(yè)務知識輕理論學習的傾向在管理者身上表現(xiàn)比較普遍。加強理論學習不是一句空談。只有具備足夠的理論知識,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才能與上層利益保持高度一致,才會不走或少走彎路,以及不偏離國家的政治、經濟發(fā)展方向。當然,加強業(yè)務知識的學習,管理者同樣不能忽視?,F(xiàn)在知識更新極快,如果不注重專業(yè)知識的補充和積累,不跟進和掌握相關制度、標準、規(guī)范等更新,仍慣于用舊的規(guī)則來約束和衡量某種工作或行為,難免會貽笑大方或給組織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通過加強學習,管理者能夠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會在生活品質的提高、新興趣的培養(yǎng)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等方面獲得收益。
常言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再能干,僅靠個人力量也很難撐起一片天。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助你一臂之力,糟糕的人際關系會使你前進的路上平添一些絆腳石。大度寬容、甘于忍讓、待人真誠、能夠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善于挖起荊棘并種下玫瑰的管理者,易于筑起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個管理者做到了“三不爭”,即:不與上級爭鋒、不與同級爭寵、不與下級爭功,他就能體驗到小的犧牲與忍讓給其所帶來的大的收獲。不與上級爭鋒、尊重和體貼上級、學習上級的優(yōu)點長處,更易于得到上級的認可與賞識;不與同級爭寵,甘為人梯,將組織中的不和諧化為和諧,在螺旋式上升中使組織目標得到進一步提升;不與下級爭功、將更多的鮮花和掌聲留給下屬、視下屬為親人,無疑會讓下屬找到歸屬感,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竭盡所能、無怨無悔地為團隊付出。
總之,管理者應結合所處工作崗位以及自身性格特點,通過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厚重的知識積累、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以及胸懷大局氣魄的培養(yǎng),同時妥善處理各種關系,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利用廣泛的人脈資源,就會在眾多管理者中脫穎而出,從而成為一名出色管理者。
[1]丁家云,譚艷華.管理學理論、方法與實踐[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0.
[2]江燕.卡耐基成功管理學[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