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麗芬
中圖分類號:G63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 )06-0055-02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教師應立足課堂,激發(fā)孩了對識字的興趣,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孩了識字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使孩了對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
一、盡快教給學生自能識字的方法
I.促進學生自學識字
初入學的兒童,識字不多,因此,可從教漢語拼音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專題訓練,使學生初步建立句了的概念。如學習識字時,可以結合畫面組詞,讓學生邊說邊識字,從而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識字水平。也可根據(jù)拼音及發(fā)音不同,結合多音字詞及造句,使枯燥的發(fā)音字母變得內容更加豐富且生動有趣,同時也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自學識字。
2.讓學生自學與互學識字
團結協(xié)作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同桌互學,小組及大組共同學習、共同參與及游戲等形式,逐漸養(yǎng)成互助互愛、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從中感受到親如兄弟姐妹的同學關系,從而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并促進了認知與感情的全面發(fā)展。
3.找出漢字的特殊規(guī)律,歸類學習
由于兒童的認知不是很多,因此,應從偏旁部首開始,通過分析漢字結構以幫助學生識字。如:“浪”字是“三點水”,與水有關?!案弊质恰白恪保湍_有關。而有些字,它們的偏旁部首不一樣,則字意也不一樣,如:“作”是單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歸類學習的方法還有義旁歸類法、聲旁歸類法等,教師應鼓勵學生應用自己最喜歡、最得力、最習慣的方法盡快地識字。
4.對比復習記憶深
在識字過程中,小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他們的識記特點,在教學嘗試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jù)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就能較快地掌握新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如學“清”字的時候,我就把“請”“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學生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qū)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在我的啟發(fā)下,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與水有關,清水?!扒椤弊质秦Q心旁,與心情有關,心情?!扒纭弊质侨兆峙?,與太陽有關,晴天?!熬Α弊郑c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觀察,引導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qū)分出字與字的區(qū)別,并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二、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識字
1.從觀察事物中學說話,學會識字
這可以要求孩了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做起,如:孩子們的書包里有很多學習用品,讓他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件,說說學習用品的名稱及特征,并邊看邊識字。由于他們有備而來,觀察比較細致,介紹時就毫不費力,因此,識字速度也快了。
2.從生活中學會識字
讓學生從生活中日用品的名稱、標識和產品說明書內容的熟悉中,提高識字水平。讓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或不會讀的字,應該通過多問、多查字典等多種渠道來不斷提高識字水平;也可以從生活中所見所聞的事情中去觀察漢字,讓學生養(yǎng)成注重平時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做到勤學苦練等,同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3.從自我體驗中學會識字
教師應在傳授知識中成為小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以教師的自我體驗生活去感染學生,使他們也能在自我體驗中去學會識字,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校舉辦“識字大王比賽”“故事大王比賽”“美文誦讀比賽”等活動,都給學生提供了體驗成功、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受此啟發(fā),我曾嘗試著讓學生一天識一個字,當一回小老師,把自己認識的生字寫在黑板上,教給其他同學,還可以要求他說出記住這個字的方法。
三、激發(fā)興趣,使學生喜歡識字
1.故事啟趣: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了的天性。聽故事、講故事既可以豐富兒童的知識,又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語言,學齡兒童在幼兒園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語言的。入學后繼續(xù)采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方法來組織語文教學,不儀能進一步發(fā)展兒童的口頭語言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起入學兒童的學習興趣。漢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比如,當我教“曰”字時,給學生講述“后弈射曰”的故事,圓圓的恰似太陽的形象,中間一橫好似是后弈射的箭。生動的故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卜了掌握了這個字。
2.氣氛生趣: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氣氛的關鍵。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間積極互動的過程。”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教師可及時采納,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不嚴加批評和指責,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并改正錯誤。
3.情景導趣:“創(chuàng)設情景”從教學角度來講有兩個目的:一是使教學任務具體化,二是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從小學生學習的角度看,要達到的目的有:(1)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興趣;(2)使學生產生聯(lián)想,喚起學生的原有認識和情感體驗,以產生求知欲望;(3)使之產生疑問,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自感樂趣。
4.表演引趣:好玩好動是孩了的天性,根據(jù)這個特點,把識字訓練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妙趣橫生的課堂表演成為孩了們邊說邊識字的載體。如學《小露珠》一課,讓孩了們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等等,讓孩了們在詼諧的語言、夸張的動作及滑稽的表演中感覺學習的樂趣,使課堂氣氛大大提高,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既豐富了口語知識,又從中學到識字的技能。
5.比賽激趣:開展練一練、說一說、動一動等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能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參與熱情。如語文課前三分鐘可安排3-5人進行識字比賽,內容包括練字、講故事、誦讀等方面,讓學生在邊學邊讀、邊練邊寫中提高了他們的識字技能。比賽為孩了們搭建了鍛煉和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不儀鍛煉了識字能力,而且增強了奮發(fā)向上的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