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消極刺激相似性對幼兒未來事件認知的影響

      2015-08-17 22:13:05李藝偉肖鳳秋陳英和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情緒幼兒

      李藝偉+肖鳳秋+陳英和

      摘要 通過兩項實驗探討了重遇刺激與過去消極刺激的相似性是如何影響幼兒對未來事件中個體情緒判斷的,相似性被劃分為重遇刺激與過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質(zhì)相似三種水平。結果表明:當重遇刺激與過去消極刺激完全相同時,被試預測的消極情緒最多,其次是本質(zhì)相似,表面相似情況下被試預測的消極情緒最少。本研究得出結論為消極刺激相似性會影響幼兒對未來事件的認知,重遇刺激與過去消極刺激越相似幼兒的消極情緒越多。

      關鍵詞 幼兒,消極刺激相似性,未來事件,情緒。

      分類號 B844.12

      1 引言

      個體當前的行為常常受過去的生活經(jīng)驗所影響,已經(jīng)歷的事件會存留在記憶中,當再次遇到相同線索時,會引起個體的某種情緒或行為反應。幼兒期是個體心理能力發(fā)展迅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開始懂得個體的思維能決定其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出明顯的推理能力,如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歷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推理。親子對話的研究表明,早在兒童2歲時,父母就會與其討論即將發(fā)生的事情(Adamson & Bake,man,2006),并且當父母與兒童討論未來計劃時,經(jīng)常會提到過去的經(jīng)驗(Hudson,2004)。

      與積極事件相比,目前學者更加關注過去的消極事件對個體判斷主人公未來情緒和行為的影響,當個體再次遇到與過去消極事件中相同的威脅時,就會對潛在危險產(chǎn)生緊張、擔心等情緒(Morewedge,Gilberr,& Wilson,2005;Bamford &Lagattuta,2012)。如與某人因為某事吵過架,當幾天后重遇此人時,個體就會回憶起過去的吵架事件,在頭腦中出現(xiàn)“這個人與我不合,我們吵過架”等想法,進而引起個體對未來問題的思考和推測:

      “他又會做什么呢?是否還會與我吵架呢?”一般來說,基于過去事件對未來事件進行推理伴隨某種心理或行為活動,其表現(xiàn)形式包括情緒體驗和行為上的反應(劉文,張珊珊,李藝偉,2014)。

      為了更清晰的考察兒童基于過去事件推斷個體在未來事件中反應的能力,Lagattuta(2007)引入了過去一未來解釋(past-to-future explanation,PTF)這一概念,基于過去事件思考未來情境時會引發(fā)個體當前的某種反應,個體對這一反應的解釋即過去一未來解釋。如果兒童PTF能力較強,能正確、完整的解釋個體情緒和行為出現(xiàn)的原因,則說明兒童能夠基于過去經(jīng)驗推理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事件,并理解個體隨之而來的情緒和行為。關于兒童PTF發(fā)展的文獻顯示,國外5~6歲的兒童已經(jīng)能比較完整的解釋個體當前情緒或行為反應的原因,并且?guī)缀蹩梢赃_到成人水平(Lagattuta,Wellman,& Flavell,1997;Lagattuta & Wellman,2001;Lagattuta,2007)。我國學者也得到了相似的結論(王玲鳳,傅根躍,2003:白文,2009)。白文(2009)將這種聯(lián)系過去和未來事件的能力視作心理時間之旅(mental time travel)的整合,即人類在心理上把自我投射到過去以重新經(jīng)歷過去事件,再把自我投射到未來以預先經(jīng)歷未來事件的能力(Suddendorf & Corballis,1997)。

      目前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所設定的重遇刺激主要集中在與過去消極刺激相同或表面相似這兩種情況下,如,同一個男孩、同一輛小汽車(相同),或有著相同發(fā)色的不同男孩、相同顏色不同型號的小汽車(表面相似)。Lagattuta的研究證明,兒童在偶遇相同刺激時,會表現(xiàn)出消極情緒或回避行為:在偶遇外表相似的刺激時,多數(shù)兒童也會做出類似的反應,顯示出了過分遷移現(xiàn)象。有關情緒理解的研究表明,幼兒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他們不能完全區(qū)分外表和真實情況(Abelev&Markman,2006),雙重表征和推理能力并不強,大概在6歲以后兒童才能理解一只小船形狀的蠟燭并不是真的船(Flavell,Green,& Flavell,1987)。那么當外表不同而實質(zhì)相同時,兒童會做出何種判斷和推理呢?他們是否能理解一只月亮形狀的小船也可以在水中前進呢?并且專家關于兒童的推理機制也一直存在著爭議,對于個體歸納推理的基礎存在兩種觀點:兒童到底是基于類別或概念進行推理,還是基于知覺相似性進行推理?前種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兒童能忽略表面相似性,依據(jù)語言標簽來進行歸納推理,表現(xiàn)出基于知識、類別和概念的推理(Gelman,2004):而另一些研究者則認為兒童歸納推理的基礎是知覺上的相似性,并有可能逐漸發(fā)展為基于類別的推理(Sloutskv,2003)。同樣的,兒童究竟是依據(jù)表面特征還是依據(jù)結構特征進行類別推理的爭論也并沒有蓋棺定論。因此,在過去一未來推理的研究中,有必要從表面、本質(zhì)兩方面出發(fā)進行探討,并且對于前人所得出的表面相似情境下的結論也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綜上所述,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探討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通過實驗一對以往的研究結果進行了驗證,考察了幼兒基于過去經(jīng)驗理解未來事件的能力,以及重遇相同刺激時幼兒對未來事件的認知:第二,實驗二通過細化原刺激與重遇刺激的相似性水平(表面相似、本質(zhì)相似),探討消極刺激相似性程度是如何影響幼兒對未來事件的認知的。

      2 方法及結果

      2.1 實驗一

      2.1.1 被試

      選取北京市某幼兒園大班兒童30名(年齡M=5.84歲,SD=0.35,年齡范圍:5.25~6.33歲),其中男生16名(年齡M=5.85歲,SD=0.35),女生14名(年齡M=5.83歲,SD=0.37)。

      2.1.2 實驗材料及程序

      實驗采用故事情境法,幼兒在安靜的教室內(nèi)進行單獨施測,首先向幼兒呈現(xiàn)故事情境,其次請幼兒回答設置的問題。使用Lagattuta(2007)和劉文等人(2014)研究中的故事情境,并配有相應的圖卡。共4組故事材料,包括2個人刺激故事(馬尾辮女孩、黃衣服男孩)和2個物刺激故事(粉色小汽車、大黑狗),并且主人公先后遇到的消極刺激是完全相同的人或物(如,那天那個扎馬尾辮的女孩);每個故事均有兩種結尾:情緒結尾和行為結尾,在情緒結尾中,要求被試判斷主人公是否產(chǎn)生了擔心情緒,在行為結尾中,要求被試判斷主人公是否會做出回避行為(如,馬上從滑梯上下來走掉了),一個故事只呈現(xiàn)其中一種結尾。平衡故事的呈現(xiàn)順序。

      猜你喜歡
      情緒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情緒認同
      南城县| 罗定市| 柳州市| 鄂托克旗| 长宁区| 韩城市| 岳普湖县| 舟曲县| 鹿泉市| 利辛县| 曲水县| 女性| 安义县| 丹巴县| 洪泽县| 清丰县| 家居| 台中县| 鄂伦春自治旗| 化德县| 曲阜市| 济宁市| 留坝县| 鹿邑县| 临猗县| 普兰县| 繁峙县| 郯城县| 平潭县| 满城县| 泸西县| 酒泉市| 喀喇沁旗| SHOW| 龙游县| 广昌县| 四川省| 正安县| 张北县| 黄平县|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