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
謝靈運寫詩,據(jù)說有個毛病,這就是末了說理,后人批評這是“玄言的尾巴”。
美要講究整體性,局部的美破壞了美的結構和意境。做人雖也追求美,怎奈世無完人,沒有缺點就不是現(xiàn)實世界的人。人會犯錯,但大錯即罪。犯罪受到懲罰,受到懲罰者有些感慨,并不奇怪。
7月20日下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副總經(jīng)理王永春受賄案在湖北襄陽中院結束辯論,法庭宣布將擇期宣判。王永春作最后陳述說:“我完全徹底地認罪悔罪,我愿意接受一切法律制裁。今后,我將積極改造,重新做人,爭取早日回歸社會,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受審的貪官希望“重新做人”,作為一種瞬間的個人感言,應該肯定。只是類似的特殊誓言聽多了,反倒有點滑稽的味道。我把這樣的滑稽語言稱作“懺悔的尾巴”。
大肆受賄,其實質(zhì)是把他人或者公有資產(chǎn)私人化。這樣的私人化過程,相信非一天所為。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貪官收受的巨額賄金,想必也經(jīng)歷了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讓人生疑:王永春們在沒有當官前,是否貪婪?如果貪婪,他當官后有人約束他的貪欲沒?假若他以后真的重新做人,再給他復出的機會,他還會不會重蹈腐敗的覆轍呢?
問題官員復出不是新聞,問題被發(fā)現(xiàn)后,相信跟紀委跟法庭懺悔過的官員不少,發(fā)誓“重新做人”者想必也不計其數(shù)。行為背后,懺悔是對過失的檢討,“重新做人”是對個人未來人品的承諾。這個承諾,首先是對現(xiàn)在自己人品的否定。
一個人若非智商余額不足,否則,自己長時間的行為,應該分得清是非。換句話說,長時間在做“不是人”做的事情(犯罪),幾年的牢獄之后,真的能讓其痛改前非,把人品的指針給逆轉過來?
人有貪欲,這是人性的核心組成部分。所以,承認自己有貪欲并不可恥,倒是那些拍著胸脯拒不承認個人有私心,這才是最值得懷疑的。一個人為官前有貪欲不可怕,只要不給他滿足過分貪欲的機會就行。
打老虎、打蒼蠅以來,落馬官員的隊伍在迅速膨脹。隨著反腐敗的深入,誰也不敢保證就徹底鏟除了腐敗。如此說來,受審官員所說的“重新做人”,我倒很是懷疑這個承諾的可靠性幾何了。
懺悔者希望自己有機會“重新做人”,其真實意思是向組織表白:再給我個為官的機會。至于這樣的機會真的如愿以償后,這些人會不會“梅開二度”,恐怕還要看我們的權力監(jiān)督力度怎么樣了。
沒有有效的權力監(jiān)督機制,再正直的人也可能禁不住利益的誘惑。
懺悔是宗教儀式。對于官員來說,這樣的儀式有點多余。至于拖著我要“重新做人”這個“懺悔的尾巴”,說白了懺悔者還是滿腦子的權本位思想。
這樣的想法滑稽不可怕,就怕被輕易滿足,那才是最滑稽的事情。問題是,這樣的滑稽之事,我們見得還少嗎?
圖:王恒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