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權
救駕:毛澤東的一封親筆信
許志行先生系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寫作教研室主任,是我入學后的第一位寫作導師。師友張步云先生1999年曾在美國《世界周刊》撰文評述:“當年的(上海師大)中文系可謂藏龍臥虎,教育界及文藝界的頂尖學者云集于此……”然而,十年浩劫中,這里一度成為內斗不息的重災區(qū)。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親撰的評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一股恐怖的“斗鬼風”迅即波及上海師大。記得在校園大門內懸掛著《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畫像,一大批頸系草繩,胸掛罪名招牌的教授、學者的“黑幫權威”們,一排排、一行行,跪在毛澤東像前請罪,其中有中文系主任、《上海文學》主編、著名作家魏金枝,著名楚辭、唐詩專家馬茂元教授,還有聞名國內外的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朱雯教授,以及著作等身、創(chuàng)作達一千多萬字的胡山源教授、著名戲曲專家章荑蓀教授、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弟子王乘六教授、《說文解字》專家羅君惕教授、傳唱全國的抗美援朝歌曲《當祖國需要的時候》的詞作者任鈞教授、馳名中外的《上?!半U家的樂園》的譯作者及先秦文學專家包玉珂教授等?!笆靠蓺ⅲ豢扇琛?,一些不甘屈辱的師長,竟至殉道,匆匆永訣。在“斗、批、改”中,上海師大先后有22名教職員工非正常死亡。
那年頭,有幸逃脫厄難的老師,實在寥寥。令人蹊蹺的是,在大批遭災的文化名人中,卻不見許志行先生的影蹤。按說,當時他已年逾花甲,也算是30年代文藝黑線人物,又是系里寫作教研室的“當權派”,緣何未被打入“牛鬼”另冊呢?
原來,是另有原因的。
當一群紅衛(wèi)兵闖進許家,呼叫著欲抄家揪斗許先生時,許先生于惶惑之中,急中生智拿出了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后寫給他的十幾封信。第一封信用的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紅頭信箋,人們眼熟的毛體行草是這么寫的:志行兄,毋庸來京,后會有期——毛澤東。
當時一封信就足夠風光了,何況十幾封!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紅衛(wèi)兵立即被嚇傻了,在全國億萬人民早請示、晚匯報,“萬壽無疆”響遍神州的“造神”運動中,先生憑恃毛澤東的一沓親筆信,就把紅衛(wèi)兵的氣焰壓下去了。紅衛(wèi)兵們望著這個恂恂如鄉(xiāng)巴佬的矮老頭兒,頓時肅然起敬。當即偃旗息鼓,匆匆溜出寓所大門……
得此庇護,恩師在那“臭老九”斯文掃地的十年浩劫中,將毛澤東給他的書信復制件配了鏡框,懸掛于客廳中,不啻于借助鐘馗打小鬼,終于幸免于難。
奇緣:萍水相逢毛澤東
許先生為人低調內斂,故“文革”前,他與毛澤東之交的淵源軼聞,一直不被外人所知?!拔母铩焙蟊蝗藗髀?,讓外界看來,似乎罩著一層神秘色彩。
許先生原姓潘,1901年4月出生江蘇吳縣。自小家貧敗落,于11歲那年入贅許家,易名為許志行。
許志行少年時代即浪跡江湖,先被養(yǎng)父母送到上海閔行一爿醬園店當學徒,早起晚睡,站柜臺、跑腿、干家務。他不堪忍受奴隸般的學徒生活,一心想背書包上學堂,于是逃回家中。許家又將他送到浙江嘉興去當學徒,做了不到兩年,他又逃回家,為此,養(yǎng)父母火冒三丈,索性將他送至離家更遠的地方——湖南長沙的一個親戚家,托人薦入一家五金玻璃店當學徒。豈料,三天后他又離店出逃。
出逃的許志行凄楚苦悶,沿著粵漢鐵路步行到武漢,乞宿在漢口一家小旅館里,那時他才18歲。讓他預料不到的是,在這里,他居然和一位時代風云人物、后來成為新中國奠基人的毛澤東不期而遇。1919年間,毛澤東已在長沙發(fā)起新民學會,籌備赴法國勤工儉學活動。毛澤東當時已是湖南學運的領導人,正以驅逐軍閥張敬堯赴京公民代表團團長的身份進京請愿,從長沙出發(fā),途經(jīng)武漢,也下榻在這家旅館,巧遇落魄流浪的青年許志行,從而揭開兩人私交的序幕。
26歲的毛澤東,看著破衣襤衫、面容饑瘦、情狀窘困的年輕人,熱誠地詢問道:“你叫啥名字,從么子地方來,要到么子地方去?”
“我叫許志行,是從長沙逃出來的……”
毛澤東又問:“說給我聽聽,為啥要逃?”
于是許志行就把自己的家世遭遇,以及自己厭惡學徒生活,一門心思想讀書的愿望,詳細地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對許志行的悲涼遭遇深表同情,對他決心讀書成才的志向很是贊賞,他勸慰說:“別難過,小小年紀,流浪在外總不是一回事,我想辦法幫你回吳江老家?!痹S志行哀求說:“回家也沒出路。毛先生你還是幫我介紹一份工作,尋一碗飯吃,以后有機會,我還是要上學堂?!?/p>
此時的毛澤東只是路過武漢,實無熟人相托,便誠懇地對他說:“我馬上要去北京,一時找不到熟人幫你介紹工作,你先暫時回家鄉(xiāng)等待機會,你把通訊地址留給我,等我北京辦事回到湖南之后,我一定幫你出來繼續(xù)求學,你看如何?”許志行點點頭,接受了毛澤東的忠告,第三天就跟著毛澤東搭長江輪船到了上海。
毛澤東來滬的目的是送蔡和森、蔡暢、向警予一行赴法國勤工儉學。抵滬后許志行和他們一起住在“環(huán)球中國學生會”。又過了三天,送別了蔡和森等人,毛澤東給許志行買了一張回家的火車票,兩人暫時分別于上海灘。
回家后,許志行忍受了家人的責罰。不久,毛澤東從北京寄信給許志行,繼續(xù)安慰鼓勵他,并寄給他《新生活》《新青年》和《星期評論》等進步報刊和宣傳新文化的小冊子。許志行讀后,求學讀書的心更加急迫了。
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勝利后,毛澤東返回長沙,擔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主事(教導主任),并籌集資金在附小高年級部創(chuàng)辦了“成人失學補習班”。此后,毛澤東即致信通知許志行急赴長沙入學。許志行驚喜萬分,當即悄然離家直奔長沙。毛澤東引薦他進了“成人失學補習班”讀書,并擔負他的一切生活、學習費用。與此同時,毛澤東的兩個弟弟毛澤民、毛澤覃也在附小六年級讀書。每逢暑假、寒假,許志行便和毛澤民、毛澤覃一起回韶山,在毛澤東家閣樓上溫習功課,并在那里過新年。
及至1922年,毛澤東親自介紹許志行和兩個弟弟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許志行在毛澤東的幫助下,在長沙讀了近兩年的書。由于許志行是外省人,不能報考免費的湖南師范學校,毛澤東就建議他報考浙江省立師范學校,也是免費的。不久,許志行返回浙江,果然考進了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在整個求學期間,許志行的買書錢和零用錢,大部分仍由毛澤東資助。為了不辜負毛澤東的恩情,許志行治學刻苦勤奮,寫得一手好文章,深受國文教師俞平伯的贊賞。1924年,許志行由俞平伯書薦,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說月報》上,接連發(fā)表多篇短篇小說。直到1929年止,他精選了其中十幾篇小說,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孤墳》,引起了當時文壇的關注,也得到了評論家茅盾及俞平伯的評贊。
1925年5月30日,“五卅慘案”在上海發(fā)生后,許志行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投身革命。
此后,許志行因地下工作的輾轉調動,被迫失去了和黨組織的聯(lián)系。但他心中始終惦念著自己的領路人和恩兄毛澤東。
感恩:“這個大人物沒有忘記我這個小人物”
隨著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的節(jié)節(jié)勝利,1949年3月,毛澤東進了京城北平。此時,許志行正在上海格致中學執(zhí)教,當時上海尚未解放,許志行夜夜臥聽市郊傳來的隆隆炮聲,心中想念毛澤東,便設法給北平的毛澤東發(fā)了一封信。毛澤東收到許志行的信之后,曾托新華社的同志私下帶給許一封回信。
當時上海臨近解放,國民黨當局實施大逮捕,軍警到處抓人。一天,這位新華社負責轉信的人突然慌里慌張地尋到格致中學,告訴許志行:“毛主席托我轉交給你的信,被我丟失了,我擔心被敵人撿去,給你造成意外危險,因此特來通知你,請許先生趕快避開一段時間?!痹S志行聞訊后,便立即離開格致中學及自己的家,轉移別處躲避了一個多月。
及至1949年5月27日,陳毅率領第三野戰(zhàn)軍解放大上海,毛澤東的名字,隨著廣播、報紙、歌聲傳遍黃浦江畔。許志行看著毛澤東的畫像,分外親切興奮。6月10日,他滿懷激情給毛澤東寄信。日理萬機的毛澤東在國慶節(jié)后回復了許志行一封信。信云:“志行兄:毋庸來京,后會有期——毛澤東”,還勉勵他“你在上海教書甚好,教書就是為人民服務”,并回復了他詢問的有關情況。
此后,又陸續(xù)通了多封書信,毛澤東還邀請許志行到北戴河避暑,到京城做客。赴京期間,毛澤東指定專人接待許志行,并在中南海豐澤園特設家宴款待,所上飯菜都是毛澤東親點的湘菜佳肴。席間敘談甚歡,江青也出席作陪。
1957年暑假,毛澤東特地安排許志行重訪韶山?jīng)_。毛澤東親筆給韶山鄉(xiāng)人民委員會和生產(chǎn)合作社委員會寫信,要他們“以朋友的態(tài)度,接待他,告訴他一些事情”。毛澤東從自己的稿費中,支取了500元,贈送給許志行做往返旅費。許志行在韶山小住多日,受到當?shù)剜l(xiāng)政府和鄉(xiāng)親們的熱情款待。故地重游,他感慨萬端,“為有犧牲多壯志”,30多年前在韶山老屋,朝夕相處的毛澤民、毛澤覃兄弟,均已隔世相望了。
憑恃與毛澤東的奇緣世交,許先生終于安度十年浩劫,于1983年10月11日平安走到了人生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