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經(jīng)常會有人問:我放了十幾種食材在粥鍋里,它們真的適合我嗎?會不會有什么互相沖突的地方呢?也有很多人會問:為什么我喝了雜糧粥,感覺不舒服,腸道還有脹氣情況呢?實際上,各種糧食之間并未發(fā)現(xiàn)有什么沖突之處,但它們配合在一起是否適合某個人的具體情況,倒是的確有一些需要考慮的地方。
成年人喝雜糧粥的主要目標有幾個:身體虛弱或胃腸不好的人喝粥,主要是想照顧消化功能,增加營養(yǎng)供應;減肥的人主要是想增大食物體積,減少干物質(zhì)攝入,又不容易饑餓;三高人士喝粥主要是想增加膳食纖維,控制血糖和血脂。
?茭身體虛弱和消化不良的人,容易發(fā)生胃堵、脹氣等情況,宜少用或不用黃豆、黑豆、綠豆等食材。其他雜豆占雜糧粥原料的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而且要煮軟一點。如果有嚴重脹氣、腹瀉或便溏的情況,不宜用全麥粒、大麥、燕麥等,而宜多用對腸道刺激非常小的糙米、大黃米、小米、山藥、粘高粱等容易消化的食材,還可以加點白糯米來增稠。烹調(diào)之前最好經(jīng)過8小時以上的充分浸泡,用電壓力鍋來烹調(diào),這樣雜糧豆類煮后就會更加柔軟,容易消化。
?茭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雜糧薯類的人,如果沒有糖尿病問題,可以循序漸進,先把一部分煮粥食材換成雜糧,仍然放一多半白米。然后適應了,再慢慢減少大米的量。至于很多人喝粥之后感覺脹氣,一方面是因為日常飲食當中精白細軟習慣了,腸道微生物還不太適應較多的膳食纖維,需要循序漸進;另一方面是因為消化能力低下的緣故。
?茭糖尿病人、高血脂患者的雜糧豆粥格外要注意。為了嚴格控制餐后血糖反應,必須使用一半以上的雜豆原料,包括紅小豆、綠豆、蕓豆、豌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燕麥粒、大麥粒、小麥粒、蕎麥粒等全谷,以及蓮子、百合、芡實等淀粉種子,也都是血糖反應較低的煮粥食材。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黃米、粘小米這類血糖反應過高的食材,少用棗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麥、大麥來增加粘稠感。
?茭減肥者和三高患者的雜糧豆粥,需要增加一點咀嚼口感,這樣才有更低的血糖反應和更高的飽腹感。豆子可以泡得時間短一些,雜糧可以不浸泡,在可以接受的范圍當中,讓粥的質(zhì)地不過于軟爛。浸泡雜糧的水也不要扔掉,因為其中含有泡出來的維生素、鉀和多種抗氧化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