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這句話也充分的說明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既是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奠基者,同時也是國民教育的基礎(chǔ),而且還擔負著中學生個性和道德品質(zhì)培的養(yǎng)、綜合能力的提升等責任。中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都不是很成熟、可塑性較強,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時,是很容易受到社會、家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的。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經(jīng)濟的繁榮以及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思想充斥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中華民族的美德也逐漸在劇烈的社會變革當中和部分青少年漸行漸遠……隨著問題少年的不斷增多,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也就迫在眉睫,而且也已經(jīng)成為整個社會的問題。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59-01
引言
德育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導向作用,德育則決定著學生將來是否熱愛國家,是否愿意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也從以下幾點進行淺析:
一、知行合一,重視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v觀中外教育無不對學生的德育給予足夠的重視,都把德育置到一個特殊的崇高位置上,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一直貫徹的教育思想是“知行合一,重在實踐,體驗過程”。要做到三個結(jié)合,主要是以人為本和依法治校相結(jié)合;課堂教育要和課外活動有機地相結(jié)合;學校內(nèi)的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jié)合。多開展一些對中學生有益于身心發(fā)展且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都能夠在活動中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還能夠促使學生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為形成良好的校風奠定基礎(chǔ)。要讓學生成為一名素養(yǎng)高的人,最基本的就需要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以培養(yǎng),讓學生都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引導著自己。此外,也要讓學生學會緊扣時代發(fā)展的脈搏、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地為自己的情感注入新的血液,讓學生獲得對“美與丑”以及“善與惡”更加鮮明的辨別力。
二、利用集體活動促進德育教育
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教育者也要有目的地組織開展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對培養(yǎng)、鍛煉、提高學生們的集體觀念、團隊意識以及交流溝通的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的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都能夠起到較好的促進與催化的作用,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有效的且最快的教育方式。比如,在每一次的集體活動當中,教師一定要信任自己的學生,不要事事自己包辦,要積極地指導學生做一些他們都能夠力所能及的事情。集體活動則是集體中所有的學生都要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有些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較強,表現(xiàn)也是比較積極的、活躍是;有些學生的參與意識稍微差一些,顯得被動一些。在良好的集體風氣的感染下,后者也會漸漸積極活躍起來。在集體的活動當中,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務,在完成特定的角色任務的同時,能夠使得學生自身在相關(guān)方面的素質(zhì)與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高。
三、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還需要采取情感陶冶法
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學生構(gòu)成良好品質(zhì)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教師要努力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氛圍,讓學生都能夠在這種特有的氛圍下受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道德熏陶,進而再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教育者也要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要把師表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要用自己的行為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這也是對學生品德培養(yǎng)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一個好的校風、班風對學生的德育教師也是很重要的,這對學生的成長也會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這樣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以及行為習慣的形成。基于此,教師就要努力地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的道德環(huán)境,充分把情感教育的功效發(fā)揮出來。使得學生的道德行為不斷地得以擴展、發(fā)揚光大,讓一些錯誤的行為受到譴責、抑制直到消除為止。
四、此外,教師也要發(fā)揮出榜樣的力量和作用
在學校,學生最依賴、最信任的人是教師,教師是最重要的師表,教師也是學生的人格榜樣,因為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不要只是“道德的傳聲筒”以及“會說話的教科書”,教師要成為一個更為鮮活的、人格豐滿的人,為了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出表率,做學生的榜樣,這樣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才會讓學生心服口服,這樣的教育也才能收到較理想教育效果。比如,禁止學生抽煙,假如教師卻在教室里、在公共場合、在學生面前毫不避諱地抽著,再教育學生的時候則缺少了威信,學生也不會聽教師的話。嚴禁學生上課遲到,但是如果教師卻經(jīng)常遲到早退,再教育學生肯定也沒有說服力,也就是說,沒有教師的“身教”,就不會產(chǎn)生真正的德育,因此,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也一定要做到、做好。
總而言之,在改革快速發(fā)展的當下,在素質(zhì)教育盛行的當下,在中學開展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仍然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系統(tǒng)教育工程,需要國家,學校以及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配合一起完成的。讓學生們也都能夠在德育的熏陶下慢慢地樹立起崇高的思想品德,進而再達到科學主義與人文精神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為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且有理想、有知識的有用人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德育的熏陶下成為對國家發(fā)展真正有益之人。當然,作為一名教育者,也需要結(jié)合實際,積極地探索出一條與之相適應的而且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讓德育教育更加吻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為跨上一個新臺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