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芳
摘 要:在杉木采伐跡地營造福建柏卷斗青岡混交林、純林試驗,經(jīng)過12a的經(jīng)營管理,林木生長效果良好。結(jié)果顯示:12a生的福建柏卷斗青岡混交林林分生長量平均樹高、胸徑、郁閉度、單株材積、蓄積量,比福建柏、卷斗青岡純林林分生長量,平均樹高分別大5.68%、4.45%、平均胸徑分別粗10.43%和11.64%,平均冠幅分別大14.19%、5.3%,平均郁閉度分別大3.26%、2.15%,平均單株材積分別大28.00%、36.17%,平均蓄積量分別多42.32%、28.84%。
關(guān)鍵詞:福建柏;卷斗青岡;不同方式;造林效果;調(diào)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S7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5-116-03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屬柏科常綠喬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也是福建省泉州市主要用材林樹種。其樹主根不明顯,側(cè)根發(fā)達,具有根瘤菌,穿透力強,能在干旱瘠薄的黃紅壤里生長,是福建省安溪半林國有林場主要荒山造林綠化樹種。其樹生長快,產(chǎn)量高,材質(zhì)好,用途廣。卷斗青崗(clobalanopsis pachyloma(Seem))屬殼斗科常綠喬木,是我國珍貴樹種,也是福建泉州優(yōu)良鄉(xiāng)土樹種。其樹屬深根性樹種,萌芽力強,樹干挺直,高達20m,胸徑2m;樹冠龐大,枝葉茂盛,枯枝落葉多,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在花崗巖、砂巖、變質(zhì)巖的黃紅壤微酸性里生長良好。福建柏卷斗青岡混交造林能改善林地土壤,提升林地生產(chǎn)力,改變林地生長生態(tài)環(huán)境。2002年2月份,福建省安溪半林國有林場在新嶺工區(qū),對杉木低產(chǎn)林分進行改造營造福建柏卷斗青岡純林、混交林,面積10hm2。經(jīng)過10多年的經(jīng)營管理,林木生長效果良好。2014年10月份,筆者根據(jù)福建柏卷斗青岡不同方式營造混交林、純林的林木生長狀況進行調(diào)查,對不同類型林分生長量進行對比分析,為培育福建柏卷斗青岡鄉(xiāng)土樹種混交林,與福建柏卷斗青岡純林生長效果進行研究,為發(fā)展林業(yè)生產(chǎn)提供林業(yè)科學依據(jù)。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shè)于福建省安溪縣半林林場新嶺工區(qū)新林山,位于東經(jīng)117°40′0″,北緯24°57′1″。此地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20℃,降雨量1 800mm,空氣相對濕度81%左右,1月份平均氣溫16℃,極低溫
-1℃,7月份平均氣溫26℃,極高溫37℃,全年≥10℃活動積溫7 000℃,無霜期348d,一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足。試驗地海拔526~565m,坡向東南,坡位中下部,坡度17°,土壤為酸性黃壤,土層腐殖質(zhì)層中,肥力一般,pH值4.8~5.9,屬Ⅲ類立地,適宜福建柏卷斗青崗混交林、純林的林木生長栽培,試驗面積10hm2。
2 整地與栽培
2.1 造林規(guī)劃整地
2.1.1 造林規(guī)劃 2001年11月上旬,對新嶺工區(qū)新林山杉木采伐跡地進行規(guī)劃,采用不同方式塊狀整地,設(shè)計營造福建柏卷斗青岡混交林、純林,面積10hm2。試驗地A:造林福建柏卷斗青岡混交林,株行距2.20m×2.20m,穴規(guī)格50cm×40cm×40cm,每hm2營造2 067株,面積3.44hm2。試驗地B:造林福建柏純林,株行距2.00m×2.00m,穴規(guī)格50cm×40cm×40cm,每hm2營造2 501株,面積3.33hm2。試驗地C:造林卷斗青岡純林,株行距2.10m×2.10m,穴規(guī)格50cm×40cm×40cm,每hm2營造2 269株,面積3.33hm2。
2.1.2 造林整地 2001年11月份中旬開始整地,采伐跡地采用全面清雜,而后挖穴。挖穴采用挖明穴回表土,先將表土挖放在一邊,再將穴底里的黃心土挖放在另一邊,然后把表土再挖回放在穴中,經(jīng)打碎后撿去石頭和雜物,每穴施1kg過磷酸鈣與穴中土壤攪拌均勻,使穴中土壤在一定的時間發(fā)酵,可提高土壤肥力,然后把黃心土挖在穴面上打碎,壅成面包狀。使穴中土壤發(fā)酵,待后造林。
2.2 林木栽培
2.2.1 苗木來源 福建柏卷斗青岡苗木是由新嶺工區(qū)自育,容器苗木生長平均苗高23cm,地徑粗0.24cm。苗高度整齊,苗地徑粗均勻,苗木生長良好,符合國家林業(yè)容器育苗苗木標準的要求。
2.2.2 起苗 起苗前,容器袋子和苗木先將清水噴灑濕透,使營養(yǎng)袋子里的營養(yǎng)土較緊實與苗木粘在一起。這樣起苗就不會造成苗木與容器苗土疏松分開。起苗后容器苗木要裝在籮筐里,每個容器苗木要擠緊。使苗木在運輸時,容器袋子和苗木不會松懈損壞,造成苗木損失。當天取苗,要當天造林完畢。
2.2.3 栽培 2002年2月份,下雨天后,天氣陰天,穴中土壤濕潤,開始造林。造林時、先將穴中土壤挖出一個小土坑,坑要比容器營養(yǎng)袋子球適當大一些。然后把容器營養(yǎng)袋子球底全撕破,放在穴中小土坑里,讓容器營養(yǎng)袋子球與穴中土壤接觸連接在一起,使根系及時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yǎng)。并將穴邊的土壤挖填在營養(yǎng)土傍邊和上面,用雙腳在苗木兩邊輕輕踩實,再填一層松土覆蓋容器袋面,壅成饅頭型。這樣若天氣長期干旱,穴中土壤即可保持持有水分濕潤,不會干燥造成穴中土壤板結(jié),影響幼苗生長,或造成苗木枯干,能保持苗木正常生長;若長期下雨,穴面才不會積水,致使苗木根系腐爛,造成苗木死亡,可減少經(jīng)濟損失,能促進幼樹生長。
2.3 苗木成活率檢查 造林2個月之后,要對苗木成活率進行撿查,在各試驗地里觀看苗木生長狀況,了解整片林木成活率多少?是否補植?首先選擇幼林高度生長基本相同,苗木徑粗基本相似,成活率差異不大,在處設(shè)臨時樣地,檢查幼林苗木成活率,各設(shè)面積0.4hm2。在每個樣地內(nèi)按口字型各設(shè)4個(A、B、C、D)樣點,在每一個樣點各抽100株的苗木,檢測福建柏卷斗青岡苗木生長成活率,取4個樣點苗木的成活率平均值,然后計算整片苗木生長成活率數(shù)據(jù)(見表1)。而后進行補植,隔年補植的幼樹生長林相不能整齊,會影響林木生長競爭力,所以要及時補植。
表1 福建柏卷斗青岡苗木成活率統(tǒng)計
[造林試驗地點\&樹種\&造林面積
(hm2)\&土壤\&pH值\&海拔
(m)\&坡向\&坡位\&調(diào)查時間
(年/月)\&造林
(株數(shù)/hm2)\&死亡
(株數(shù)/hm2)\&成活率
(%)\&新林山\&A\&福建柏\&3.34\&黃壤\&5.8\&536\&東南\&下\&2004/4\&1035\&2\&99.8\&卷斗青岡\&黃壤\&5.7\&536\&東南\&下\&2004/4\&1032\&2\&99.8\&合計\&3.34\&黃壤\&5.8\&\&東南\&\&2004/4\&2067\&4\&99.8\&新林山\&B\& 福建柏\&3.33\&黃壤\&5.8\&532\&東南\&下\&2004/4\&2501\&10\&99.6\&新林山\&C\& 卷斗青岡\&3.33\&黃壤\&5.7\&558\&東南\&下\&2004/4\&2069\&7\&99.7\&合計\&6.66\&黃壤\&5.8\&542\&東南\&下\&2004/4\&2385\&9\&99.7\&]
2.4 苗木補植 在正常經(jīng)營條件下,福建柏卷斗青岡混交或純林造林之后,容器苗木補植應(yīng)在造林后1~2個月后進行補植,隔年補植的幼苗生長林相不能整齊,會影響幼樹生長競爭力,所以要及時補植。
3 經(jīng)營管理
3.1 林木管理 福建柏卷斗青岡容器苗木栽培之后,要加強林地管理,嚴禁畜類進入,如放牛進入林區(qū)踩死苗木,影響幼樹生長。
3.1.1 除草松土 造林之后,由于林地肥沃,雜草叢生生長比幼樹較快,與林木競爭烈較強,在4~5月間要進行除草。除草時,在福建柏卷斗青岡幼樹穴周圍墾復(fù)雜草,一般擴寬1m左右,深8~10cm,將墾復(fù)后的雜草放在幼樹旁邊,這樣可保持減少穴面水分蒸發(fā),保持穴中的水分。待一定時間,雜草腐爛后能增加穴中肥力,促進林木生長。一年除草2次,第1次除草在4~5月份間進行,第2次除草在8~9在月份間進行。連續(xù)除草3a。
3.1.2 施肥 除草之后,要進行施肥,每株施0.3~05kg尿素和0.3~0.5kg復(fù)合肥,將肥料放在穴兩旁。在幼樹穴兩旁先挖2個小穴,把肥料放在穴中,然后將細土覆蓋,這樣可減少肥料蒸發(fā),促進林木生長。每年施肥2次,第1次施肥在1~2月間進行,第2次施肥在8~9月間進行,每次的施肥量可逐漸增加。連續(xù)施肥3a。
3.2 林木調(diào)查 福建柏卷斗青岡容器苗木造林后,經(jīng)過幾年的經(jīng)營管理林木生長迅速,到10a期間林木生長競爭較大,林木郁閉度較密,為了提高林分的生長量,增加林木蓄積量,在不同林地內(nèi)設(shè)臨時標準地,在各個標準地內(nèi)設(shè)樣點,選取林木生長均勻,林相整齊的林木進行檢測各樹木樹高、胸徑、樹冠,于2012年10月份上旬,對造林試驗地(A、B、C)林木進行抽查(見表2)。
表2 福建柏卷斗青岡幼林生長量統(tǒng)計
[樹種\&試驗地\&造林
地點\&造林面積
(hm2)\&海拔
(m)\&檢查
時間\&現(xiàn)有株數(shù)(株/hm2)\&郁閉度\&樹高
(m)\&胸徑
(cm)\&冠幅
(m)\&單株材積
(m3)\&蓄積量
(m3)\&福建柏\&A\&新林山\&3.34\&536\&2012.10\&994\&0.97\&9.54\&11.83\&2.97\&0.046\&45.72\&卷斗青岡\&536\&2012.10\&991\&0.97\&8.81\&10.51\&3.36\&0.040\&39.64\&合計\&新林山\&3.34\&536\&2012.10\&1985\&0.97\&8.65\&11.17\&3.17\&0.043\&85.36\&\&B\&新林山\&3.33\&532\&2012.10\&2300\&0.94\&8.12\&10.01\&2.78\&0.034\&78.20\&\&C\&新林山\&3.33\&558\&2012.10\&1945\&0.96\&8.33\&10.14\&3.27\&0.037\&71.97\&合計\&新林山\&6.66\&542\&2012.10\&2136\&0.95\&8.07\&10.64\&3.03\&0.038\&75.09\&]
3.3 撫育間伐 福建柏卷斗青岡林木經(jīng)過10a的經(jīng)營管理,各林分生長良好。樹木生長枝葉茂密,林分郁閉度較高,林木生長競爭激烈,林內(nèi)透光性較差,造成部分樹木被壓木而生長不良,造成枯枝。為了提高林分生長量,提高林木蓄積量,促進林木早日成材,達到經(jīng)營培育目的,于2002年10月份進行第1次下層撫育間伐。各樹種的間伐比例,按福建省森林撫育間伐技術(shù)規(guī)定,間伐株數(shù)為21~23,保留株數(shù)為77~79%(見表3)。
表3 福建柏卷斗青岡林木生長量統(tǒng)計
[造林試
驗地點\&樹種\&造林
面積(hm2)\&現(xiàn)有密度(株/hm2)\&郁閉
度
(%)\&間伐
強度
(%)\&間伐
(株數(shù)
/hm2)\&保留
(株數(shù)
/hm2)\&新林山\&A\&福建柏
卷斗青岡\&3.34\&994\&0.97\&21\&209\&785\&991\&0.97\&21\&208\&783\&合計\&3.34\&1985\&0.97\&21\&417\&1568\&新林山\&B\& 福建柏\&3.33\&2300\&0.94\&24\&552\&1748\&新林山\&C\&卷斗青岡\&3.33\&1945\&0.96\&22\&428\&1517\&合計\&10.00\&2136\&0.95\&23\&490\&1633\&]4 結(jié)果與分析
4.1 苗木生長分析 福建柏卷斗青岡林木栽培,同樣整地,每公頃整地穴數(shù)不同,各造林株數(shù)不同。同樣的規(guī)格苗木,在同樣的林地內(nèi)試驗造林,其苗木每公頃生長成活率不同。試驗A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99.8%、死亡株數(shù)4株。試驗B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99.6%、死亡株數(shù)10株,試驗C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99.7%、死亡株數(shù)7株。試驗A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比試驗B、C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提高0.20%、0.10%,試驗A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分別比試驗B、C每公頃平均苗木成活率多減少死亡3~6株。
4.2 林木生長分析 福建柏卷斗青岡林木栽培,容器苗木造林,經(jīng)過12a的經(jīng)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間伐,能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木蓄積量。試驗A:12a生福建柏卷斗青岡混交林林木每公頃平均樹高11.01m,胸徑12.86cm,冠幅3.38m,郁閉度0.95,單株材積0.064m3,蓄積量99.31m3。試驗B:福建柏純林林木每公頃平均樹高9.86m、胸徑11.12cm,冠幅2.96m,郁閉度0.92,單株材積0.050m3,蓄積量87.40m3。試驗:C卷斗青岡純林每公頃平均樹高9.45m,胸徑11.06cm,冠幅3.21m,郁閉度0.93,單株材積0.046m3,蓄積量69.78m3。試驗A公頃平均樹高、胸徑、單株材積、蓄積量,分別比試驗B、C每公頃平均樹高分別大5.68%、4.45%,平均胸徑分別粗10.43%和11.64%,冠幅14.19%、5.3%,郁閉度大3.26%、2.15%,單株材積大28.00%、36.17%,蓄積量多42.32%、28.84%(見表4)。這表明:不同方式造林林木經(jīng)過經(jīng)營管理,間伐能促進中齡林生長,提高林分生長量,增加林木蓄積量。
表4 福建柏卷斗青岡林木生長量統(tǒng)計
[造林試
驗地點\&樹種\&造林面積
(hm2)\&郁閉度
(%)\&現(xiàn)有株數(shù)(株/hm2)\&樹高
(m)\&胸徑
(cm)\&冠幅
(m)\&單株材積(m3)\&蓄積量(m3)\&合計
(m3)\&新林山\&A\&福建柏
卷斗青岡\&3.34\&0.95\&785\&11.01\&12.86\&3.27\&0.073\&57.03\&57.03\&0.95\&783\&9.83\&11.69\&3.49\&0.054\&42.28\&99.31\&合計\&3.34\&0.95\&1568\&10.42\&12.28\&3.38\&0.064\&99.31\&99.31\&新林山\&B\& 福建柏\&3.33\&0.92\&1748\&9.86\&11.12\&2.96\&0.050\&87.40\&87.40\&新林山\&C\& 卷斗青岡\&3.33\&0.93\&1517\&9.44\&11.00\&3.21\&0.046\&69.78\&69.78\&合計\&10.00\&0.93\&1633\&9.65\&11.06\&3.09\&0.047\&78.59\&157.18\&]
5 結(jié)論
福建柏卷斗青岡不同方式營造混交林、純林試驗,采用不同的株行距,整地造林,各試驗地造林株數(shù)不同,其苗木生長成活率不同,林木生長量也不同,各試驗地林木生長量即有一定的差別。不同方式造林混交林、純林10a期間的林木生長和12a期間的的林木生長具有差別,福建柏卷斗青混交林、純林的林木生長量平均樹高相差0.87~1.11m、0.81~0.97m,胸徑相差1.11~1.12cm、0.81~0.97cm,樹冠冠幅相差0.87~1.11m、0.81~0.97m,單株材積相差0.0040~0.0064m3、0.0038~0.0047m3,每公頃立木蓄積量相差8.54~9.93m3、7.51~7.86m3。實踐證明:不同方式造林混交林能提高林木生長量,混交林林木的生長效果比純林的林木生長效果好,福建柏卷斗青岡不同方式混交造林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青天.福建柏與馬尾松混交造林模式的環(huán)境效應(yīng)與生長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28(3):126-130.
[2]邱永杰,于占源,何宗明,等.福建柏與杉木純林生長過程比較分析[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4,24(3):10-13.
[3]陳黑虎.不同立地條件下福建柏造林試驗初報[J].林業(yè)勘察設(shè)計2014,68(2):158-161.
[4]陳元品,吳木花.福建柏濕地松混交造林對林木生長及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3,1(40)40-62.
[5]曹漢洋.杉木、馬尾松、木荷純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養(yǎng)分狀[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8,22(2):45-48.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