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沛
咯攤在閩南語中念作『ko tuang』,『ko』是在形容食物在鍋中翻滾發(fā)出的聲響,『tuang』便是『攤』的意思,這樣一解釋,那么咯攤便是街邊發(fā)出『koko』聲的美食,有聲有色,還有美味伴隨,實在充滿趣味。
歷史上的五里街是商賈頻繁往來、異常熱鬧的一條商業(yè)街,來自沿海的魚蝦與山里的茶葉干貨在此地聚集流通,而咯攤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yīng)運而生。因其工序簡單,可隨到隨吃,成為過往的商人快速果腹的最佳選擇。朱紅色的八角桌,中間挖空安置上小煤爐,熱鍋端上桌,便可以開吃。客人坐在長條矮凳上,一邊燙肉吃飯一邊愜意談天說笑,這種吃法,從清朝一直吃到了今日。
一條咯攤街,一座咯攤城
如今永春的咯攤不再是擺在街邊的流動小攤,而演變成了專門經(jīng)營的館子?!按蟾攀昵?,永春還沒有這么多的咯攤店。”從小生活在永春的朋友說?!澳菚r候,就只有在五里街能夠吃到咯攤,現(xiàn)在可不一樣,一出門便是咯攤店?!睆奈謇锝职l(fā)散開來,似乎每個開著的小店都在做咯攤,永春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咯攤城”。第一次來永春游玩的人,恐怕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嘆一道美食竟然可以如此深入人心。
雖然咯攤店遍地開花,但味道做得讓人流連忘返的店家卻在少數(shù)。對于永春本地人,一說起吃咯攤,準會選擇五里街的老店?!爸挥心抢镒龀鰜淼奈兜啦耪??!倍谖謇锝秩藲庾钔牡?,又要屬派出所旁邊的這家近三十年的“財吉咯攤”。進店時,老板娘正有條不紊地準備著咯攤的食材,迎接中午的客人。“家里人都會做咯攤,之前我父親在五里街推著車賣咯攤,一張八角桌,就能應(yīng)付過來。當時五里街人很多,買賣東西的人中午肚子餓了,不想花大錢下館子,又想吃得好,多半會選擇路邊便宜的咯攤?!崩习迥镎f。
老板娘領(lǐng)著我們參觀她的廚房,正在忙活的是她的親戚。廚房里并排著四個大灶,上面各放著四口大鍋,灶里的柴火燒得正旺?!袄锩鏌醯氖强偟臏祝饷鎯慑伿秦i小骨,里面兩鍋是大骨??偟臏滓欢ㄒ獌煞N骨湯放在一起,小骨鮮香,大骨濃郁,這樣才會夠味。”說完老板娘順手揭開鍋蓋,湯汽撲面而來。“這湯一定要前天晚上熬,這樣時間足夠,湯才會變成乳白色。很多人都是沖著這碗湯來店里?!卑局坪玫臏松献?,放入新鮮的五花肉羹、瘦肉羹、小腸羮、大腸羹、豬肺、羅漢肉、蛋腸等,煮開來,過三四分鐘撈出,蘸著醋或醬油就可開吃。鍋里的湯也可盛一碗,撒上小蔥粒,鮮香可口,又回味無窮。再配上一碗白米飯,午飯便完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