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獻文
荔枝緣
□賈獻文
中國的荔枝種植史’無疑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過華清池絕句之一》這樣寫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碧菩诘膼坼鷹钯F妃愛吃新鮮荔枝’派人用快馬從四川涪州將新鮮荔枝送到長安?!缎绿茣钯F妃傳》中說:“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蔽疫@里不去說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驕奢淫逸的生活’只是想借杜牧的詩說明’新鮮荔枝是當時宮廷貢品’當時的荔枝已遍植于四川、廣東、福建等地。由此看來’中國的荔枝種植必然早于唐代。
荔枝確是一種果中珍品’是滋補身體、強筋固體的果中之王。我少年兒童時在家鄉(xiāng)品嘗到的是荔枝干’剝開紫黃色的荔枝殼’里面是金黃的果實’將荔枝肉放到嘴巴里一咀嚼’滿嘴香甜。至于吃新鮮荔枝’那還是多年后的事了。
參加工作后的頭一年’我才第一次吃到新鮮荔枝。剝開荔枝殼’里面露出白如脂玉的果實’吃這新鮮荔枝甜而不膩’脆而無渣’比起吃荔枝干來味道好多了’且不去說它浸透了蜜汁似的荔枝肉’那股幽幽的清香就夠人陶醉的了。自此后’我年年都會品嘗一兩次新鮮荔枝’我去買新鮮荔枝時’都會買帶著枝葉的荔枝’認為這樣的荔枝更新鮮’枝葉沒有枯萎’說明荔枝下樹不久。見過荔枝葉’但沒有見過荔枝樹’我覺得荔枝葉頗像樟樹葉’心想’可能荔枝樹也像樟樹一樣高大。
那年農(nóng)歷五月底’我到福建出差’福建朋友帶我到荔枝園現(xiàn)摘現(xiàn)吃荔枝。一到荔枝園’只見成千成萬棵荔枝樹連成一片’形成了荔枝樹的海洋’荔枝樹雖沒有樟樹那樣粗壯’但長得也十分高大’成串的熟透了的荔枝掛在密密的綠葉中間。我們是上午進入荔枝園的’輕風吹過’荔枝樹上灑下清涼的露珠。見到滿樹垂掛著的荔枝’我們興奮不已’立刻像猴子一樣攀上荔枝樹’像猴子一樣騎坐在樹杈上’摘下一串荔枝剝食起來。我感到剝食這現(xiàn)摘的荔枝’味道勝過街上買的新鮮荔枝’剝開濕濕的荔枝殼’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口咬下去’甜汁滿口’一直從嘴里甜到心里……這回到荔枝園現(xiàn)摘現(xiàn)吃荔枝的情景’每每回想起來’立刻在我眼前會浮現(xiàn)出綠云籠罩似的荔枝園’立刻舌下生出津液……
現(xiàn)在吃新鮮荔枝不是一件難事’無須“一騎紅塵”歷經(jīng)遙遠路途的顛簸運來’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為新鮮荔枝的運輸提供了便利’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鮮荔枝。不過’春、秋、冬吃到的新鮮荔枝’是從冷藏庫里拿出來的。
年年吃新鮮荔枝’但對荔枝的種植、培育知之甚少。這回我應“福建省蔡襄學術(shù)研究會”之邀’為寫電視劇本《北宋名臣蔡襄》到了福建’有機會了解到荔枝的種植、培育的全過程。原來我以為荔枝就是荔枝’沒有蘋果那樣的有各色各樣的品種’看了千年前蔡襄所寫的《荔枝譜》才知道’宋代時荔枝在福建就有許多品種’其中“陳紫”、“宋家香”、“狀元紅”被列為宮廷貢品’其中“陳紫’稱為天下第一”?!瓣愖稀崩笾麑嵈蠖鴪A’殼薄而潤滑’肉厚而明亮’色澤鮮紫’香氣清遠’滋潤心田。蔡襄曾吟詩道:“霞樹珠林暑后新’直疑天意別留春。京華百卉爭鮮貴’誰識芳根著海濱?”而這些著名的荔枝品種’都是以培植人的名字命名的’如“陳紫”荔枝’就是由名叫陳紫的人培植的’“宋家香”是由宋氏家族培植的荔枝優(yōu)良品種。
這次到福建’我還了解到’荔枝樹也跟樟樹一樣屬于長壽樹’少則可活百年’多則存活一千多年。如蔡襄親自栽種在莆田楓亭蕉溪村的三棵荔枝樹’如今已逾千年’現(xiàn)在還枝繁葉盛’年年開花結(jié)果’年產(chǎn)量大年三棵共產(chǎn)800斤左右荔枝’小年約結(jié)荔枝400斤左右。尤其值得稱奇的是’生長在莆田的一棵“宋家香”古荔枝樹’種植于唐天寶年間’迄今已有1240年’樹高6米’基干周長7.1米’樹冠覆蓋面積達65平方米’至今老而彌壯’結(jié)果累累’其荔枝果實殼薄’肉厚汁多’甜度適中’脆滑無渣’香味沁人。怪不得南宋淳祐十二年(1225年)名士林希逸曾為“宋家香”荔枝樹題記說:“宋家香乃宋故家喬木也’蔡譜品題’此居其最。靈根一株’生香不斷’數(shù)百年之風味優(yōu)異’……因題之曰:‘品中第一,”。
從吃荔枝干’到吃新鮮荔枝’再到荔枝園親摘荔枝’最后閱讀到蔡襄所寫的《荔枝譜》’從書中了解到荔枝的種植、培育’對荔枝的認識步步深化’讓我領(lǐng)悟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