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軍燕 李 慧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450014)
南水北調中線沙河渡槽全長7 590m,它由4部分組成,分別是沙河板梁式渡槽、第一段旱渡槽、大郎河板梁式渡槽和第二段旱渡槽。其中,板梁式渡槽為雙線四槽,即并列雙墩或雙承臺,旱渡槽為箱基雙渡槽輸水[1]。沙河梁式渡槽長1 500m,跨大郎河梁式渡槽長300m,箱基旱渡槽長5 605m,魯山坡流槽長1 410m。下面將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沙河渡槽在施工期進行有限元分析。
矩形渡槽槽身,設計水深6.38m。滿槽水深7.3m,每一段槽身長45m。每跨均勻布置15根橫截面為0.3×0.3m的拉桿,對應的底部布置底肋,底肋的高度距下底板1.0m。從距端部3m的斷面處開始線形加厚,漸變加厚長度為2m,到距端部1m的斷面處加厚至2倍壁厚,但加厚不能超過0.8m(端部支座或端肋沿水流向的長度為1m)。材料參數如表1。
沙河渡槽的槽身用三維等參塊體單元模擬[2],預應力鋼筋、拉桿和支座都用桿單元模擬,錨具墊板用殼單元模擬。模型完成后,就可以對沙河渡槽施工期進行受力分析了。
用彈性桿單元來模擬渡槽縱向、橫向及豎向的預應力鋼絞線,預應力用初始應變法來施加,也就是說對彈性桿單元施加初始壓應變。這種彈性桿單元是桿軸方向的拉壓單元,屬于三維桿單元,每個結點具有3個自由度。不僅如此,該單元還具有塑性、蠕變、膨脹、應力硬化、大變形、大應變等功能[3]。在計算模型中,模擬預應力鋼絞線的桿單元與模擬槽身混凝土的塊單元共用結點,以保證單元結點位移協(xié)調。
表1 渡槽配筋及形式
分析選取各工況L/2跨,L/4跨處控制點三向位移為分析對象,對相應控制點在不同工況下進行了比較分析。其中對工況又做了細分,如下:
工況1:自重
工況2:自重+0.1×縱向預應力
工況3:自重+1×縱向預應力+1×環(huán)向預應力
工況4:自重+1×縱向預應力+1×環(huán)向預應力+設計水深+風載
控制點選取如圖1所示:左側槽體
圖1 控制點位置
各工況L/2跨,L/4跨處控制點A、B、C、D、E處的應力值的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1/2跨和1/4跨截面,各控制點應力變化趨勢相似。A、B、C、D各控制點應力變化平緩,隨著預應力的施加壓應力不斷增大,符合分析形勢;各控制點應力值在各個工況中均在安全范圍內,拉壓應力都較小,滿足規(guī)范要求;最大壓應力-17.979 MPa,小于C50混凝土抗壓強度。控制點E在工況4之前的幾種工況下變化平緩,隨著預應力的施加壓應力不斷增大,最大僅為-7.07MPa,遠小于混凝土抗壓能力。在工況4中由于水壓力作用,控制點E壓應力減小,但仍受壓應力作用,因此該渡槽還有一定的過水能力,可以加大水深,以更大發(fā)揮其作用。
表2 1/2跨各控制點應力值(MPa)
表3 1/4跨各控制點應力值(MPa)
由此可見,沙河渡槽采用預應力矩形槽方案是合理的,符合工程要求。在渡槽施工期的各種工況下,渡槽內表面基本上都為壓應力,結構安全可靠[4]。但仍存在問題:①預應力鋼筋的模擬方法很多,應采取不同方法對比分析結果;②施工期安全并不意味著渡槽永久安全,實際運行過程中渡槽受力情況更加復雜,許多因素難以預測,因此渡槽只進行施工期計算不能滿足其需要,還應該對渡槽進行追蹤動態(tài)分析。
[1]陳德亮.水工建筑物[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2]竺慧珠,陳德亮,管楓年.渡槽[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3]張建華,楊志超.沙河預應力矩形渡槽施工運行過程受力分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8,29(3):21-24.
[4]白新理,聶金榮,郭瑞卿,等.大型矩形渡槽全程動態(tài)跟蹤分析[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8,6(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