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夏
[摘要] 目的 探討磷酸肌酸鈉對小兒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護作用并作出評價。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EB病毒感染后心肌損傷患兒,按照是否給予磷酸肌酸鈉治療,分為治療組和普通組。普通組患兒39例,給予抗病毒、能量合劑、維生素C和果糖二磷酸鈉治療;治療組39例,給予抗病毒、能量合劑、維生素C和磷酸激酸鈉治療。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T(CTnT)的變化。結果 治療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4.9%)明顯高于普通組(89.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磷酸肌酸鈉相對于果糖二磷酸鈉治療能更好地保護小兒EB病毒感染后的心肌。
[關鍵詞] 磷酸肌酸鈉;小兒;EB病毒;心肌保護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7(a)-0003-02
病毒是皰疹病毒科的一種雙鏈DNA病毒。Epstein-Barr病毒(EBV) 又稱人類皰疹病毒,為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1]。小兒容易被EB病毒感染,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損害,而心肌細胞損害后果較為嚴重,應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避免嚴重后果的出現。磷酸肌酸鈉目前作為一種常用藥物被廣泛成熟應用與心內科治療心肌梗死、心絞痛等疾病。相關研究表明,磷酸肌酸鈉可用于治療小兒心肌炎并表現出良好療效。且對小兒EB病毒感染后心肌保護具有可觀效果,該研究整群選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EB病毒感染后心肌損害患兒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了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EB病毒感染后心肌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78例EB病毒感染后心肌損害患兒,患兒均符合EB病毒感染診斷標準,且冬氨基轉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羥丁酸脫氫酶(HBDH)及肌鈣蛋白T(CTnT)均升高提示有心肌損傷,并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肌損傷。按照是否給予磷酸肌酸納治療,分為治療組和普通組,各39例。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6.7±1.3)歲。其中治療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6.7±1.3)歲;普通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6.9±1.2)歲。
1.2 治療方法
普通組治療方法:使用阿昔洛韋(iv)抗病毒(國藥準字H20045936,生產批號:20121201),維生素C(國藥準字H33021597,生產批號20130306)100~200 mg/(kg·d)靜脈滴注,輔酶Q10(批準文號H20080528,生產批號20121211) 10 mg 3次/d,果糖二磷酸鈉(國藥準字H20093741,生產批號20130212)5~10 g(iv),1~2次/d,一般5 g果糖二磷酸鈉要求10 min完成滴注。
治療組:使用阿昔洛韋(iv)抗病毒, 維生素C100~200 mg/(kg·d)靜脈滴注,輔酶Q10 10 mg 3次/d,磷酸肌酸鈉,0.5~1 g(iv)/d,使用7~10 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心肌酶譜(AST,CK—MB,LDH,HBDH)及肌鈣蛋白T(CTnT)變化,對比兩種治療方法對心肌保護作用的效果并做出評價。
1.4 療效評定
①顯效:患兒癥狀基本消失,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T等檢查恢復正常;②有效:患兒癥狀有所緩解,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T等檢查有好轉;③無效:患兒臨床癥狀、心肌酶譜、肌鈣蛋白T等均無改善,甚至加重[2]。
1.5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兒治療后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T均有改善,治療組患者有效率(94.9%)明顯高于普通組(89.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EB病毒是一種主要侵犯人類B淋巴細胞的皰疹病毒。EB病毒感染細胞后,在細胞中增殖并在膜表面表達抗原,激活體內T細胞,CD8細胞增殖,CD4細胞減少,形成細胞毒性效應細胞,可使感染細胞溶解死亡。EB病毒增殖感染心肌細胞后,引起心肌免疫調節(jié)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心肌炎等。心肌炎是兒童中的多發(fā)病,它是一種心肌局灶性或彌漫性炎性改變,病理特征為心肌壞死和變性以及間質炎性細胞浸潤[3]。心肌損傷后由于氧化代謝減慢,可能導致能量供給不足,甚至會引發(fā)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現象,后果嚴重[4]。小兒病情轉變較快,需要仔細觀察,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 避免因延誤病情而導致的嚴重后果。心肌損傷的常用指標有AST、CK—MB、LDH、HBDH及CTnT,治療中可以參照心肌酶譜與肌鈣蛋白T(CTnT)指標判斷小兒EB病毒感染后的心肌損傷程度,以探尋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磷酸肌酸鈉可保護心肌,人體內以磷酸肌酸的形成存在,可作為心肌細胞生理代謝能量的直接來源。磷酸肌酸鈉可分為內源性磷酸肌酸鈉和外源性磷酸肌酸鈉兩種,但內源性磷酸肌酸鈉分布在心肌量較少。外源性磷酸肌酸鈉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血流供應、調節(jié)心肌代謝等作用[5] 。有研究表明,外源性磷酸肌酸鈉可以治療心力衰竭、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害、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6]。外源性磷酸肌酸鈉的具體作用機制:①增加缺血心肌的收縮力,可使舒張壓降低, 減少心肌負荷從而達到心肌保護作用[7];②保證心肌細胞高能磷酸水平,保證心肌能源充足,避免因心肌功能不足導致的心律失常等現象;③穩(wěn)定磷脂膜,外源性磷酸肌酸缺血時,可保護細胞膜;④使機體免受自由基氧化損害,從而起到改善心肌代謝作用。
果糖二磷酸鈉可通過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細胞內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的濃度增加,在心肌缺血缺氧的情況下,保證細胞能量代謝和葡萄糖利用,從而減少心肌損傷。
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治療后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T均有改善,但使用磷酸肌酸鈉治療組患者有效率(94.9%)明顯高于果糖二磷酸鈉治療組組(89.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磷酸肌酸鈉對小兒心肌保護作用效果明顯。溫曉濱[8]等學者在研究磷酸肌酸鈉對小兒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護作用的相關報道中提示,磷酸肌酸鈉可明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療效,對EB病毒感染后心肌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孟凡威等[9]人的報道中證實了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較單一參附注射液具有更高的治療有效率;張翠[10]應用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心肌炎,結果顯示,實驗組35例患者中27例效果顯著,治療有效率高達77.14%。
綜上所述,小兒EB病毒感染后,應用磷酸肌酸鈉有很好的心肌保護作用,可以明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和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T等指標,效果優(yōu)于果糖二磷酸鈉,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志有, 董戰(zhàn)玲.血清cTnI 和CK-MB 在重癥肺炎患兒心肌損傷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8(24):5073-5074.
[2] 馮媛元,婁曉民.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9):240-241.
[3] 張耿昌,劉建華,江少青.生脈、大劑量Vit C聯(lián)合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27(1):160.
[4] 尚建云. 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療效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5):3610.
[5] 安珊珊,王國賢,李瑞芳,等.α-硫辛酸對II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2,33(4):298-300.
[6] 繆珀,孫斌,馮星,等.磷酸肌酸鈉治療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的meta 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3):172-176.
[7] 李磊,袁程遠,龍莉,等.磷酸肌酸鈉對小兒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護作用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1,32(7):1052-1053.
[8] 溫曉濱,袁程遠,何亞薇,等.磷酸肌酸鈉對小兒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護作用[J].兒科藥學雜志,2014,20(11):33-35.
[9] 孟凡威,張旭亞,張宏,等.磷酸肌酸鈉聯(lián)合參附注射液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8):141.
[10] 張翠.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心肌炎的成效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4,35(12):2556-2557.
(收稿日期: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