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意(1.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2.麥考瑞大學語言學系,澳大利亞悉尼 2109)
從關聯(lián)理論看電影對白的翻譯
——以《滿城盡帶黃金甲》英文字幕翻譯為例
陳順意1,2
(1.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2.麥考瑞大學語言學系,澳大利亞悉尼 2109)
中國電影的外映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一部分和有效手段之一。中國電影對白中充滿了中國文化特色詞,給電影的外譯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關聯(lián)理論是一種交際理論,它把交際看成是一種“明示-推理”的過程。關聯(lián)理論對電影字幕翻譯,尤其是電影對白中中國文化特色詞的翻譯有很強的解釋力。本文試圖用關聯(lián)理論解釋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英文字幕翻譯,并基于這一理論提出“語境含義分析法”,以期對電影字幕翻譯,特別是電影對白中中國文化特色詞的翻譯提供一點參考。
關聯(lián)理論;電影對白;字幕翻譯;中國文化特色詞;《滿城盡帶黃金甲》
電影是一種能夠廣泛傳播文化的大眾藝術形式。對一部國產(chǎn)電影而言,字幕翻譯質(zhì)量的高低是決定電影在其他國家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字幕翻譯能使外國觀眾從電影中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美的享受,使外國觀眾無形中接受和認同中國文化,從而有效地傳播中國文化。關聯(lián)理論是一種交際理論,其核心概念是最佳關聯(lián)。受眾在交際雙方共知的認知環(huán)境中尋求話語和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lián),通過推理獲得語境含義,即語境效果,實現(xiàn)成功交際。關聯(lián)原則可表述為:處理話語的努力越小,語境效果越大,關聯(lián)性越強。關聯(lián)理論對電影字幕翻譯具有較強的解釋力,能幫助譯者通過語境含義分析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下文擬從關聯(lián)理論視角考察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英文字幕翻譯,特別是字幕中所包含的中國文化特色詞的英文翻譯,以期對電影字幕翻譯提供一點參考。需要說明的是,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是2006年由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并非最新的電影,這一點似乎削弱了本文的“時尚性”。但是,該片中富含中國文化詞,對討論電影字幕翻譯具有典型性,故選此影片。
字幕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口語,是口語化的書面語,口語化是電影字幕的一大特點。電影字幕具有時空限制,時間限制表現(xiàn)為字幕的瞬時性、同步性、不可逆轉性;空間限制表現(xiàn)為多媒介以及字幕的長度限制。一般而言,單行字幕的顯示時間約為2秒,雙行字幕的顯示時間約為7秒;字幕與畫面、聲音融為一體;受電影屏幕的平面空間限制,電影英文字幕一般不超過兩行,每行不超過14個單詞。字幕太長會占據(jù)屏幕過多的空間,影響屏幕的畫面效果,增加觀眾的處理努力,從而影響觀眾和演員、觀眾和譯者之間的交流。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語境即一套假設或事實。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特別是牽涉到中國文化特色詞的翻譯時,對原文和譯文的語境進行分析有助于產(chǎn)生最佳關聯(lián)的翻譯。語境分析法是從關聯(lián)理論中引申出的一種翻譯輔助手段。其原則大致如表1:
表1 原文和譯文語境含義分析
Sperber&Wilson認為,含義與風格具有詩意效果。從交際的風格可以推出以下幾點:1)說話者對聽話者認知能力和注意程度的估量;2)聽話者處理說話者言語時,說話者準備給聽話者提供多少幫助;3)二者的共謀度;4)二者情感距離的遠近[1]217。電影字幕翻譯是譯者和觀眾之間的交際,其關系對應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關系。二者的關系如下:1)譯者應對觀眾的認知能力和注意程度進行正確的估量;2)譯者在觀眾處理電影字幕時應給觀眾提供一定的幫助;3)二者具有共謀度;4)二者具有一定情感距離。在言語交際中,說話者必須對聽話者的認知能力和語境資源作出某些假設,這也必將反映在其交際方式中,特別是選擇明示什么,暗示什么[1]218。電影字幕翻譯也是一種言語交際,譯者也應對目標觀眾的認知能力和語境資源作出某些假設,這也必將反映在翻譯策略和方法中,即選擇明示什么,暗示什么。
交際者的意圖包含兩種: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信息意圖即言語的字面意思,交際意圖即言說者意欲通過信息意圖實現(xiàn)的某種效果或隱含意義,即“畫外音”。相應地,譯者的意圖也包含這兩種意圖,譯者的交際意圖等同于電影人物對白的交際意圖,即通過翻譯幫助外國觀眾理解電影人物對白的交際意圖。
關聯(lián)理論認為,語境效果越大,處理努力越小,最大語境效果意味著最小的處理努力。產(chǎn)生語境效果是關聯(lián)的必要條件,也是關聯(lián)的充分條件。語境效果越大,關聯(lián)越大。在電影字幕翻譯中,顯然,明示程度越高,語境效果越大,處理努力也越小。
(一)明示
明示即用平白的語言將原語中暗含或省略的意義表達出來,使目標觀眾付出最小的處理努力,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觀眾在觀看外國電影時,既要看畫面,又要看字幕,畫面是主要的,字幕是次要的、輔助的,因此應盡量減少觀眾閱讀和處理字幕的努力,以最小的努力獲取最大的語境效果。字幕翻譯譯者的任務即創(chuàng)造某種語境效果,使處理努力最小。格特[2]107認為,翻譯是語際闡釋性運用,不限于邏輯形式的相似。每一個體的主體認知結構由邏輯、詞匯和百科知識組成。由于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以及認知能力都有所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存在差異,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結合目的語文化背景和目標受眾的推理能力重構原話語和原作者的意圖[3]197。明示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明示可通過增補、意譯等方法得以實現(xiàn)。
1.增補
如表1所示,當原語中某一詞匯具有某種語境含義,而譯語中對應詞匯不具有該語境含義,或原文中承前省略了某些成分,而在譯文中省略該成分可能造成意義缺損或引起歧義時,應通過詞匯手段增加缺損或省略的成分。如下所示:
王子謀反,該當何罪?
回大王,車裂。
What is the punishment for a prince in rebellion?
Your Majesty,to be torn apart by five horses.
車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民間俗稱五馬分尸,即將犯人的頭及四肢分別縛到五輛車上,由馬引車前進以撕裂其身體,手段極其殘忍,應對罪大惡極。西方文化中沒有車裂這一概念,因此采用增補缺省信息的直譯方法。
烏頭草都是由小女蔣嬋親手入藥,沒人知道。
The black fungus is added personally by my daughter,Chan.Nobody knows(about the new ingredient).
原文語義表征不完整,存在一定的歧義,因其缺省了“知道”的賓語,原文觀眾需要付出一定的推理努力:“知道”的對象是“烏頭草都是由小女蔣嬋親手入藥”這件事情,還是“烏頭草這味新藥”?通過對照原文語境可確定為后者。譯文應消除歧義,采用增補缺省信息的方式明示原文意義。
這些年你受苦了。
These years away from home must have been hard.
這句是太子元祥對王子元杰所說的話。杰王子武功超群,在三個王子中最被國王器重,受國王委派常年在外征戰(zhàn),背井離鄉(xiāng),吃了不少苦。如上文中“這些年”直譯為“these years”則無法體現(xiàn)杰王子在外征戰(zhàn)這一語境含義,譯文將其補出是一種明示的方法。
最近太子殿下氣色不好。
王后是在問奴婢嗎?奴婢專事王后藥飲,殿下的事不清楚。
The Crown Prince seems a little pale lately.
Is the Empress asking her servant?My duty is only to prepare Your Majesty’s medicine.I’m not acquainted with His Highness’s state of health.
母后和父王還是老樣子吧?
Is your relationship with Father unchanged?
以上兩例中的“事”和“母后和父王”分別指“太子的健康狀況”和“母后和父王的關系”。從第一例原文中發(fā)話的“氣色”可以推出回話中的“事”指的是與氣色有關的健康狀況,而通過劇情的整體語境可得知王與后的關系始終不好,此處王子關心的是母后和父王的關系。用明示的方法補出其語境意義,便于外國觀眾以較小的處理努力獲得較大的語境效果,從而理解人物對白的含義。
2.意譯
當原語某一文化項具有某種語境含義,而譯語中對應文化項不具備該語境含義,應在譯文種增加這一語境意義,可采用意譯的方法。如下所示:
兩番上書請易王儲,都是發(fā)自肺腑。
Twice in the past I begged Father to appoint another heir.I had meant it sincerely.
精密量取阿多尼弗林堿對照品溶液0.25、0.5、1.0、1.5、2.0mL,置 10mL 量瓶中,加入內(nèi)標溶液 1mL,加0.5%甲酸溶液適量稀釋并定容至刻度,搖勻,濾過,取2 mL進樣分析,以對照品與內(nèi)標峰面積比為縱坐標,各對照品濃度為橫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0.174 576X+0.021 055,r=0.999 3。表明阿多尼弗林堿在2.3~18.4 ng·mL-1的濃度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呈良好線性關系。
“肺腑”為傳統(tǒng)中醫(yī)概念,指人的肺臟,引申為“內(nèi)心深處”。如直譯為“l(fā)ungs”,必定為外國觀眾所不解。此處取其比喻意,意譯為“sincerely”,保留了原語的語境意義,即在譯文中增加了這一語境意義,實現(xiàn)了最佳關聯(lián)。下例同理:
蔣太醫(yī):大王何出此言?微臣愿為大王肝腦涂地。
Doctor Jiang:Your Majesty must not say such things.Your servant would willingly give his life...
臣妾來給太子生母上柱香。
I came to pay respects to the Crown Prince’s birth mother.
上香為我國佛教文化所特有,意為懷念逝去之人,在西方文化中沒有這一概念,屬文化缺省項。如果直譯為“to offer incense to Buddha”,西方觀眾即便付出較大的處理努力可能也難以理解,因此意譯為“pay respects to”,減少了觀眾的處理努力,擴大了共有語境,增強了語境效果。
杰王子:母后繡這么多菊花干什么?
王后:要過重陽了。
Prince Jie:Why is Mother embroidering so many Chrysanthemums?
Queen:It is the Chrysanthemum Festival soon.
這段對話具有很強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性。關聯(lián)翻譯理論認為,文本話語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性越強,讀者在閱讀中所付出的推理努力就越小,就越能取得好的語境效果(語境含義或假設);反之,若文本話語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性很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須付出較多的推理努力才能取得好的語境效果。讀者理解話語的標準就是在文本話語與自己的認知語境之間尋求最佳關聯(lián),而不是最大關聯(lián)。最佳關聯(lián)就是用最小的推理努力取得最大的語境效果[3]22。在中國,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兑捉?jīng)》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名重陽。重陽這天所有親人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因此菊花成為重陽節(jié)的標志之一。原文如直譯為:“Why is Mother embroidering so many Chrysanthemums?/It is Double Ninth Day/Chongyang Festival soon.”,文本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性便消失了,因為在西方觀眾大腦中,“Chrysanthemum”與“Double Ninth Day/Chongyang Festival”無法產(chǎn)生關聯(lián)。譯為“the Chrysanthemum Festival”便與問句中的“Chrysanthemum”產(chǎn)生關聯(lián),西方人無需付出較大的處理努力便可理解語境含義,并產(chǎn)生內(nèi)在關聯(lián)。
每個時辰,我都要平平靜靜地喝下這些毒藥。
Every two hours,I swallow this poison without protest.
該劇中,有一次大王發(fā)現(xiàn)太子與他的繼母“王后”亂倫,暗通款曲,于是令太醫(yī)蔣亦儒在王后的湯藥中下慢性毒藥“西域草烏頭”。王后每日暈眩,察覺了藥物有毒,但為了不引起大王的懷疑而照吃不誤。本例中“平平靜靜地”如直譯為“peacefully”則無法傳達原文的語境含義,此處的“平平靜靜”其實有被迫之意,心理不愿意,但表面上卻裝作若無其事,隱含著內(nèi)心的強烈抗拒和痛苦。譯文“without protest”很好地傳達了這一語境意義。
明示是電影對白字幕翻譯的一種有效手段,但譯者應把握明示的度:過度明示把觀眾的處理努力降到最低,同時也將觀眾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通過推理所獲得的愉悅感降到最低,使觀看電影成為一件無需付出智力和推理努力的單調(diào)活動,也消除了觀眾跟電影之間的互動。因此,適當?shù)漠惢椭弊g有助于觀眾的推理,使其享受觀看電影的樂趣。鑒于此,在翻譯電影對白時,譯者還可采用異化、替換、簡縮、直譯等翻譯策略和方法。
(二)異化
異化即讓目標觀眾走向原作,使譯文原文保持一致。在電影對白的翻譯中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雖然需要目標觀眾付出更大的處理努力,但有助于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多處出現(xiàn)了時辰,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申時、子時。中國古代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jù)中國十二生肖中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十二時辰與北京時間對應如表2所示。
表2 時辰與北京時間對照表
前文提到,如原語某一文化項具有某一語境含義,而直譯或音譯到譯語時,譯語中無此語境含義,可在譯文中增加這一含義。以寅時為例,圖示見表3。
表3 “寅時”語境含義分析
寅時為凌晨3點至5點,老虎在此時最猛,故英語譯成“the hour of the Tiger”。同理,該影片中出現(xiàn)的其它時辰分別翻譯如下:
寅時It is the hour of the Tiger.
卯時It is the hour of the Rabbit.
辰時It is the hour of the Dragon.
巳時It is the hour of the Snake.
申時It is the hour of the Monkey.
子時The hour of the Rat.
天是中華文化信仰體系的一個核心,狹義的天指與地相對的天;廣義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稱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下面兩個例子都與天有關:
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What in Heaven’s name are you trying to do? (What on earth are you trying to do?)
承天道兮
Follow the Heaven’s way.
用“Heaven”來翻譯“天”為異化,保留了中國文化特色;如翻譯成“God”則為歸化,因為“上帝”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核心概念。
(三)替換
替換是指用譯語中的相似事物或原語中能代表原事物的事物替代原物,使之與原文在功能上保持一致,使外國觀眾付出較小的努力獲得較大的語境效果。其目的是掃除理解上的障礙,用目標觀眾熟悉的事物或有代表性的事物代替原事物,從而拉近觀眾與影片的距離。替換也是一種歸化翻譯策略。但替換不等同于歸化。請看下例: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To the highest mountains my brothers ascend,
But one is missing,without berries in his hair.
每日半錢連服數(shù)月則神智昏聵,說你學醫(yī)不精你還不服。
Two grams a day,taken over a few months will cause a person to lose all their mental faculty.And you think you know so much.
這就是虛寒癥。
These are all symptoms of anemia.
“茱萸”是一種常綠帶香植物,也是一種中草藥,在西方文化中屬文化缺省項,故譯文中用“berry”這一西方人熟知的事物替換,實現(xiàn)了功能對等?!板X”是中國傳統(tǒng)的度量單位,一錢約等于3克,半錢約為1.5克,譯文用西方人熟知的“克”來替換,雖然并不等值,但實現(xiàn)了功能對等。同樣,虛寒癥是一種中醫(yī)病癥,西醫(yī)中并無此項病癥,譯文中用“anemia(貧血癥)”來替換之,病癥大體相似,功能對等。
當年你只是一個小小的都尉。
At the time you were only a lovely captain.
特升蔣亦儒為肅州刺史。
He is promoted to Governor of Suzhou.
都尉和刺史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名。都尉為戰(zhàn)國始置官名,職位次于將軍,相當于上校,與西方的“captain(海軍上校)”大致相當。刺史為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的官名,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長,與西方的“governor”相當。用西方的官名替換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名,使外國觀眾易于理解。
要過重陽了。
It is the Chrysanthemum Festival soon,remember?
重陽節(jié)又譯為“Double Ninth Day”或“Chongyang Festival”。但這兩者與整個電影中的背景以及語境缺乏內(nèi)在關聯(lián)。重陽節(jié)又名菊花節(jié),人們登高、賞菊以慶祝這一節(jié)日,而且電影中宮廷之內(nèi)遍地金黃色的菊花也烘托了這一節(jié)日的氣氛,故譯為“the Chrysanthemum Festival”,與影片的背景和語境關聯(lián)一致,也有助于外國觀眾理解人物對白,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四)簡縮
電影是一種圖像、聲音、文字三維一體的藝術。電影中的圖像畫面、背景聲音、人物對話的聲音以及屏幕下方的字幕同步一致,否則將導致錯位。電影字幕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字幕的長度有一定的限制。過長的字幕不僅占據(jù)較大的空間,與畫面空間互相沖突,而且影響觀眾對畫面的注意力,因此,字幕長度越短越好。采用簡縮的翻譯方法可縮短字幕的長度,簡縮即略去某些信息,只留下核心信息,簡縮的信息損失由電影畫面來彌補。簡縮的字幕減少了觀眾的閱讀努力,在借助畫面、聲音等其它背景和語境的情況下,仍可獲得較大的語境效果,如以下幾例所示:
參見母后。
Your Majesty.
元杰三年未見母后了。
It has been over three years.
重陽過后,她還要多戴幾天,她說能避邪。
Even after the Festival,she would wear them for a few days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良藥苦口。
All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需要指出的是,嚴格而言,“良藥苦口”中的“藥”指中草藥,而非西藥。外國觀眾在觀看中國影片時稍作思考并能推出這一假設或事實,因此沒有必要將其譯為“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而只需用一個概括詞“medicine”來表示。簡縮的信息絲毫不影響觀眾的理解,也無礙于譯文的語境效果。
(五)直譯
上文提到,明示可以幫助外國觀眾使用最小的處理努力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但是譯者在翻譯中也應把握明示的度:過度明示把觀眾的處理努力降到最低,同時也將觀眾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愉悅感降到最低,使觀看電影成為一件無需付出智力和推理努力的單調(diào)活動,也消除了觀眾跟電影之間的互動。因此,適當?shù)闹弊g有助于觀眾的推理,使其享受觀看電影的樂趣。請看下例:
雞棲于塒
君子勿勞
Chickens roost,
Gentleman to rest.
中國的“雞”文化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多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和鳳都是神化的動物,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詩經(jīng)·王風·君子于役》中有言:“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意為“家雞進窩真是匆忙,眺望夕陽不斷西沉,牛羊紛紛走下山崗?!敝弊g成英語雖然給外國觀眾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礙,但外國觀眾通過些許思考便可理解其語境含義:傍晚時分,家雞進窩,牛羊下山,人們也應停止勞作,開始休息,這與西方現(xiàn)代醫(yī)學所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并不矛盾,直譯有助于傳播中國文化。
同時,上文提到,原語中某一文化項和譯語中對應文化項語境意義相同時,可采用直譯的方法,如下所示:
繡坊的陳公公還給王后繡了一萬朵呢。
The eunuch in charge of weaving has made ten thousand flowers for her.
公公是古代對年長的太監(jiān)的尊稱,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文明古國都曾經(jīng)有太監(jiān)?!妒ソ?jīng)新約》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太監(jiān)傳遞福音的記載。英文中“eunuch”一詞源于希臘文,意為“守護床的人”。本例中“公公”和“eunuch”語境含義相同,可采用直譯的方法。格特認為,相關因素越趨于一致,譯文質(zhì)量越好[2]376。
從關聯(lián)理論出發(fā),為了讓外國觀眾在理解電影對白時付出最小的努力以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譯者應采用明示的翻譯策略。但是,電影字幕翻譯應把握明示的度:過度明示剝奪了觀眾推理的權利,使電影字幕淡然無味,也削弱了電影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以及觀眾從推理中所獲得的愉悅感。過分的歸化與明示影響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除了明示之外,譯者還可選擇異化、替換、簡縮、直譯等翻譯策略和方法,讓觀眾同樣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語境含義分析法為電影字幕翻譯,特別是電影對白中中國文化特色詞的翻譯提供了一種參考手段,但它并不能用于所有的情況,其適用域也是有限的。關聯(lián)理論為電影對白字幕翻譯提供一種可供參考的理論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電影對白的翻譯,在理論上,二者的結合有助于關聯(lián)翻譯理論和電影翻譯理論的共同發(fā)展。
[1]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2001.
[2]GUTT E 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2004.
[3]方夢之.中國譯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AStudy of Film Dialogu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film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責任編輯:姚英)
CHEN Shun-y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China)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Macquarie University,Sydney 2109,Australia)
ract:Showing Chinese films outside China is part of and an effective wa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Strategy.Chinese film dialogues are filled with Chinese culture-specific words,which pose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for translators.The relevance theory,as a theory of communication,regards communication a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It has a strong interpretive power for film subtitling translation,esp.,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specific words in film dialogu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ilm subtitling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film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and propose a“Contextual Implicature Analysis”based on this theory,in the hope of shedding some light on film dialogue translation, esp.,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specific words in film subtitling translation.
rds:the relevance theory;film dialogue;film subtitling translation,Chinese culture-specific words;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H315.9
A
1009-8445(2015)06-0045-06
2015-02-28
國家留學基金委2014年國際區(qū)域問題研究與外語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項目(留金亞[2014]9037)
陳順意(1979-),男,湖南衡陽人,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與麥考瑞大學語言學系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