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凡宗
吃虧誰的福
文|李凡宗
知乎里曾有個問答很火,問:吃什么最補?答:吃虧。
吃虧是福這種觀念由來已久,以至于說這話的人老氣橫秋的樣子,好像告訴我們這是祖先的最大智慧似的,跟“難得糊涂”同屬一脈,以示根紅苗正,童叟無欺。
我不知道“吃虧是福”是不是祖訓(xùn),但我知道說這話的人肯定是不想吃虧的。這句話要么是身為局外人,說給那些已經(jīng)吃虧或者正在吃虧的人以作安慰;要么是由于自己以“吃虧”的寬廣胸懷之舉,從中獲得了額外利益,感到了憨人有憨福;要么就是作為吃虧者來顯示自己對小小失誤的不以為意,以示超然脫俗。
乍一看,“吃虧是福”真是一句充滿人生哲理的句子,僅僅4個字,充滿了對人生的豁達和與世無爭。但是,吃虧的人相信這句話,多少是抱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期盼。人們仿佛堅信,今天我吃了虧,明天一定會有福氣來補償。要是人們早早知道自己要吃虧,打死都不會做那件事。別人跟他講一萬遍“吃虧是?!钡牡览矶紵o濟于事。
這種邏輯很容易行得通,反正虧都吃了,又不能吐出來,說味道不太好,嘟嘟囔囔做一個冤大頭又不甘心,而且容易被人看不起,干脆來個精神勝利法,告訴世人,“吃虧是?!?。也許有人對這種思維怪癖十分厭惡,動輒引申魯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向他老人家訴苦說我們的國民過了幾十年毫無長進,不僅對他人瞞或騙,對自己也不放過。
只是,相比“吃虧是?!钡男膽B(tài),這種懶惰的批判的思維也好不到哪里去。諸君去逛逛微博,看看評論,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和道德優(yōu)越感比比皆是。以一種冷峻的道德口吻進行批評,并不比用一種欺世盜名的方法獲得安慰高明許多。
談芳波繪
人們還善于將“吃虧是?!敝械某蕴澱哒J作“老實人”。很多人信任“傻人有傻?!钡墓之愡壿?,受不得老實人吃虧,甚至編造一些故事來替這些老實人伸張正義。例如,董永先生的父親死了,窮得買不起棺材,把自己賣身為奴。七仙女覺得這個老實人的行為很感人,就要下來陪他,給他織布、生娃。還有牛郎織女的故事,牛家莊里的小流氓趁人家女孩子洗澡就偷了人家衣服,還嫁禍給不會講話的牛,最后還娶到了仙女,生了兩個娃。據(jù)說這樣的流氓行為獲取的婚姻還很幸福美滿,最后反而是玉皇大帝他老人家要來主持公道,卻被認作了拆散姻緣的壞人。
如果說這些故事中男主角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符合我們觀念中“老實人”的角色,對社會沒有太大的功績,但好像也人畜無害,偶爾能在孝順等美德上做到本分,偏偏這些老實人就應(yīng)該得些“傻福”,所以仙女一類的人主動來獻身,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想象。
那種不吃一點虧,因為一點點利益就“兩兩計較”的人,也在不斷刷新著我們對羞恥感的認知。這種事若發(fā)生在男女之間,對詞匯的創(chuàng)新和擴散,如“渣男”“綠茶婊”等等,其作用非同小可。
大學(xué)時候有個同學(xué),不能說人多壞,就容不得別人占他一絲一毫的“便宜”。假設(shè)你用他點洗衣粉,恭喜你,他會翻番地用你的洗衣粉。有一次,這位仁兄所在的社團有個活動,需要守著攤位。不知怎地,他和幾個女生被安排到一起。午餐時間,這位仁兄灑脫地說,我要去吃飯,不陪你們了。留下幾個女生呆萌地睜大眼睛,一邊懷疑著自己的聽力,一邊在驕陽里凌亂。可不過5分鐘,這位仁兄又回來了,幾位女生以為他良心發(fā)現(xiàn),欣然迎接。誰知他只是忙著在攤位的桌子上尋覓,最后找到了一支圓珠筆,“我只有三支圓珠筆,這支對我來說很重要?!闭f完揚長而去。
謝天謝地,直到畢業(yè)他也是單身,雖然他不丑,但幸好姑娘們也不瞎。
在這種人眼里,“吃虧”不啻于要挾其性命,只要你讓他“吃虧”,他就對你埋下了深深的怨念。在這里奉勸一句,碰到這種人,趕緊躲遠遠的。跟這種人講“吃虧是福”,就像貓咪要向老鼠傳授抓鼠秘籍,在他看來,那是要食其肉,啖其血的。
拋開個人性格與文化因素,我們能從眾生在“吃虧”上的掙扎看到,其中充斥著弱者的無奈。他們?nèi)狈κ潞笱a救的資源和能力,只能自我安慰,或者轉(zhuǎn)而在現(xiàn)實層面變得一毛不拔。相反,權(quán)勢者可以更加便利地事后調(diào)整,甚至出手報復(fù)。在經(jīng)濟地位層面,弱者和強者自古有著這樣的差別,幸好,在難測的命運羅盤上,大家遭遇著同樣的命題,不是你躲過“吃虧”,人生就可以變得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