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姜文說自己是個孩子,是不是孩子與年齡無關(guān)。用“孩子氣”來形容這部電影倒是十分貼切的,這股任性的孩子氣,讓姜文這么不管不顧的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一股腦的放在一部電影中。2014年12月18日《一步之遙》上映,口碑兩極分化,成為輿論的焦點話題。
電影上映,差評如潮
姜文歷時四年制造的賀歲大片,換來的是山呼海嘯般的“差評”,至少在普通觀眾看來,這部電影讓人招架不住。如今普通觀眾愛看的是類型片,對《一步之遙》的期待值也極高,然而該片并非類型片,而是一鍋大雜燴,吃到嘴里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味道,觀眾給予差評可謂毫不意外。
四年前的《讓子彈飛》,其實有雙雄對決的類型片框架,劇情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讓觀眾看得很嗨。但這次的《一步之遙》,包含了歌舞、愛情、冒險等元素,但劇情缺少最基本的類型片構(gòu)架,整部戲完全是隨心所欲,姜文玩得很嗨,但觀眾看得很痛苦。大段大段高亢的歌舞戲,跟劇情推進(jìn)幾乎毫無瓜葛,喋喋不休的旁白,毫無必要的3D畫面效果,舒淇的“播音員”口音……這些被紛紛吐槽。全片顯得拖沓而乏味,堆砌毫無意義的玩鬧情節(jié),像一盤散沙不可收拾。
姜文:拍電影愛玩惡作劇
如果說姜文在《芙蓉鎮(zhèn)》里出道和在《紅高梁》里的表演還不足為道,那么他在《北京人在紐約》里確實已經(jīng)成為公認(rèn)的影星大牌。而他在導(dǎo)演《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特別是《讓子彈飛》之后,確實證明他“有想法”。然而動用九個編劇的《一步之遙》,最終拍成了一部多少有些“自嗨過頭”的影迷電影,不能不讓人感覺他的“想法”可能“太任性”了。
作為姜文的影迷,你要知道這電影里囊括了姜文喜歡的一切,它們是周韻、紅磨坊、好萊塢歌舞片、金凱瑞、《教父》、《八部半》、瑞芬斯塔爾和《意志的勝利》、卓別林和《大獨裁者》、新市民電影、文明戲和話?。我幻返模㈨f伯和百老匯音樂節(jié)、錢德勒和馬洛、黑色電影、海派清口、郭德綱、阿爾莫多瓦和他的《縮水的情人》,再加上一點兒《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就是姜文的《一步之遙》。
影中姜文有大段大段的獨白,特別像是在演話劇,比如《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他要表達(dá)的東西都在這些獨白中了,對自己說的話、對觀眾說的話、對這個世界說的話,全都說完了,他表達(dá)的很過癮。
電影的開頭是一場《教父》的Cosplay秀,令人印象深刻,姜文表示:“《教父》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影片,它之所以在今天有如此的成就是因為它的形式看似很難,所以我們就按照這個形式拍攝。影片中當(dāng)時白蘭度抱了一只貓,我弄了一個兔子。如果是貓就有點像致敬,而兔子就是好玩了。”對于這種細(xì)節(jié)的改變,姜文則用一種輕松調(diào)侃的語氣說: “我在拍電影的時候多少保持著惡作劇的心態(tài),就是讓人舒服,不舒服不好笑就太自虐了?!?/p>
洪晃:“出手相救”
因為姜文的邀約,洪晃打破了不拍電影的誓言,參演了電影,如今面對網(wǎng)絡(luò)上“倒姜”的熱潮和眾多差評,洪晃再次“出手相救”。
洪晃眼中的老朋友姜文是一個有魅力的男人,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原則性,始終堅持評論社會的作品風(fēng)格,一直在努力地讓國人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洪晃毫不掩飾他對姜文的欣賞與尊重,直言姜文的格局遠(yuǎn)遠(yuǎn)大于中國的其他導(dǎo)演。但在洪晃看來姜文也是不幸的,電影審批制度使他的才華不能恣意馳騁,《一步之遙》的不完美在于姜文被綁住了手腳。就像在一條被故意擺滿大石頭的跑道上百米賽跑,他盡力躲閃這些障礙,卻要被吐槽“你怎么跑成了這德行”。
洪晃認(rèn)為,這是一個有愛情嫌疑的社會評論片。是在對導(dǎo)演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對中國社會紙醉金迷的現(xiàn)象,對物質(zhì)的貪婪,對錢的追求,和對各種各樣墮落追求的一個評論?!斑@個是中國社會特別缺的。他是那種像庫布里克的導(dǎo)演,他不把社會的痛點給摁死了,這就不是他的作品。姜文是能堅持住要評論社會的,他的作品都是他對當(dāng)代社會的一個感覺。他是那種像庫布里克那樣的導(dǎo)演,他不把社會的痛點給摁死了,這就不是他的作品?!?/p>
《一步之遙》的故事很簡單,不存在看不懂的司題,如果看不懂,那是被姜文花哨的手法給搞糊涂了。在隱喻方面,《一步之遙》不如《讓子彈飛》,甚至可以說,《一步之遙》放棄了隱喻,采取形式上的變化與夸大,來膨脹簡單的故事。詩意、浪漫、愛情,月球、手槍、火車,這些元素和符號,是一張張貼紙,被姜文信馬由韁地扯來扯去、四處張貼,如同一個浪子,面對喜歡的女人,總愛用胡話去掩蓋自己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