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柳州宋代宗教題材摩崖石刻研究

      2015-09-03 10:51:51潘曉軍
      黑龍江史志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摩崖石刻柳州

      潘曉軍

      (柳州市文物局 廣西 柳州 545001)

      柳州宋代宗教題材摩崖石刻研究

      潘曉軍

      (柳州市文物局 廣西 柳州 545001)

      柳州共發(fā)現(xiàn)摩崖石刻100余方,宗教題材摩崖石刻是柳州摩崖石刻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發(fā)現(xiàn)較多的為宋代宗教摩崖石刻,對于研究宋代宗教文化和柳州宗教史、地方史具有重要作用。

      柳州;宗教;摩崖石刻

      柳州共發(fā)現(xiàn)摩崖石刻100余方,年代從北宋初年至民國。字體包括篆、隸、楷、草、行等,內(nèi)容涉及范圍很廣,包括游覽題記、題名,亦有興建紀事銘文等方面的內(nèi)容。宗教題材摩崖石刻是柳州摩崖石刻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發(fā)現(xiàn)較多的為宋代摩崖石刻,這些石刻記錄了道教、佛教在柳州的一些情況,而這些記錄在史書上極少有記載,對正史具有重要的補充作用,對于研究宋代宗教文化和柳州宗教史、地方史具有重要作用。

      一、宋代宗教摩崖石刻的分布

      據(jù)調(diào)查,柳州發(fā)現(xiàn)的宋代宗教題材摩崖石刻主要為佛教、道教。佛教題材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柳州市柳江南岸的馬鞍山石壁上,代表作為“新殿記”摩崖石刻和“仙弈山新開游山路記”摩崖石刻。道教題材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柳州市市城中區(qū)柳東鎮(zhèn)獨凳村陸道巖山洞內(nèi)石壁上,石刻共六處,有宋景定二年(1261)年春報恩寺寺僧所刻,判府大將軍王公題,代表作為“拱真巖功德銘”摩崖石刻。

      二、柳州宋代宗教摩崖石刻的內(nèi)容

      (一)佛教

      1.“新殿記”摩崖石刻。石刻位于柳州市柳江南岸馬鞍山西麓,為北宋宰相王安中手書,紹興二年四月十七日住持凈悟大師覺昕刻石,桂林蔣善鐫此處摩崖石刻。石刻高2.22米,寬2.14米。豎排,22行,每行平均25字,共刻有515個字,皆用楷體書寫,字體平均長0.08米,寬0.085米。

      新殿記

      北岳王安中撰并書

      元祐三年,始以柳州靈泉寺為十方。崇寧中,改曰天寧萬壽禪寺。柳治水北幾五百年,靈泉在水南立魚山趾,寺蔽于仙弈之腋。唐刺史柳侯記二山水石洞穴魚鳥草木最詳,寺獨不錄,又不得例大云見于它文。問之父老,昔蓋陋甚。自變律為禪,乃始大作門堂樓殿,欲以冠冕南方,未訖者十一。建炎初,住持僧覺昕見初寮道人王安中于象郡,且求記。即應之曰:“昕嘗從真如慕喆游京師,居法云、慧林、智海諸禪,能髣佛乎?吾將觀焉。”后六年,果至柳,而殿適成。先是,丞相儀真吳公登后山面立魚而笑,有得于華亭離釣三寸之意。昕為作釣軒山上。安中從公與丞相新安汪公,憑軒俯視殿宇而壯之,以為廣右第一。嗚呼,佛法出西域而盛于東土,禪學出嶺南而盛于中州。今西域浮圖氏至中國者,無復騰、蘭、達摩之流,而嶺南禪者益少,塔廟荒蕪。柳距京師六千里,獨能于空山野水之間,興此偉杰勝麗之觀,移人心目,忘其去國之遠。撞鐘出迎,四方來棲之士,指以千計,是則希有。夫道法廢興,雖若有數(shù),而愿力之至,為無不成,道豈遠人乎哉。因大書其榜曰能仁之殿。而說偈言:

      南山古佛家靈泉,紺殿飛出玻瓈天。

      雙龍戲珠扶屋椽,上有碧井垂青蓮。

      王城梵宮墮目前,祥光夜燭牂柯川。

      樓鐘橫撞震大千,仙者輟弈鶴駕翩。

      石魚立舞雷鼓闐,我來時從兩貂蟬。

      父老驚嘆相后先,號佛稽首愿力堅。

      泰一下趣羲和鞭,往迎兩宮日馭旋。

      百神呵護敢不虔,盡嶺南北際海壖。

      天河洗兵人晏眠,摧伏颶母掃瘴煙。

      普雨萬國常豐年。

      紹興二年四月十七日住持凈悟大師覺昕刻石桂林蔣善鐫

      2.“仙弈山新開游山路記”摩崖石刻。石刻位于柳州市柳江南岸馬鞍山西麓,靖康元年(1126年)丘允作。石刻高1米,寬1.5米。豎排,皆用楷體書寫。

      唐柳子厚記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惟仙弈為尤詳。曰: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石,如肺、肝、茄房、人、禽、器物者甚眾。又曰:北出其上,有石枰,黑肌而赤脈,十有八道,可弈,故以云。今其西側(cè),天寧寺枕其麓;寺之背,巖石巉絕,莫可攀援,烏在其可上也。豈歲久湍駛,而凌谷非昔者耶?余至治久之,每欲陟焉以跡其實,未暇,蓋亦病其路之莫通也。主僧聽師可人,逆余意,鑿石填罅,芟除榛莽,循山詰曲,凡八九折,以通道乎其上。以步計之,一百九十有五,其廣尋□,又于其中間作小亭以憩焉,因以命之。由是每歲方春,卉木蔥茜,景侯容與,則都人士女,咸樂以道其巔,縱覽徜徉,熙熙焉各適其適。環(huán)觀子厚遺跡,歷然在目,想見其人,猶疇昔焉。吁!足嘉也。故書之石壁,以識其歲月云。靖康改元三月望日福唐丘允記。天寧住持傳法凈悟大師覺昕立。

      (二)道教

      1.“拱真巖功德銘”摩崖石刻??塘r間為淳祐七年(1247年),碑刻高0.97、寬0.94米。行數(shù)46、每行字數(shù)4-26、總字數(shù)784、楷書,字體長0.03、字體寬0.02米。內(nèi)容如下:

      拱真巖功德銘

      月孛星君信士甘政□錢一貫足米塑』九刖社令洛容岸山頭坊信女蔣氏七娘施錢伍貫足米五□塑造』南柱大地司命司祿室君延壽益等星君』士女甘三娘舍施貳貫足米塑』南斗度厄上生星君』士女甘八娘施錢二貫米塑造』南斗火鈴將軍六星童子』一于辛丑歲冬季正□基座階道』一于丙午歲鍬兩邊有臺』時淳祐七年歲次丁未孟秋朔日拱真巖昨蒙勸首眾信施錢米□』匠塑造三清諸真斗像今已□成懺楊軍木巖須至刻石碑列御始后』一獨山到水就□都;勸首甘寧舍錢伍貫足米塑』玉清元始天尊;宿老甘慶施錢伍貫足米塑』上清靈寶天尊;宿老甘安舍錢三貫足米塑』北斗祿存星君文曲星□;士女甘十四娘施錢柒貫足□塑』北斗天尊;士女甘十二娘施錢肆貫足米塑造』右白虎君信士甘文舍錢壹貫足米塑』土巖坊信女黃氏二十一同男唐壽施錢伍貫足米塑』太清道德天尊;信士藍潺藍揖施錢肆貫伍百米塑』左龍虎君信士藍楫施錢三貫米塑比拯右圣□□石』信士藍妙施錢二貫米塑右□花主士女信士藍職施□』壹貫米塑造紫氣一尊信士草鄭施錢壹貫足米塑造』大陰一尊信士藍庇施錢壹貫貳佰足米塑造』后土皇一尊信士□裾施錢壹貫貳佰足米塑造』紫微注生大帝女信韋氏五娘施錢壹貫米塑造』中六赦罪地官士女唐七娘施錢壹貫足米塑造』上元賜福天官士女唐二娘施錢一貫足米塑』下元解厄水官信女陳氏八娘施錢一貫米塑造』大陽天尊士女莫三娘施錢一貫米塑造』羅喉天尊士女藍十七娘施錢一貫米塑造』火德天尊信士藍昌施錢一貫足米塑』金德天尊含水坊信女謝氏一娘施錢一貫足米塑』土德星君士女甘十三娘施錢一貫一□塑』水德星君』龍竹坊信士藍議同卷周氏六娘舍錢貳貫』叁百足塑正一天師士女藍十三娘舍錢壹貫足米塑』水德星君大利坊梁昶同春馬氏一娘舍錢二貫』貳佰足米塑三清□真人又施舍米塑』九天大圣右信士藍泰同春陶七娘口二貫二□』信士甘同春梁氏十一娘□三貫米塑造』三捧香正女信士梁文慶施舍壹貫伍米足米塑造』紫微天皇大帝信士藍□施舍壹貫伍米足米塑造』昊天玉皇上帝信士莫夏施舍一貫足米□塑造』計鄣星君道土秦道□將□□塑造』里□真官□小鐘一□。

      2.對聯(lián)。在巖中進口的甬道盡處,刻有對聯(lián)兩首,均上聯(lián)在左璧,下聯(lián)在右璧。內(nèi)一首是:

      脫卻凡塵,須向閑中尋活計。登臨彼岸,全憑靜里作生涯。

      內(nèi)聯(lián)往外約二米,即為外一首:

      天地欲吾玄,預敕環(huán)中題石璧。山川如我意,復開奇景作丹丘。

      3.判府大將軍王公詩:

      “判府大將軍王公詩翰”

      “春日游陸道巖,席間賦呈、命推諸僚友”

      “□(飛草體) 皇恐”

      閻浮海上駕山來(注),誰為巖前鑿石開。

      海飲丹池平地水,寒飛金鼎舊時灰。

      相逢騰喜當晴晝,棄醉何妨臥綠苔。

      筆畫龍蛇任飛走,藍村陸洞記傳杯。

      4.飛興和王公詩:

      “勉繼 □府

      趙和□韻”

      瞥眼還驚三月春,呼童載酒快追尋。

      來游陸道巖多古,聊記溪翁柳種今。

      風細簪巒云漠漠,月明刁斗夜沉沉。

      欲求千古神仙事,誰是知心為發(fā)明。

      “時景定辛酉(公元1261,理宗景定二年)季春望日門下前報恩光孝禪寺住持僧飛興上石”。

      5.飛興重游陸道巖詩

      陸道真巖不厭行,道高巖古幾陰晴。

      笑看野鹿銜花去,臥聽孤猿叫月清。

      世事悠悠渾夢幻,神仙寂寂記芳名。

      蒼生自此無兵劫,景定年年保太平。

      “涢溪主人重來門下僧飛興上石”。

      三、宗教摩崖石刻反映的幾個問題

      (一)佛教石刻反映了宋代柳州佛教興盛,是研究靈泉寺的重要記錄

      紹興二年(1132)天寧寺擴建大殿完成,王安中在“新殿記”摩崖石刻記錄了天寧寺由唐至宋的儀軌制度變化及宗門世系的傳承和新擴建大殿情況,顯示其在嶺南的重要地位:“今西域浮圖氏至中國者,無復騰、蘭、達摩之流,而嶺南禪者益少,塔廟荒蕪。柳距京師六千里,獨能于空山野水之間,興此偉杰勝麗之觀,移人心目,忘其去國之遠?!泵枋鲂碌畹囊?guī)模宏大,贊為“安中從公與丞相新安汪公,憑軒俯視殿宇而壯之,以為廣右第一?!?/p>

      靈泉寺位于廣西柳州市魚峰區(qū)馬鞍山公園內(nèi)。關(guān)于其沿革,“新殿記”石刻中“元祐三年,始以柳州靈泉寺為十方,崇寧中,改曰天寧萬壽禪寺……(靈泉)寺蔽于仙奕之腋”?!跋赊壬叫麻_游山路記”中也對靈泉寺的方位進行了描述“唐柳子厚記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惟仙奕為尤詳……今其西側(cè),天寧寺枕其麓。寺之背,巖石巉絕,莫可攀援”?!缎碌钣洝酚衷弧疤拼淌妨钣浂剿囱~鳥草木最詳,寺獨不錄,又不得例大云見于它文。問之父老,昔皆陋甚”。這些文關(guān)于柳州大云寺的記錄,柳宗元在《柳州復大云寺記》中有所表述“柳州始以邦命置四寺,其三在水北,而大云寺在水南。水北環(huán)治城六百室,水南三百室。俄而水南火,大云寺焚而不復且百年”(1)。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才又對其進行復建。綜合以上研究:靈泉寺原名大云寺,始建于唐武周年間,后焚毀;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重建大云寺,并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建成;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易名為靈泉寺;崇寧年間(1102—1106)改名天寧萬壽禪寺;大觀年間(1107—1110)更名靈泉寺;宣和年間更名天寧寺;嘉泰年間(1201—1204)更名報恩光孝禪寺,并于嘉定七年(1214年)柳州知州趙□□題寫《報恩光孝禪寺開堂疏》記之,宋末元初,寺院衰落;明代萬歷年初張翀曾募修靈泉寺并撰《募修靈泉寺小引》記之;其后逐漸衰落,民國三十四年(1945),柳州地方鄉(xiāng)紳再次集資重建。

      2006年8月17日,柳州市博物館對靈泉寺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柱洞、青磚地面、排水溝、天井、礫石堆積等遺跡,出土了銅鏡(殘)、銅牌、錢幣、碑刻、花磚、瓦當、筒瓦、板瓦、滴水、青瓷片等文化遺物。另外,還對遺址發(fā)掘區(qū)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古墓葬進行了清理,基本弄清了靈泉寺遺址各個時期的建筑布局及其興衰演變。本次發(fā)掘揭露出的唐代遺存較少,主要有建筑遺跡及少量唐代遺物。根據(jù)遺址發(fā)現(xiàn)的唐代柱洞網(wǎng)絡(luò)推測其建筑結(jié)構(gòu)可能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使用的瓦當樣式樸拙,質(zhì)地略差,個別稍有變形,表明當時的建筑規(guī)模較小,為地方普通的寺院。遺址發(fā)現(xiàn)的宋代建筑規(guī)模較大,應為面闊七間,進深三間的建筑結(jié)構(gòu)。同時出土的瓦當、滴水等建筑構(gòu)件制作精美。大量白瓷、青瓷、影青瓷、青白瓷,器形精美,制作精良。這些文化現(xiàn)象反映當時的靈泉寺規(guī)模巨大,影響較高。同時,文獻記載也表明,南宋初年隨著佛教在南方的發(fā)展,柳州靈泉寺也逐步興盛。隨著寺院的擴建,其建筑規(guī)模一度達到“廣右第一”,影響力呈現(xiàn)“四方來棲之士,指以千計”的局面。這說明到南宋初年靈泉寺已成為廣西比較興旺的寺院之一,也表明此時的靈泉寺也達到鼎盛階段。

      (二)道教石刻是柳州道場最早記錄,反映道教的興盛。

      陸道巖摩崖石刻所在的山高100米,洞口海拔米,距山腳50米。從拱真巖摩崖石刻和三首宋代律詩,可以知道此處山洞宋淳祐七年(1247年)叫做拱真巖,至遲在宋景定二年(1261年)已改稱“陸道巖”。柳州最早的道教信奉場所。摩崖石刻上記載塑造道教神像東南西北中五斗星君、至尊三清及諸尊神等共計42尊,捐助者41人,捐款數(shù)額總計捐米值錢82貫。信徒有男有女,來自不同的地方,捐款數(shù)額較大。反映了南宋時期,道教在柳州的盛行,民間對于道教的崇拜,也說明了此處道場名氣較大。

      道教自漢代就傳入廣西:“博白紫陽觀,在城西南六十里?!薄暗ぴ钌?,縣五十里,在白霞浮云山旁,相傳漢張道陵煉丹于此?!?2)晉代,相傳葛洪曾在廣西煉丹,“勾漏山,去縣城東十里許……相傳晉葛洪修煉處也?!?3)在清理柳州融安、鹿寨南朝墓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兩件滑石買地券。買地券是中國古代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專供陰間使用的一種土地憑證,是土地私有制買賣的一種表現(xiàn),為死者陰間所持,以保證對墓地的所有權(quán)不受侵犯,其內(nèi)容有很高的藝術(shù)和史料價值。內(nèi)容為:“中大通五年太歲甲寅三月甲申朔十四日丁酉,老君神苻敕道路將軍禁防地下二千石豪里父老丘承墓佰,今日大化除道民象郡新安縣都鄉(xiāng)治下里沒故女民周當易,醉酒命終今歸里豪,置宅在本郡縣殤里。來會對上付到部吏營衛(wèi),皆令如法,敢有志誅有犯者,先誅后奏。當安隧遷者使千年萬歲不得于犯生人,明承奉行如太上老鬼律令。”(4)“太歲已亥十二月四日,齊熙郡□中縣都鄉(xiāng)治下里潭華薄命沒歸蒿里,今買宅在本郡騎店里,縱廣五畝,立冢一丘。自葬雇錢萬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文。或之內(nèi)生根之物盡屬死人,即日畢了。時任李定度、張堅固以錢半百分券為明如律?!?5)廣西出土的南朝滑石買地契都為長方形,其中融安和桂林出土的買地券文都有“李空度,張堅固”的人名,這二人在江西的宋墓買地券的券文中也有出現(xiàn),反映了這兩個人物并不是真實的,而是兩個虛擬的主持陰間土地買賣關(guān)系的人,而“太上老君”?、“老君神”、“太上老鬼”則是指道教中的老子,反映了道教鬼神信仰在當時的盛行。由此可見,道教在漢代傳入廣西東南部,南北朝時期傳入廣西中部和北部。至遲在南朝時期,道教已經(jīng)傳入柳州,并與柳州當?shù)孛耖g信仰進一步融合。而在柳州修建道觀,時間則不晚于南宋時期。

      (三)石刻反映了與柳州宋代宗教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

      “新殿記”摩崖石刻為北宋前宰相王安中手書。王安中(1075~1134),字履道,號初寮。元符三年(1100年)進士,歷任瀛州司理參軍,大名縣主簿、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曾以疏彈劾蔡京,遷翰林學士。宣和元年(1119年),任尚書右丞,宣和三年(1121年)升為左丞,出鎮(zhèn)燕山府。1124年金國南侵后召還除檢校太保、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之難”時大名府被金攻克,從此不再屬宋。王安中累貶單州團練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內(nèi)徙道州,復任左中大夫,紹興四年(1134年)去世。王安中品行頗遭物議,而文章卻可觀。他擅長詩和四六文,在當時很受推重?!靶碌钣洝奔词窃谙笾莅仓闷陂g,來到柳州,應天寧(靈泉)寺住持覺昕禪師之請,為該寺新落成的大殿撰寫的,刻于寺旁石壁上。王安中在柳州期間與因貶官外放的吳敏、汪伯彥,在駕鶴山“遂創(chuàng)茅亭二所,曰駕鶴書院,曰三相亭?!?6)王安中作為宋代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文學成就極高。由其撰寫的這方摩崖石刻,是研究柳州宋代佛教文化重要的文獻資料,同時,此篇文章是王安中重要的手跡,字體蒼勁有力,語言精煉,是一篇文學價值和書法藝術(shù)價值極高的佳作。吳敏,字元中,真州人。勸宋徽宗讓位給宋欽宗的大臣之一,歷任給事中、知樞密院事、宰相,初主戰(zhàn),后主和議,與少宰徐處仁議不合,被貶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再貶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建炎初(1127年),移送柳州。紹興元年(1131年),復任觀文殿大學士,為廣西、湖南宣撫使。汪伯彥,北宋末祁門人。字廷俊。舉進士。北宋末知相州。高宗即位后,任知樞密院事,旋進右仆射(即右丞相)。當金兵再次逼近時,汪伯彥極力反對宗澤、李綱的抗金主張,促請高宗南逃。1129年,臨時首都揚州夫陷,汪伯彥被免職,貶居永州。1131年復職,任江東安撫使。1134年再次免職。1139年,在秦檜支持下復任宣州知州。后獻《中興日歷》5卷給高宗,升為保信軍節(jié)度使。紹興十年(1140)退休后回祁門,次年卒于家中。

      “仙弈山新開游山路記”“新殿記”摩崖石刻刻石者覺昕禪師,京師著名高僧凈悟大師,生卒不詳。他于哲宗元祐三年(1083年)到靈泉寺任主持,開始仿效京師禪院大規(guī)模建造靈泉寺。使靈泉寺成為“安中從公與丞相新安汪公,憑軒俯視殿宇而壯之,以為廣右第一。”“撞鐘出迎,四方來棲之士,指以千計,是則希有?!?,無論規(guī)模,還是信徒數(shù)量,都是首屈一指的。

      “判府大將軍王公詩翰”摩崖石刻為南宋景定年間判府大將軍王公詩文手跡。景定年間,元軍不斷南下,宋軍節(jié)節(jié)失利,整個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中,判府大將軍王公到柳州也許是因為行軍路過柳州或駐扎在柳州。

      飛興和王公詩刻于景定辛酉(公元1261,理宗景定二年),由此可見,“判府大將軍王公詩翰”摩崖石刻年代為景定元年至景定二年之間(公元1260-1261年)。飛興和王公詩、飛興重游陸道巖詩的作者同為一名叫“飛興”的僧人,前報恩光孝禪寺住持,此人。報恩光孝禪寺即靈泉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3年),仙弈山已擴大為十方禪林,高僧凈悟大師覺昕來柳,任靈泉寺住持,改靈泉寺為天寧“萬壽禪寺”,王安中來柳撰碑記。宋紹興七年(1137年)天寧萬壽禪寺又改名為報恩光孝禪寺。并于嘉定七年(1214年)柳州知州趙□□題寫《報恩光孝禪寺開堂疏》記之,宋末元初,寺院衰落。

      (四)柳州宗教興盛的原因

      石刻反映了柳州宋代宗教的興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宗教在廣西發(fā)展,為柳州宗教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佛教于漢末傳入廣西,之后在廣西不斷擴散。道教也是漢代傳入廣西,在與廣西各民族信仰不斷融合下發(fā)展。宋代是一個一直處于內(nèi)憂和外患雙重壓力下的朝代,內(nèi)部民眾起義不斷,外來民族不斷侵擾。為了強化統(tǒng)治,宋朝歷代帝王對于宗教都很提倡。在全國廣建寺廟、道觀。朱熹曰:“今老佛之宮遍滿天下,大郡至逾千計,小邑亦或不下數(shù)十,而公私增益,其勢未絕。至于學校,則一郡一縣,僅一置焉,而附郭之縣或不復有,其盛衰多寡之相絕至于如此,則于邪正利害之際亦已明矣。”(7)說明佛寺、道觀遍布全國各地,官府和民間都積極參與修建,大郡數(shù)以千計,小的縣城也有數(shù)十個,遠遠超過當時學校的數(shù)量。宗教在宋代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廣西的宗教在當時也得到了大的發(fā)展,當時,宋代廣西共建佛寺一百零二所,其中南宋建的七十四所。這時,有的寺院已擴建成擁有宏偉建筑群的名寺,全州湘山寺稱楚南第一名剎,桂林延齡寺成了中國南方五大禪林之一,甚至柳州的靈泉寺,其新殿也譽為廣右第一。據(jù)《廣西通志·宗教志》載,廣西道教始于晉,興于唐,盛于宋,元明以后式微。宋代廣西修建了38座宮觀,比宋以前修建道觀的總數(shù)18座大大增加。在廣西宗教空前興盛的氛圍下,柳州宗教也得到很大發(fā)展。

      二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在“新殿記”摩崖石刻中載“撞鐘出迎,四方來棲之士,指以千計,是則希有”,柳州遠離京師,居然能夠在荒山僻水之間,興建成這樣雄偉壯麗的建筑。寺四面八方來留宿、參拜的信徒數(shù)以千計。而“拱真巖功德銘”摩崖石刻上記載由虔誠信徒捐助者41人,捐款數(shù)額總計捐米值錢82貫塑造道教神像東南西北中五斗星君、至尊三清及諸尊神等共計42尊。信徒來自柳州各個地方。單一的每個宗教場所,有這么多的信徒,是宗教活動興盛的群眾基礎(chǔ)。

      三是京官京僧來柳,是宗教興盛的促進者。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由于北方戰(zhàn)事頻繁,京師不斷受到戰(zhàn)爭的威脅甚至被攻破。一批高官和高僧避難于廣西,來到柳州。從柳州幾方宋代宗教摩崖石刻來看,對于宗教活動持支持態(tài)度的既有柳州知州丘允,又有三位前宰相王安中、吳敏、汪伯彥,判府大將軍。

      四、結(jié)語

      由于柳州地處中國西南,經(jīng)濟文化相對發(fā)展緩慢,歷史上遠離各個王朝統(tǒng)治的核心地帶,正史對其記載極少。而地方史志如《馬平縣志》、《柳江縣志》、《柳州府志》、《廣西通志》多成書于清代,記錄明清以前的地方歷史文化不多。正史以及地方史志對于柳州宋代宗教文化的記載更是寥寥無幾。柳州宋代宗教摩崖石刻記錄了宋代柳州佛教寺廟天寧寺新殿落成盛況。陸道巖摩崖石刻,記錄了宋代柳州重要的道場拱真巖落成情況,功德銘摩崖石刻,位于柳州市獨凳村陸道巖,刻于“淳祐七年歲次丁未孟秋朔日”,碑上記載眾信徒施錢施米塑造道教眾仙塑像。反映了信徒對此處道教圣地的崇奉。

      柳州宋代宗教題材摩崖石刻是柳州摩崖石刻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其重要性體現(xiàn)如下:

      1、宗教摩崖石刻是柳州摩崖石刻重要組成部分,是柳州摩崖石刻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柳州摩崖石刻有100余方,其中宋代宗教題材摩崖石刻有10余方,雖然比重不是很大,但其價值卻非常之大,是柳州摩崖石刻重要的組成部分。柳州摩崖石刻,始于宋代,只要內(nèi)容為宗教、書院和游記題名。在宋代摩崖石刻中,宗教題材摩崖石刻是最多的一種,是柳州摩崖石刻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是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2、柳州宋代宗教題材摩崖石刻是柳州乃至廣西重要的宗教活動歷史記錄。生動記錄了柳州道教、佛教宗教活動的盛況,所記錄的參與宗教活動的宋代三相王安中、吳敏、汪伯彥,柳州知州丘允,判府大將軍,石刻所反映的他們在柳的活動,既是重要的地方史料,也是對正史的重要補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3、反映了宋代書法、文學藝術(shù)部分情況,具有重要的藝術(shù)價值。

      注釋:

      (1)(唐)柳宗元:《柳州復大云寺記》,《柳州府志》卷三十二《藝文》。

      (2)(民國)《鐘山縣志》卷之一《地理·古跡》。

      (3)(清)徐作梅修《北流縣志》卷之三十《藝文》“勾漏洞記”。

      (4)鹿寨文物管理所1987年清理。

      (5)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工作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融安縣南朝墓》,《考古》1983年第9期。

      (6)(宋)趙師邈:《三相亭碑記》,《柳州府志》卷三十二《藝文》

      (7)明.楊士奇,黃維:《歷代名臣奏議》卷 115《學?!?/p>

      猜你喜歡
      摩崖石刻柳州
      柳州嗍粉記
      《侗家小院》美術(shù)作品
      《觀景臺》美術(shù)作品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狹頌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遼代石刻文研究綜述
      摩崖石刻在建筑裝飾中的應用
      湖南包裝(2020年6期)2021-01-20 02:02:12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圖輯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紅巖春秋(2019年12期)2020-01-03 06:19:12
      絕句《題〈清廉〉石刻》獲獎感言
      中華詩詞(2017年9期)2017-11-25 08:11:32
      江口县| 滦平县| 桂东县| 雅安市| 岳西县| 黑水县| 隆林| 米脂县| 枣强县| 喀喇沁旗| 昌乐县| 红安县| 灌阳县| 自治县| 海原县| 莆田市| 隆昌县| 张家川| 鸡西市| 栾川县| 忻城县| 弥勒县| 广宗县| 铜山县| 安阳市| 增城市| 合阳县| 迁安市| 高要市| 萨嘎县| 北京市| 长岛县| 五华县| 七台河市| 城步| 友谊县| 苗栗市| 宁蒗| 宁阳县| 南丹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