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黑河市實驗小學坐落在美麗的黑龍江畔,是黑河市區(qū)內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百年名校。在一百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實驗小學及其前身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歷經時代變遷,乘風破浪,與時俱進,形成了獨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實驗小學的歷史
——愛輝人民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斗史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爆發(fā),沙俄借機出兵東北,制造了震驚世界的“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繼之侵占黑河,火燒愛輝,入侵東北腹地。愛輝人民為反抗帝俄的侵略,與義和團和愛國清軍緊密配合,與侵略軍展開了浴血奮戰(zhàn)。在這場劫難中,以愛輝副都統(tǒng)鳳翔為首的200余名愛國官兵在戰(zhàn)斗中壯烈殉國?!案佣黼y”之后,在副都統(tǒng)姚福升的帶領下,愛輝人民開始了收復失地的斗爭。幾經交涉,直至1907年,帝俄侵略軍才退出黑龍江右岸,逃難外地的愛輝人民陸續(xù)返回家園。
1909年9月,黑河府成立。10月,愛輝直隸廳成立。1910年3月,黑河兩等小學堂成立,黑河市實驗小學即肇始于此。期間迭經變革,先后更名為黑河初高等小學堂(1914年)、黑河第一高等小學(1922年)、黑河初高兩級小學校(1925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很快占領了東北三省。1933年(偽滿大同二年)春,日偽軍隊進駐愛輝,在愛輝成立了偽愛輝縣公署。9月1日,偽愛輝縣公署由愛輝遷往黑河,黑龍江省駐黑河辦事處撤消,其所轄事項移歸愛輝縣公署接管。由于愛輝縣地處邊境,與蘇聯(lián)僅一江之隔,日偽對縣內經濟實行殖民掠奪,在教育上下令搜繳并焚毀一切具有抗日愛國思想和有關中國歷史、地理的書籍和教科書。偽滿的《學校教育要綱》中規(guī)定:“任何學校均須列日語為必修的國語科之一。”學校強迫學習背誦偽滿皇帝發(fā)布的《回鑾訓民詔書》,學唱《親日歌》等反動歌曲。通過日常生活、各種典禮儀式等對學生進行毒害,企圖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具有所謂“忠良國民性格”的順民,對老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課外活動進行嚴格的管束和審查。
1937年5月2日,偽滿政府公布的《新學制之概要?學校種類》規(guī)定:初等教育分為國民學社(國民義塾)、國民學校、國民優(yōu)級學校。1938年,黑河初高兩級小學校的分校分別定名為惠永國民學校、黑河國民優(yōu)級學校。但是,身為中國人,都懷著一顆愛國的心,奴化教育不但沒有磨滅人民的愛國熱忱,反而更激發(fā)了廣大人民堅決抗日的決心和信心。為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統(tǒng)治,學校的老師一有機會便組織學生開展反滿抗日地下斗爭。
1945年8月10,蘇聯(lián)紅軍出兵東北,解放了愛輝。1945年9月27日,黑河初高兩級小學校的分校改名為黑河第一初級小學(原惠永國民學校)、黑河高級小學(原黑河國民優(yōu)級學校),由于社會秩序不安定,各校都沒有正常上課。
1946年8月8日,為貫徹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黑河地區(qū)行政辦事處決定將黑河初高兩級小學校與黑河兩所初級小學合并為一校,命名黑河兆麟完全小學校。之后在漫長的國民經濟恢復期,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學校注重加強文化課學習,改進思想政治教育,重視教師的能力水平提高,并引進蘇聯(lián)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教育教學逐步走向正軌。之后學校幾度更名:黑河完全小學校(1953年)、黑河高級小學(1955年)、愛輝縣第一完全小學校(1957年7月)、愛輝縣實驗小學(1960年)、愛輝縣前進小學校(1966年)、愛輝縣第一小學(1973年),1981年6月定名為黑河市實驗小學。
實驗小學的歷史
——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艱苦奮斗繼往開來的教育史
一百多年來,實驗小學從兩等小學堂時期的堂長1人、正教員1人、副教員1人、司事1人、有高、初等兩個班、高等班15人、初等班24人到今天的實驗集團擁有教職工234人、62個班和3000多名學生,從最初的有講堂、食堂共8間,發(fā)展到今天的三個校區(qū)校園,占地面積37999平方米,建筑面積17000平方米。這是在一百多年的歷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實驗人櫛風沐雨、艱苦奮斗、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結果!
百年名校的辦學目的從未脫離培育品學兼優(yōu)人才這一宗旨。清末時期學校以培養(yǎng)國民之善性、擴充國民之知識、強壯國民之身體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謀生之慮為成效。1929年學校以陶冶兒童及青年“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國民道德、養(yǎng)成國民之生活技能、增進國民生產之能力為主要目的。1938年日偽時期學校以留意學生心身之發(fā)達、涵養(yǎng)國民道德、注意關于實務之普通知識、技能之授與、培養(yǎng)勞作習慣、提高其為忠良國民之資質為目的。1949年學校以培養(yǎng)具有初步革命思想、文化教養(yǎng)、健康體魄、勞動習慣的新國民為目的。1955年學校遵照全面發(fā)展的方針,貫徹智育、德育、綜合技術教育、體育和美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1963年學校的辦學方針是使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等品德,擁護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閱讀、寫作和計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識和社會常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身心得到正常的發(fā)展,具有健康的體質,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1978年學校的辦學方針是培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1986年學校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和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一代又一代的實驗人在歷史的長河里審時度勢,緊握舵盤,乘風破浪,譜寫著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教育篇章。
80年代末,實驗小學根據(jù)學校實際,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創(chuàng)辦“四個像樣”(學生像個學生樣、教師像個教師樣、領導像個領導樣、學校像個學校樣)學校。到了新世紀,實驗小學確立“以師生發(fā)展為本,挖掘人的心理潛能,嘗試成功,樹立我能行信念”的辦學理念,使學校大步向前,頻創(chuàng)佳績。2013年,在“開實驗之風,育多元人才”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實驗學子天性綻放、個性張揚、快樂學習、健康成長。2014年,實驗小學擔綱改革重任,成立實驗小學學區(qū),原幸福小學成為學校東校區(qū)。2015年,為了充分發(fā)揮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的強烈需求,第三小學加入實驗大家庭,實驗教育集團成立。這是一代又一代的實驗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這是一代又一代的實驗人求真務實、博學篤行、勇于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結果!
實驗小學的歷史
——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勤奮學習全面發(fā)展的成長史
在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中,實驗小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以優(yōu)良的校風著稱。一代又一代的實驗學子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學校先后榮獲了全國紅旗少先大隊、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特色語文示范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國家級規(guī)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等諸多殊榮。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如今,以考入北大的姚強、李曉林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實驗學子,以中俄同傳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楊波、全國短道速滑冠軍莫野為代表的行業(yè)精英,以在俄羅斯孔子學院工作的李彤彤、在美國從事電影制作的謝飛為代表的國際英才……他們牢記母校重托,傳承實驗精神,孜孜求索,攀高攻堅,愛國敬業(yè),追求卓越,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漫漫教育路,代代勤耕耘。桃李滿天下,相傳譜華章。研讀實驗小學的發(fā)展史,我深深地體驗著她蹣跚學步的喜悅與艱難、歷經風雨的無奈與堅強、自強不息的淡定和勇敢、搏擊長空的氣勢與力量。我欣賞她豐厚的文化底蘊,我謳歌她百余年來的業(yè)績輝煌。實驗小學,愛輝教育步履的縮影,黑河教育絢麗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愛輝縣志.北方文物雜志社,1986,(10).
2.黑龍江省志.教育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6,(12).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