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的習(xí)俗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蹴鞠。蹴,用腳踢的意思。鞠,用動物的皮作為外囊、內(nèi)填充皮毛的球,到唐代演變成用動物尿胞作里囊、吹滿氣后封住的球,輕巧而富于彈性。蹴鞠,就是踢球的意思,類似于足球。
傳說,蹴鞠起源于黃帝,可惜無明確佐證。《戰(zhàn)國策·齊策》中記載,在齊國首都臨淄城,蹴鞠是一種民間娛樂活動。兩漢時期,蹴鞠活動在社會各階層都有廣泛開展,《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年輕時就愛蹴鞠,漢代畫像石中多處有蹴鞠表演的形象。除了娛樂活動外,蹴鞠還演變成軍事訓(xùn)練的手段,《史記》中記載霍去病經(jīng)常在軍中組織蹴鞠比賽。
唐代,蹴鞠開始盛行,詩人王建《宮詞》描述:“寒食內(nèi)人常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卑状蚣词侵敢环N蹴鞠的方式,類似于花式足球,用頭、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觸球,使球終不墜地。皇帝為了娛樂觀賞需要,在皇宮中設(shè)置一個專門組織叫內(nèi)園,專門供養(yǎng)斗雞、馬球、相撲、蹴鞠的藝人。宋代是蹴鞠最鼎盛的時代,宋太祖趙匡胤開風(fēng)氣之先,宋皇室對蹴鞠活動推崇備至,經(jīng)常組織蹴鞠比賽。宋代畫家蘇漢臣曾繪有《宋太祖蹴鞠圖》,現(xiàn)已不存,故宮藏有一幅元代錢選所繪該圖的摹本,踢球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宋太宗,觀看的是大臣趙普、楚昭輔、黨進(jìn)、石守信等四位宋朝開國功勛??釔埘砭系乃未实圻€有宋徽宗,每年生日都會舉辦蹴鞠比賽,在《水滸傳》第二回中,高俅就憑借蹴鞠絕技從一介書童成為徽宗重臣,權(quán)傾一時。宋代宮廷有專門的職業(yè)蹴鞠藝人,社會逐漸形成了蹴鞠協(xié)會——齊云社。在宋代,還出現(xiàn)了《事林廣記·戊集》和《蹴鞠圖譜》等專門介紹蹴鞠的著作。存世藏于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的《蹴鞠圖》,傳為南宋宮廷畫家馬遠(yuǎn)所作。
元代,蹴鞠踢法的難度提高,并出現(xiàn)男女對踢。明代的蹴鞠活動曾受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熹宗的禁止,但是明中后期的皇帝多耽于享樂,蹴鞠仍是諸多娛樂之一。故宮藏明代商喜繪《明宣宗宮中行樂圖》中有宣宗觀賞蹴鞠的情景。在下層社會,蹴鞠活動仍較廣泛,仇英繪《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蹴鞠場景。明畫家杜堇繪有《仕女蹴鞠圖》,描繪了仕女們在花園中玩蹴鞠的情景。女子蹴鞠以表演為主,對從事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藝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稱為“美人蹴鞠”,明錢福有《蹴鞠》詩描繪女子蹴鞠的陰柔之美:“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碑?dāng)時的女子纏足,踩著三寸金蓮還能踢球,想來也是蠻拼的。到清代,統(tǒng)治者提倡滿族的摔跤、滑冰、狩獵等活動,蹴鞠活動基本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