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流失荷蘭的“肉身菩薩”——章公祖師像引起了公眾的注意,肉身菩薩這一風(fēng)俗是如何產(chǎn)生的?
在中國佛教界,出家人圓寂后肉身不腐則被稱為“肉身菩薩”。不過其肉身不腐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九華山是四大佛教名山,千年中曾出現(xiàn)過15尊肉身菩薩,如今在九華山的五座寺廟中供奉著5尊肉身菩薩,他們至今尸身不腐。奇就奇在,該地氣候潮濕,尸體并沒有經(jīng)過特殊處理,只是采取一種喪葬方式:裝殮入缸,缸中放入木炭、石灰包,然后密封。一般的僧人是7日后通過預(yù)留小孔點燃木炭后火葬,而有些僧人示意弟子三年后開啟,如果尸體未腐,則油漆貼金供奉,成為肉身菩薩,受信徒瞻仰供奉。如果尸體已腐爛,則采用通常的火葬。據(jù)文獻和近代的研究,九華山的肉身菩薩成因極有可能是因為木炭和石灰使得遺體快速脫水,在密封的環(huán)境下成為干尸。然而成為肉身菩薩的幾率是很小的,自古至今九華山也只有15尊。佛教認(rèn)為只有極少數(shù)的得道高僧才能做到肉身不腐,所以極為珍貴。
不同于九華山的肉身菩薩,最近引起國人注意的失竊并流失荷蘭的“肉身菩薩”——章公祖師被塑金身前遺體曾被處理過。去年1月至9月,佛像在德倫特博物館展出時,博物館出版的展品圖冊對此作了詳細說明,據(jù)介紹,CT掃描發(fā)現(xiàn)干尸左胸腔有一長條形物品,可斷定不是人體器官;橫膈膜已消失,胸腔腹腔合為一體,臟器無法識別;盆腔處肌肉明顯被切開過,內(nèi)有成分不明的填塞物;腦部未見處理痕跡,腦膜脊髓殘留依然可辨。一些文章中也對肉身菩薩至今不腐作了猜測,湖南省馬王堆漢墓古尸與文物研究保護中心主任羅學(xué)港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佛教對遺體保存有一套程序,如去世前不飲食、口服一些中草藥等,目的是抑制腸道細菌生長,去世后,有人對尸體進行凈身、消毒,采取一些措施,將身體與空氣隔絕,防止外部細菌污染。這些古尸留下來的大部分是骨骼結(jié)構(gòu)和皮膚,皮下脂肪等軟組織很少?!?/p>
在福建有不少類似的當(dāng)?shù)氐玫来蟮伦螅馍肀环鬯艹山鹕矸铎?,比如福建南安水頭鎮(zhèn)埕邊村雙靈寺奉祀的姐妹肉身佛像“榜娘”和“瓜娘”。也有一些是取舍利塑金身像,比如德化九仙山永安巖“史公祖師”。
于村民而言,章公六全祖師像是一種信仰和情感寄托,章公祖師像被偷后,村人又仿造了一個佛像供信眾瞻仰,既然現(xiàn)在祖師寶像有了下落,將其追回是眾望所歸的。對于國家而言,章公六全祖師像是珍貴文物,有義務(wù)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