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兩漢移文行文關系、內(nèi)容與文體特征探微

      2015-09-09 01:04:06時英英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兩漢行文

      時英英

      ?

      兩漢移文行文關系、內(nèi)容與文體特征探微

      時英英

      (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南洛陽 471934)

      在繼承先秦移文的基礎上,兩漢移文出現(xiàn)了一定的發(fā)展和變化。首先,上行移文出現(xiàn),且創(chuàng)作主體多為朝廷反叛之人,下行文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明顯增多,平行文創(chuàng)作急劇減少。其次,內(nèi)容與功能逐漸豐贍,增加了勉勵嘉獎類移文。最后,文章體式日趨成熟且結構較為完整,個別篇體或某類篇體出現(xiàn)了較為固定的寫作程式,以“移”為題的移文創(chuàng)作數(shù)量逐漸增加。這些變化與政治社會變革下迫切的社會需要、文學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時人文體創(chuàng)作意識及文化水平有著直接而重要的關系。

      兩漢移文;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文體特征

      一、兩漢移文行文關系

      移文產(chǎn)生于春秋時期,雖當時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不多,但為后世移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兩漢時期,移文在繼承前代移文的同時,也展現(xiàn)著這個時期賦予它的特征。兩漢所存移文筆者以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為參考。此書輯錄兩漢移文作品21篇,分別是: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薛宣《移書責櫟陽令謝游》、《移書勞勉頻陽令尹賞粟邑令薛恭》、《移書池陽追署廉吏王立》、朱博《移游徼王卿書》、陳咸《移敕郡長吏書》、方賞、畢由《移書梁傅相中尉》、甄阜、梁丘賜《移書劉良》、伏湛《移書屬縣》、竇章《移書勸葛龔》、梁商《移書馬續(xù)等》、董宣《到江夏界移書夏喜等》、宋均《移記九江屬縣》、應劭《營陵令到官移書中約吏民》、法雄《移書南郡屬縣》、周舉《移書介子推廟》、橋?!对p作京師三公移書州郡陳董卓罪惡》、李術《報孫權移書》、黃巾《移書曹公》、王昌《移檄州郡》、南越王趙佗《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兩漢21篇移文,除了甄阜、梁丘賜《移書劉良》、竇章《移書勸葛龔》2篇僅余殘句、難窺文意、難考背景外,其他移文根據(jù)不同的行文關系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上級向下級下達指令的“官府下行文”

      官府下行文是官府意志的充分體現(xiàn),既是官府權力的象征,又是上級指揮管理下級的重要手段。在嚴可均輯錄的21篇兩漢移文中,下行文的數(shù)量占半數(shù)以上,共計15篇,分別是:朱博《移游徼王卿書》、陳咸《移敕郡長吏書》、方賞、畢由《移書梁傅相中尉》、伏湛《移書屬縣》、宋均《移記九江屬縣》、法雄《移書南郡屬縣》、橋瑁《詐稱三公移書州郡陳董卓罪惡》、薛宣《移書勞勉頻陽令尹賞粟邑令薛恭》及《移書池陽追署廉吏王立》、《移書責櫟陽令謝游》、周舉《移書介子推廟》、應劭《營陵令到官移書中約吏民》、王昌的《移檄州郡》、南越王趙佗《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董宣《到江夏界移書夏喜等》。細考上述移文,按行文對象又可分為官府之間下行文和官民之間下行文兩類。官府之間下行文,因多行文于官府或官員之間,故移文格調莊重,語言規(guī)范。如朱博《移游徼王卿書》、薛宣《移書勞勉頻陽令尹賞粟邑令薛恭》、《移書池陽追署廉吏王立》、《移書責櫟陽令謝游》等均屬此類。官民眾下行文主要行文于官府與民眾之間,因此移文給人以樸實嚴謹之感,具有極強的法令性與約束力。此類下行文創(chuàng)作數(shù)量較前者相對較少,僅有4篇。分別是:董宣《到江夏界移書夏喜等》、應劭《營陵令到官移書中約吏民》、周舉《移書介子推廟》、宋均《移記九江屬縣》。如周舉的《移書介子推廟》:

      春中去火,寒食一月,老小不堪,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今則三日而已[1]606。

      《后漢書?周舉傳》:“舉稍遷并州刺史。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盵2]2024于是周舉作此書移放至介子推廟宣示民眾。此文作者身懷悲憫之心,從寒食一月給民眾帶來的影響入手對神靈乃至百姓進行曉諭——“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今則三日而已?!比恼Z言質樸,極具感染力。

      (二)同級或無隸屬關系官員之間溝通情況、傳達信息的平行文

      此類平行文僅有2篇,從發(fā)文者身份可分兩類:一類是以官府名義發(fā)文,一類是官員以私人名義發(fā)文。前者只有一篇,即典型的政治性移文——《移讓太常博士書》,后者則有梁商的《移書馬續(xù)等》。

      (三)下級向上級陳情達意的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官府部門、官員或民眾為了表達各自的意見、想法等以文字形式向上級匯報或反映情況。該類移文數(shù)量極少,共有2篇,即李術《報孫權移書》、黃巾《移書曹公》。

      如李術《報孫權書》: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1]939。

      《吳志?孫權傳》注引《江表傳》曰:“初策表用李術為廬江太守,策亡之后,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權移書求索,術報曰:‘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瘷啻笈?,乃以狀白曹公曰:嚴刺史昔為公所用,又是州舉將,而李術兇惡,輕犯漢制,殘害州司,肆其無道,宜速誅滅,以懲丑類……’是歲舉兵攻術于皖城。術閉門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余人。”[3]662又《三國志》載:“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范等為將率?!植恐T將,鎮(zhèn)撫山越,討不從命。”[3]662可知討術時權乃討虜將軍且策時術已被封廬江太守,策薨后,以事授權。因而從關系上來說,此篇移文應屬于上行文。

      總而言之,兩漢時期移文在行文關系上較先秦有了明顯的變化和發(fā)展,如文末附圖所示。

      細察圖表可以發(fā)現(xiàn),兩漢時期上行移文開始出現(xiàn)且移文創(chuàng)作主體多為朝廷反叛之人。其次,下行文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明顯增多,但創(chuàng)作主體依然不離君王和臣子之園囿。最后,平行文創(chuàng)作急劇減少。

      二、行文內(nèi)容及文體特征

      兩漢移文行文關系在擴大的,行文內(nèi)容及文體特征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依據(jù)移文不同內(nèi)容與功能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一)曉諭類

      曉諭類移文指以官府名義向收文方傳達命令或消息,以達到官府預期的目的?!墩f文解字》:“曉,明也?!盵4]139《漢書?司馬遷傳》:“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睅煿抛⒃唬骸皶裕嬷I也。”[5]2726《說文解字》:“諭,告也。”[4]51《廣雅》:“諭,曉也?!盵6]165可知,“曉”與“諭”都具有告知、使人明白、知道之義。嚴可均《全上古文》輯錄21篇兩漢移文,曉諭類占10篇,創(chuàng)作數(shù)量相對較多。如,梁商對馬續(xù)論如何在己方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使戎狄投降(《移書馬續(xù)等》);法雄曉百姓如要不受野獸侵害,只有廣施仁德(法雄《移書南郡屬縣》);王昌曉各州刺史、郡太守自己乃孝成皇帝兒子劉子輿(王昌《移檄州郡》);宋均曉各屬縣只有退除奸貪之官吏,思進忠善之計謀,去除檻阱,免除捐稅,不勞勤捕獵,才能使民眾不受猛獸之害(宋均《移記九江屬縣》);南粵王趙佗曉橫浦、陽山、湟溪關等地要“斷絕通道,聚兵自守!”(南越王趙佗《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伏湛殺蠱惑民眾之人曉屬縣“天生蒸民,必為立君……且養(yǎng)老育幼,以待真主”(伏湛《移書屬縣》);橋瑁假作三公曉州郡訴董卓罪惡助袁紹討伐董卓(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州郡陳董卓罪惡》);應劭曉約吏民不得淫祀(應劭《營陵令到官移書申約吏民》);董宣曉夏喜等在郡界作亂之人要好自為之,安守本分(董宣《到江夏界移書夏喜等》)及周舉《移書介子推廟》皆屬之。且以應劭《營陵令到官移書申約吏民》為例:

      到聞此俗,舊多淫祀,靡財妨農(nóng),長亂積惑,其侈可忿,其愚可愍。昔仲尼不許子路之禱,晉悼不解桑林之崇。死生有命,吉兇由人。哀哉黔黎,漸染迷謬,豈樂也哉,莫之征耳。今條下禁,申約吏民,為陳利害。其有犯者,便收朝廷。若私遺脫,彌彌不紀,主者髡截,嘆無及已。城陽景王,縣甚尊之。惟王弱冠,內(nèi)侍帷幄。呂氏恣睢,將危漢室,獨見先識,權發(fā)酒令,抑邪扶正,忠義洪毅,其歆禋祀,禮亦宜之。至干架乘,烹殺倡優(yōu),男女雜錯,是何謂也?三邊紛拏,師老器弊,朝廷旰食,百姓囂然。禮興在有,年饑則損。自今聽歲再祀,備物而已,不得殺牛,遠迎他唱,賦會宗落,造設紛華。方廉察之,明為身計,而復儹失,罰與上同,明除見處,勿后中覺。(《風俗通》九)[7]395

      此文是應劭出任營陵令時,見吏民大肆祭祀城陽景王祠時所頒布的一則通告性移文?!稘h書?高五王傳》:“齊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為王:太子襄為齊哀王,次子章為城陽景王……明年,哀王弟章入宿衛(wèi)于漢,高后封為朱虛侯,……章年二十,有氣力,忿劉氏不得職……其明年,高后崩。趙王呂祿為上將軍,呂王產(chǎn)為想過,皆居長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為亂。章以呂祿女為婦,知其謀,乃使人陰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fā)兵西,朱虛侯、東牟侯欲徙中與大臣為內(nèi)應,以誅諸呂,因立齊王為帝?!盵5]1991另,《風俗通義》載:“城陽今營縣是也,自瑯琊、青州六郡,及渤??ひ剜l(xiāng)亭聚落,皆為立祠,造飾五二千石車,商人次第為之,立服帶綬,備置官署,烹殺謳歌,紛籍連日,轉相誑曜,言有神明,其譴問禍福立應,歷載彌久,莫之匡糾,……”[7]394故,在應劭看來“劉章誅呂,功冠天下,社稷已寧,同姓如此,功烈如彼,馀郡禁之可也”[7]395面對吏民的淫祀,作者先直陳大肆淫祀的弊端,然后引“仲尼不許子路之禱,晉悼不解桑林之崇”以曉諭吏民生死有命,吉兇由人。整篇移文運用先破后立的方法,條理清晰,層層深入,以理服人。語言多四字句,簡明質樸,具有較強的時代特色。

      (二)責讓類

      責讓類移文指以官署名義或個人名義對受責方進行言語上責備,以此來彰顯官府威嚴,以正教化。如薛宣《移書責櫟陽令謝游》:

      告櫟陽令:吏民言令治行煩苛,適罰作使千人以上;賊取錢財數(shù)十萬,給為非法;賣買聽任富吏,賈數(shù)不可知。證驗以明白,欲遣吏考案,恐負舉者,恥辱儒士,故使掾平鐫令??鬃釉唬骸瓣惲土校荒苷咧??!绷钤斔贾?,方調守。[5]3388

      櫟陽令謝游貪婪狡詐、毫不恭順,薛宣到任后,隨即暗中訪求其罪狀,隨后用移文對其責讓。整篇移文既有對責讓之人種種罪行的揭露,又有對其如何處置的解決方法,可謂結構完整,語言雖簡明樸質,但威嚴性、強制性一點不失。此外本文開篇首言:“告櫟陽令”的寫作格式在先秦移文中是未曾見到的,對后世移文寫作格式具有重要開創(chuàng)意義。此外,方賞、畢由責讓太傅、丞相、中尉等人要忠于職守,對梁王立的行為扶正壓邪,輔助梁王走正道(方賞、畢由《移書梁傅相中尉》);劉歆責讓五經(jīng)博士不立古文經(jīng)與官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皆屬之。

      (三)告誡類

      告誡類移文指官員或民眾以官府名義或個人名義為達告誡之目的而創(chuàng)作的移文。此類移文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不多,僅有3篇。如,陳咸告誡轄內(nèi)長吏要自守法度,不得“求索自快”(陳咸《移敕郡長吏書》);黃巾告誡曹操漢朝氣數(shù)已盡,黃巾軍應取而代之,“天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黃巾《移書曹公》)及李術《報孫權書》均屬此類,此不贅列。整體而言,告誡類移文篇章較短,言辭通俗峻切,行文激切且鏗鏘有力,給人以剛正氣盛之感。

      (四)勉勵嘉獎類

      勉勵嘉獎類指以官府名義對政績優(yōu)秀或品行較高的官員進行勉勵或嘉獎的移文。此類移文以政府官員為主要收文對象,具有很強的政治威嚴性。如:

      昔孟公綽優(yōu)於趙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顯,或以功舉,“君子之道,焉可憮也!”屬縣各有賢君,馮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職,卒功業(yè)。(薛宣《移書勞勉頻陽令尹賞粟邑令薛恭》)[5]3389

      依據(jù)《漢書》記載,此文創(chuàng)作于薛宣出任左馮翊時,因其所轄頻陽縣為多郡交界處,盜賊異常猖獗,任職該縣的縣令薛恭雖以孝入職,但治縣不佳。而粟邑縣民風淳樸,座落山里,縣令尹賞卻治縣有方。于是薛宣因人而用,把兩人互調任用,幾個月后,兩人均治縣有方、政績顯著,故薛宣對二人予以移書勉勵??计潴w式,開篇先以孟公綽的例子來引出自己的觀點,說明“君子之道,焉可撫也”,或以德行而顯達,或以功勞而被舉薦,然后順勢對尹賞、薛恭的政績進行贊賞,最后提出對二人提出“愿勉所職,卒功業(yè)”的要求。移文言辭委婉謙誠,于勉勵之中自然地傳達對二人的贊賞之情。又如:

      所舉廉吏獄掾王立,家私受賕,而立不知,殺身以自明。立誠廉士,甚可閔惜!其以府決曹掾書立之柩,以顯其魂。府掾史素與立相知者,皆予送葬。(薛宣(《移書池陽追署廉吏王立》)[5]3390

      《漢書?薛宣朱博傳》:“池陽令舉廉吏獄掾王立,府未及召,聞立受囚家錢。宣責讓縣,縣案驗獄掾,乃其妻獨受繋者錢萬六千,受之再宿,獄掾實不知。掾慙恐自殺?!盵5]3390于是薛宣移此書給予以嘉獎。此文開篇直奔事件主題,即“家私受賕,而立不知,殺身以自明”。然后對王立之死表示痛惜哀憐,最后表明官府態(tài)度即告示各府掾史皆為立送葬。全文情感真摯,語氣懇切,用詞簡練明朗。再以朱博《移游徼王卿書》為例:

      王卿憂公甚效!檄到,赍伐閱詣府。部掾以下亦可用,漸盡其馀矣。[5]3401

      據(jù)《漢書?薛宣朱博傳》記載:“姑幕縣有群輩八人報仇廷中,皆不得。長吏自繋書言府,賊曹掾史自白請至姑幕。事留不出。功曹諸掾即皆自白,復不出。于是府丞詣閤,博乃見丞掾曰:‘以為縣自有長吏,府未嘗與也,丞掾謂府當與之邪?’閤下書佐入,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賊發(fā)不得,有書。檄到,令丞就職,游徼王卿力有余,如律令!’王卿得敕惶怖,親屬失色,晝夜馳鶩,十余日間捕得五人?!盵5]3401鑒于令丞王卿盡力抓捕的成績,朱博便移書進行勉勵表彰。觀其體式與上篇相同,均是先直陳事件,后勉勵或表彰。唯不同的是篇章上更為簡短,語言更為精煉。通過上述分類,可以發(fā)現(xiàn)兩漢移文在內(nèi)容與文體上已顯示了此時期賦予它特征。第一,移文創(chuàng)作數(shù)量眾多且內(nèi)容與功能豐贍。第二,文章體式日趨成熟且結構較為完整,某些移文文首出現(xiàn)“告某某”的寫作程式,顯示了移文的公文特征。另外,整體而看勉勵嘉獎類、曉諭類、責讓類移文雖內(nèi)容各不相同,但結構上都由兩部分構成:“勉勵嘉獎對象(曉諭對象、責讓對象)與勉勵嘉獎方法(曉諭處理方法或結果、責讓結果)”。第三,語言明朗、嚴謹且莊重,極具政府威嚴性與震懾力。

      三、結 論

      與先秦移文相比,兩漢移文行文關系有所擴大,即上行文出現(xiàn);內(nèi)容與功能逐漸豐贍,以動詞“移”為題的移文創(chuàng)作數(shù)量明顯增多,增加了勉勵嘉獎類移文;無疑這些既是對先秦移文的繼承,又是對后世移文的開創(chuàng)與奠基??梢哉f,兩漢移文種種發(fā)展與變化的出現(xiàn)絕非偶然,而是與政治社會變革下社會的需要,文學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時人文體創(chuàng)作意識的增強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而重要的關系。

      [1][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0.

      [3][晉]陳壽.三國志[M].[宋]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

      [4][漢]許慎.說文解字[M].[宋]徐鉉,校.北京:中華書局,2004.

      [5][漢]班固.漢書[M].[唐]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4.

      [6][清]王念孫.廣雅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3.

      [7][漢]應劭.風俗通義校注[M].王利器,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責任編輯:鄭宗榮)

      附表:

      時期行文關系作品數(shù)量 先秦下行文王孫駱《移記公孫圣》1 平行文臧孫辰《在齊密遺魯公書》、燕王喜《遺樂間書》、宋石《遺荊將衛(wèi)君書》、巫臣《自晉遺楚子重子反書》、羊舌《詒鄭子產(chǎn)書》、范座《又遺其後相信陵君書》、伯噽《遺文種書》、范蠡《自齊遺文種書》、宋湣王《遺楚王書》、田文《遺秦相穰侯魏冉書》、鬼谷先生《遺書責蘇秦張儀》、蘇代《遺燕昭王書》與《為齊陰遺穰侯書》、蘇厲《為齊遺趙三書》、魯仲連《遺燕將書》、秦昭襄王《遺楚懷王書》、秦昭襄王《遺楚頃襄王書》、秦昭襄王《詳為好書遺平原君》、秦昭襄王《遺趙孝成王書》、商鞅《遺魏將公子卬書》、馮旦《使人操金與書間遺昌他》、代王嘉《遺燕王喜書》22 上行文0 兩漢下行文朱博《移游徼王卿書》、陳咸《移敕郡長吏書》、方賞、畢由《移書梁傅相中尉》、伏湛《移書屬縣》、宋均《移記九江屬縣》、法雄《移書南郡屬縣》、橋?!对p稱三公移書州郡陳董卓罪惡》、薛宣《移書勞勉頻陽令尹賞粟邑令薛恭》及《移書池陽追署廉吏王立》、《移書責櫟陽令謝游》、周舉《移書介子推廟》、應劭《營陵令到官移書中約吏民》、王昌的《移檄州郡》、南越王趙佗《移檄告橫浦陽山湟溪關》、董宣《到江夏界移書夏喜等》15 平行文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梁商《移書馬續(xù)等》2 上行文李術《報孫權移書》、黃巾《移書曹公》2

      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Content and Stylistic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Yi Wen in Han Dynasty

      SHI Ying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 China)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Yi Wen in the Pre-Qin Dynasty, Yi Wen in Han Dynasty has developed and changed. Firstly, the up-type Yi Wen emerged and the writers were generally those who rebelled the government while the lower-type Yi Wen was obviously increasing and the parallel-type Yi Wen decreased drastically. Secondly, the contents and functions were enriching steadily in that the praise-reward-type Yi Wen took its appearance. Finally, the styles matured and systematized and some types of Yi Wen had a fixed form of writing. The Yi-theme essays increased steadily. These changes had a strong relation with the then urgent social needs,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the stylistic awareness of the then writers and their level of education.

      Yi Wen in Han Dynasty; the up-type; the lower-type; the parallel-type ; stylistic features

      I207.6

      A

      1009-8135(2015)04-0030-05

      2015-04-20

      時英英(1982-),女,河南鄭州人,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教師,主要研究先唐文學文獻。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唐前移文研究”(2015-QN-530)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兩漢行文
      兩漢王朝對匈奴的戰(zhàn)爭訴求
      思維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鼎盛期|兩漢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6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無奇
      學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8
      兩漢名碑注譯——鮮于璜碑(一)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4
      《湘江青年法學》行文體例與注釋規(guī)范
      《錦衣少年行》周行文:沒有能與不能,只有想與不想
      高句麗與兩漢關系研究
      劉歆的《周禮》學及其在兩漢之際的傳承譜系
      劉歆的《周禮》學及其在兩漢之際的傳承譜系
      当涂县| 崇州市| 丰原市| 九龙城区| 高唐县| 崇明县| 五河县| 济阳县| 龙井市| 南充市| 九台市| 清新县| 莫力| 洛阳市| 苏州市| 河北省| 安岳县| 垫江县| 太白县| 河北区| 清远市| 新化县| 盈江县| 汤阴县| 松阳县| 澄江县| 朝阳市| 广州市| 定南县| 苏尼特左旗| 克东县| 沂源县| 林西县| 南陵县| 从化市| 浦东新区| 昭平县| 南溪县| 肃北| 双城市|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