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是在五六年前的這個季節(jié)里出現(xiàn)上腹脹痛、噯氣、返酸的現(xiàn)象,嚴重時還經常伴隨心慌、頭痛、失眠。當時看過西醫(yī)、中醫(yī),都說是“胃病”。以后每年到了這個季節(jié)她都會發(fā)病數(shù)個月。反復發(fā)作的“老胃病”讓我媽媽的體重下降了5公斤,人也消瘦了不少。我們幾乎看遍了當?shù)氐乃嗅t(yī)院,多次做過全身檢查,僅僅發(fā)現(xiàn)“慢性淺表性胃炎”,也服用過很多消化科大夫開的藥物,就是不見效。媽媽的心理負擔也很重,成天唉聲嘆氣,總認為自己得了“胃癌”,只是大家瞞著自己,經常失眠,有時甚至動了輕生的念頭。
近日,我媽的病又犯了,我就帶著她去消化科和中醫(yī)科看病,兩個科室的專家都建議我媽去心理科看一看。這讓我就有點犯糊涂了,胃病為什么要看心理醫(yī)生?
——王女士
你母親患的很可能是“功能性胃病”。這種情況要對癥抗抑郁、抗焦慮和改善睡眠來治療。
功能性胃病其實是常見“心病”
功能性胃病是綜合醫(yī)院臨床心理科常見病之一,消化科也稱之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生理功能失調性疾病,發(fā)病年齡多在 20~50歲之間,病程緩慢,常常受情緒、飲食等因素影響。癥狀持續(xù)存在或反復發(fā)作,其發(fā)病與精神、飲食、起居、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42%~61%的功能性胃病患者合并焦慮、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礙。仔細詢問病史,往往可以找到精神誘因。
不良情緒和生活不規(guī)律是誘因
經常有人說“我氣得胃疼”“我氣得不想吃飯”,可是生氣是情緒,怎么會影響胃呢?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情緒低落、精神緊張時,大腦的情緒中樞會發(fā)生功能紊亂,緊挨在一起的植物神經中樞就會受到影響,發(fā)生植物神經功能性紊亂,其中控制胃腸的植物神經最容易發(fā)生失調,從而影響胃腸蠕動功能,消化液分泌減少或過分增加,容易出現(xiàn)胃部疼痛、反酸、以及食欲下降等消化不良癥狀,所以有科學家稱胃腸是對情緒最敏感的器官。
另外,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生活結構的改變,職場中人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煙酒刺激、酸辣刺激、常吃夜宵等外部刺激,都會擾亂人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為誘發(fā)“功能性胃病”提供了條件。如果不及時用藥或者堅持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也有可能轉變?yōu)槠髻|性病變,如急慢性淺表型胃炎、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等“大胃病”。
功能性胃病重在綜合調養(yǎng)
功能性胃病的治療關鍵是看對科室,重在綜合調養(yǎng),用藥為輔,針對病因糾正激發(fā)因素。已經導致胃腸炎癥的患者要在消化科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破壞腸道正常菌群,導致菌群紊亂使病情加重甚至耐藥。治療存在心理誘因的功能性胃腸病患者時,對病情較輕者應立足于調整心態(tài),改變生活方式,必要時可加用胃腸道調節(jié)藥物,輔以認知療法等心理調節(jié)治療。對重度患者,一方面需積極調整胃腸運動和感覺功能,同時需選擇心理認知和行為治療以及放松、催眠、生物反饋治療等,必要時加用抗焦慮、抑郁藥物。另外經常做腹部按摩操、多運動、保持樂觀情緒等均可改善病情。
人人健康2015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