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芳
都說住在樓房里,人與人的關(guān)系變冷淡了,出入都是鐵將軍把門,老死不相往來。我卻不這樣認為。
上世紀70年代,我住在單位分的一套簡易樓里。我住一樓二號,和我家對門住在一號的是周大叔老兩口。當時兩位老人都已50多歲。大叔是離休干部,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多次立功受獎,光軍功章就有一大堆。但是大叔從不居功自傲,平時總愛穿一身半舊藍色中山裝,花白頭發(fā),見人總微笑著打招呼,倒像一位老教書先生。大嬸是一位純樸善良的農(nóng)村婦女,在家里除照顧大叔外,還哄著兩個孫女兒。那時,我們兩家處得就像一家人。我和愛人出門兒,就把鑰匙放在大嬸家,外邊晾的衣服,也要托咐大嬸給收拾進來。大嬸老家在農(nóng)村,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們帶些青玉米、白薯、新鮮的瓜菜。大嬸的手很巧,會做各種小吃,我最愛吃大嬸做的驢打滾和冰糖葫蘆。很多往事,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70年代末的一個大年三十,我愛人已到預(yù)產(chǎn)期,醫(yī)生說分娩還得幾天,于是我就帶著女兒回老家和母親一起過年了。愛人因身體不便沒有回去。正月初一夜里,在老家突然接到大嬸的電話,說愛人臨產(chǎn),已送進醫(yī)院,讓我趕快回來。我接到電話,急忙趕到醫(yī)院,已是夜里11點多鐘。大叔大嬸老兩口,正坐在婦產(chǎn)科外的長椅上焦急地等待著。見我來了,安慰我說:“放心吧,經(jīng)檢查一切正常,很快就要生了。”一會兒,愛人就順利地生下了兒子。直到愛人平安分娩后,老兩口才放心地離開醫(yī)院。
事后得知,初一下午愛人肚子疼得厲害,豆大的汗珠從頭上往下滴。愛人已經(jīng)破了羊水,很快就要生了。家中無人,急得愛人大聲呼叫。大嬸大叔聞聲趕來,趕緊打車把愛人送進縣醫(yī)院。兩位老人互相攙扶著,掛號、拿藥、交費,樓上樓下的來回跑,連住院費都是大叔給交的。當時大叔手里錢不夠,趕緊給兩個兒子打電話,讓他們連夜把錢送來。愛人住進病房后,老兩口還不放心,在這寒冬臘月,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婦產(chǎn)科外的長椅上,待了幾個小時,一直等我趕到。
第二天天剛亮,老兩口提著煮雞蛋、紅糖,還有一兜包子,急匆匆地趕到醫(yī)院,說愛人剛生完孩子,需要補血、補充營養(yǎng),知道我沒有空吃飯,順便從飯館買了兩斤熱包子。我望著二老慈祥的面容,哽咽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淚花在眼里打轉(zhuǎn)。大嬸又耐心地囑咐我如何照顧大人孩子后,才和大叔互相攙扶著,冒著凜冽的寒風(fēng)離開醫(yī)院。這件事過后,我回想起來就后怕,如果當初沒有大叔大嬸相助,愛人和兒子的后果不堪設(shè)想。如今兒子已近三十,每看見兒子,就會想起大叔大嬸,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大嬸老家有自留地,每年都要種些黏高粱和黃豆 ,以備秋后做驢打滾用。金秋時節(jié),收了新糧,大嬸就開始做驢打滾了。我雖幫不上忙,但我喜歡看大嬸那健美的身姿,靈巧的雙手。更主要的是我早已饞不可耐,想在第一時間嘗到大嬸做的美食。
大嬸首先把磨好的黏高粱面倒入瓷盆內(nèi),加入少量溫水用手攪和,一邊和面,一邊不斷加水。直到把面和得軟硬適中,水面滋潤為止。再把面揪成幾個面團,放進籠屜里蒸。接著大嬸拿出炒熟的黃豆面,摻入適量紅糖,攪拌均勻。面團大約蒸了一小時,揭蓋涼涼。大嬸再把面團搟成薄薄的面餅,撒上拌好的紅糖黃豆面,卷成長卷,用刀切成一窩兒一窩兒的粗條。外面再撒上一層厚厚的黃豆面,滾兩滾兒,驢打滾就做好了。紫紅色的面條,金黃色的豆面,又黏、又甜、又香,別提多好吃了。而第一個吃到驢打滾兒的就是我。大嬸看到我的吃相,就會笑著說:“別光顧自己吃,先給桂芳(我愛人)和孩子們端過去?!卑?!美味驢打滾,多么有趣的名字,至今想起來還口有余香。
懷柔盛產(chǎn)山楂,每到山楂收獲的季節(jié),大叔都要買幾十斤個大質(zhì)優(yōu)的紅果,用濕沙子埋起來,留著天冷以后,做冰糖葫蘆用。大嬸是做冰糖葫蘆的高手,每年過了元旦,大嬸就開始做了。每次我都去幫忙。頭天晚上,大嬸就煮好了一鍋紅豆沙,用白糖拌好。第二天一早,我去了以后,幫助大嬸把洗凈的山楂用小刀切開,掏去核兒,再裝上紅豆沙,用消過毒的竹簽穿起來。每串五六個,在熬好的冰糖汁里兩面一蘸,待涼涼后,鮮紅晶瑩的冰糖葫蘆就做成了。每次做完,大嬸都裝滿一茶盤子,給我們家送去,給樓上的鄰居們送去。我們每年都能吃到幾次酥脆鮮美的冰糖葫蘆。那時,大嬸的兩個孫女和我的兒子女兒年齡相仿,都才上幼兒園。孩子們在一起跳著唱著,兩家人一起吃著冰糖葫蘆,聽著孩子們歡快稚嫩的歌聲,開心極了。
每當我打開柜子,看見大嬸當年給我們做的一雙雙嶄新的鞋墊,看見鞋墊上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案,就想起大嬸當年縫制鞋墊的情景……
別看大嬸50多歲了,眼睛一點兒不花,做針線活從來不戴眼鏡。鞋墊上用各種絲線繡的鴛鴦戲水喜鵲登枝,真讓人覺得振翅欲飛,雙喜字和福字也繡得蒼勁漂亮。我們家做衣服的下腳料,穿不著的舊衣服,我都給大嬸拿去做鞋墊,大嬸給我們家每人都做了好幾雙。我們樓的住戶,家家都有她送的鞋墊。
左鄰右舍,誰家生了小孩,大嬸知道后,就會連夜趕制老虎枕頭、老虎鞋,在孩子滿月那天,親自送到小孩家里。那五彩斑斕古色古香的枕頭和鞋,給喜添貴子的人家,帶去了無限的喜慶和歡樂。
聽大叔講過,大嬸做姑娘時就心靈手巧,當年還是支前模范呢。她親手縫制,直接送到戰(zhàn)士手中的鞋墊就有上千雙。大嬸當年送大叔參軍,送給大叔的定情物,也是兩雙鞋墊。大叔從一個紅漆小木箱里拿出讓我看過,鞋墊上繡的是兩個經(jīng)典的愛情故事,一雙是十八相送,一雙是斷橋送傘。服飾鮮艷,形態(tài)逼真?zhèn)魃?,呼之欲出。雖然經(jīng)過了半個多世紀,鞋墊依然嶄新,可見大叔一直珍藏著,從未穿過。
現(xiàn)在,大嬸依然把左鄰右舍都看成親人和朋友,把對人生美好的追求和熱愛,都一針一線地銘刻在鞋墊上。大嬸常說:住在一起,就是有緣,為大家做不了什么大事,繡幾雙鞋墊,留個紀念吧。
大叔窗外的綠地上,有棵枸杞樹,已有五六年了,主干已有碗口粗,枝條爬滿了窗外的護欄。聽說是大叔剛搬來時栽種的。大叔閑暇時,就給枸杞樹澆水、施肥、捉蟲。
陽春四月,枸杞樹開花了,一串串淡紫色的小花,在青翠欲滴的樹葉間,爬滿了護欄,幾只鮮艷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著。我一打開窗戶,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從窗外飄進來。
金秋十月,護欄上的枸杞變紅了,一串串鮮紅的枸杞,在綠葉的映襯下,像翡翠樹上掛滿了紅瑪瑙,綴滿了護欄,令人賞心悅目。
樓上張大媽的兒媳,給她生了個胖孫子,她樂得嘴都合不上了。這不,顛著一雙白薯腳,來到窗下喊大叔:“大兄弟,我摘把枸杞給我兒媳熬雞湯?!贝笫迓犃?,就像自己得了孫子一樣高興:“摘吧!恭喜您抱孫子,回頭我買兩只烏雞給您送去,枸杞烏雞湯最滋補了?!?/p>
李二嫂哼著小曲兒,美滋滋地走來,高興地對大叔說:“您大侄子吃了這幾服中藥,腎虧的病還真見好。腰不疼了,身體也有勁了。只是每次都從您這兒摘枸杞配藥,怪不好意思的?!薄皼]事!沒事,只要能把大侄子的病治好,你就是全摘光我也高興?!?/p>
趙大爺滿面紅光,捋著花白胡子,手里拿個塑料袋。人還沒到,洪鐘般的聲音先傳了過來:“大兄弟!你教我泡的枸杞酒真好,又補身子又好喝!你看我越喝精神頭兒越足,身子骨越棒。這不,今兒個又買了幾瓶二鍋頭,再摘點兒枸杞泡上?!贝笫逍χf:“好,好,我祝您越喝身子骨越硬朗?!?/p>
我也喜歡喝鮮枸杞酒,泡酒方法是大叔教我的。采摘時選擇那些個大、紅艷,沒有被蟲咬過的鮮枸杞。摘去果蒂,清洗干凈,放在玻璃容器里,然后倒入二鍋頭酒。泡完后封好蓋。一個月后,酒色變紅,把艷麗鮮紅的枸杞酒斟在透明的高腳玻璃杯里,顯得分外高貴典雅。二鍋頭原來辛辣烈性的口感沒有了,變得清香、綿甜、柔和,枸杞酒有明顯的滋陰補陽,舒筋活血的功效。我常把大叔請過來,讓愛人炒幾個菜,和大叔對酌。飲酒間,大叔興奮地說:“我當初種枸杞,只是為美化環(huán)境 ,沒想到不但自己受益,還幫助了小區(qū)的鄰居??此麄冋r紅的枸杞,我也從心里高興?!?/p>
80年代末,大叔大嬸搬到縣城去住,我們依依難舍,相鄰十余年,老兩口像父母一樣幫助照顧我們,令我們終身難忘。現(xiàn)在,我們?nèi)躁P(guān)系密切。逢年過節(jié),我們都去看望二老。如今大叔大嬸都已進入耄耋之年,衷心祝愿二老健康長壽。
責任編輯 師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