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邊有位103歲的老人,只要天氣許可,每天清早和傍晚,她都會沿著西湖景區(qū)散步。這位百歲老人名叫洪美英,出生于1912年3月14日。別看她年事已高,走起路來腰板筆直,看起來頂多八十來歲。前來“取經(jīng)”者絡(luò)繹不絕,洪美英老人對這些迫切希望長壽的人從不隱瞞。談起養(yǎng)生經(jīng)驗,她說主要得益于自己堅持不懈的科學飲食法寶。
法寶一:早餐吃營養(yǎng)豐富的菜粥
60歲以后,洪美英老人就愛上了吃菜粥。她并不是無緣無故愛上吃菜粥的,這里面有一個小故事。
洪美英60歲那年突然患了嚴重的胃出血,手術(shù)后胃口很差,什么東西也不想吃。小女兒是位廚師,在照顧母親期間,她特地用赤豆、黑米、大米、豆腐、青菜、碎精肉、山藥等熬了碗菜粥,洪美英一吃感到美味可口,從此就喜歡上了這種稀爛的菜粥。后來,洪美英根據(jù)身體狀況,把菜粥不斷創(chuàng)新。吃了一段時間的菜粥后,她不但身體恢復(fù)很快,身體狀況也比以前更好了。
受到菜粥的啟發(fā),她開始身體力行地邊吃邊總結(jié)經(jīng)驗,根據(jù)白補肺、黑補腎、紅補心、青補肝、黃補脾的中醫(yī)理論,洪美英經(jīng)常把各種顏色的雜糧和時令蔬菜放入粥中。老人微笑著說:“每天吃一碗五顏六色的菜粥,等于把五臟六腑都補齊全了?!?/p>
法寶二:午餐吃味道鮮美的面條
洪美英老人的祖籍是山西太原,山西人喜歡吃面條,她也不例外。洪美英從小就會做手工面條,家里但凡吃面條,必要親手搟制。她先用適量水把面粉攪拌均勻,揉成面團,再用搟面杖把面團搟成薄皮,然后用菜刀切成面條。為了讓面條好吃又營養(yǎng),洪美英喜歡把豬排骨煮爛后作為面條湯進行吊鮮。當然,老人吃的面條也是少不了時令蔬菜的。
面條味道好,營養(yǎng)高,有益于老年人消化吸收,洪美英基本上每天中午都要吃碗面條。上了年紀后缺少運動,她堅持吃八分飽。洪美英吃飯還有個特點,一定要等到肚子有微餓感才拿碗筷。老人說,肚子里有了饑餓的感覺,吃起來就特別香,也不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法寶三:晚餐“缺油少鹽”少吃肉
洪美英老人的晚餐選擇吃稀軟的米飯。大米是我們中國人的特產(chǎn),洪美英老人之所以選擇晚餐吃米飯,是因為米飯有助于減肥消食。洪美英對晚餐要求很嚴格,她要吃“缺油少鹽”的蔬菜,一般不吃肉,實在嘴饞了,也僅僅吃一點,決不多吃。由于長期堅持清淡飲食,洪美英的血壓一直很正常。
洪美英老人身體力行著這三條飲食養(yǎng)生法寶,并堅持適量運動。每天早晚走路去西湖邊看風景,是她一生中的最愛。